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鼓励学生作弊
前段时间陪妻子去L市喝喜酒,与她大学期问的寝室同学共聚一堂,忆往昔共叙校园时光,论今朝齐叹教育现状。让我记忆犹新并深有感触的是她的一位同学说起考试的事情,因为学校以分数为业绩考核评价老师,于是,老师们迫于压力,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鼓励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我原以为考试是老师的法宝,现在看来,我得重新考量考试之于老师的意义了。
考试,原本是用来检测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成果,这是很好的方式和途径,可以说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但世问万事万物,物极必反,正如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如果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把考试作为考核评价老师的唯一重要指标,那么一些看似荒唐的事情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正如“大跃进”期间的一幕幕滑稽场面。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的传播使者,即便去掉戴在教师头上的那么多所谓的荣耀称谓,教师至少是知识的传承者,不仅自己是知识的最大群体,也是实现知识传承的最大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于人类文明传播的价值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当然,教师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生命,过多过大的称谓让这个群体有点难以承担,并有“假大空”之嫌。故而,教师的角色应该回归到它原本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
然而,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呢?前面提到老师鼓励学生作弊,这实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要拷问的是,在这样的舞台上,教师可有尊严?他们为了饭碗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丧失殆尽,谈何尊严?那么,是谁让教师如此屈辱地活着?我想没有教师一开始就是为了分数而需要让学生去作弊的,虽然我们都希望学生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最起码的是非对错我们还是懂的,不至于为了分数而做出这样的事情。可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如此行事,教师们为了吃饭,这也是无奈之举。
所以,教师的行为固然需要责备,但更应该担负责任的恐怕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是他们的一元化考核评价机制让教师铤而走险,现在则成了公开的秘密。于是,一个关于教师评价的命题应运而生。什么样的评价有利于教育和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需要形成正确的智力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并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好的发展。
那么,对于老师呢?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是不是也应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考虑问题呢?每一个老师也同样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个性特点,我们在评价考核老师的时候难道就可以一刀切吗?难道一元化的评价有利于教育、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吗?事实上,一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的弊处从本文开头老师教学生作弊这个事件可见端倪,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确立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便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评价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看待教师,怎么看待教师的工作。我以为教师实施教学是个性化的工作,也是复杂的工作,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教师的时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并无本质的区别,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作为一个平凡的生命,教师也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只要这些需求符合社会的基本规范,就无可厚非。但是现在,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把对教师的要求拔得过高;另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许多教师在网上哀叹:教师是“神的要求,猪的待遇”。我们用最高的职业道德去要求教师,但却不能在物质上给予相应的回报。不仅如此,现在学校连精神上也把教师的尊严剥夺,我有时候感觉自己像行尸走肉般,教书只是为了几个阿拉伯数字。于是,在冰冷的评价面前,教师们就感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