《教育管理的法则和艺术》:
(四)自然逻辑是教育学必须遵循的学科规范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组织的构造和功能的科学,具体来讲是以教育组织为时空坐标原点,研究个人、教育组织、公共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作用力原理与能量交换方法。
教育组织的协同机制体现在要素之间的共性和各要素努力营造共性的执着倾向,显然,各要素之中总有一个起着支配作用的活跃因素,那就是“管理”。管理意味着协同于特定生命力机制的倾向,教育管理机构是教育组织中的能动免疫器官,与生命世界一般性的进化需要相对应,如果执着于维护教育组织共性的教育管理机构是高智能、高效率的,那么教育管理水平就是教育组织协同度的最主要标志,同时教育管理机构也将有力矫正其他要素的运行轨道,并提升整个组织系统的生命力和生产力。相反,如果教育管理机构是一个低智能、低效率的免疫器官,那么教育管理机构就是教育组织最大的短板。教育管理机构的运行方式直接代言教育组织机制,活跃的教育管理创新也代表着教育组织的活力和进化能力,富有生命力的组织不能缺少正常的免疫功能。没有内在协同机制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这是建构独立学科时必须具有的本体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管理学的确立也是教育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的基本依据之一。
根据教育组织的要素构成,教育学可以建构一系列二级学科,如教育管理学、教学论、教育制度学、教育文化学、教育资源学等,这些二级学科都是教育学体系内的子课题研究。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论。传统的教学论是围绕师生主体而言的,中间加上了课程媒介,但传统教学论有被课程教学论取代的趋势。原因是课程教学论更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实质:若无课程介质,教学互动就成了“空手道”;若有课程介质,课程就一定是学生的生态能量,这种生态意义及于社会和环境。师生不能成为课程的奴隶,课程教学应服从个人、组织和社会营造生命力的需要。教育活动的产品不是自然人和物质财富,而是生命力,表现为个人、组织和社会的生存优势和发展动力。无论教学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无论师生在复杂教育主体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也都只是教育研究内容之一,教学论等二级学科都不能廓清教育组织的实体边界和功能辐射范围。教育组织及其活动应该得到一个更圆洽的解释,但不是以现有教育学所采取的模糊界定方式。
教学论所研究的内容是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寻求生命之间能够有效影响、转化、协同的渠道,这门二级学科的出路在于首先耍弄清人的生命力机制.然后才可以富有依据地讨论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这将使教学论最终发展到不是一门纯粹的教育学二级学科,而是教育学和人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不是从人学那里获取足够的科学营养就是要替人学探索人的生命力原理,无论怎么做,都将面临巨大的研究挑战。“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所集中研究的就是这一特定领域,但愿他们能够从人的有规律性的运动方式(实践就是生命力的具体运动方式,循着运动轨迹去探求生命力本源,这恰恰也是科学实证的本色)中发现人的生命内涵。教学论所要研究的其实是人的生命力从原生态到协同态的形成原理,虽然协同机制形成之后的运动规律不在研究范围之内,但教学论不能回避对人的生命力原生态进行正确描述。生命力的原生态中蕴含着真正的生命力原理,我们用哲学研究方式只能发现协同本能和能动逻辑之间尚显粗犷的有机联系。世界可能本来就非常复杂,也可能本来就非常简单,这些或然性猜测本来就无关世界本在,而仅是人类目前还没有突破自身智能局限而必然会产生的疑惑。研究生命力本源及生命力机制形成原理将是今后所有科学研究的主课题,尤其需要自然科学研究首先实现突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