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新发现儿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95234
  • 作      者:
    高峰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高峰,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曾任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校长、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长、潍坊幸福教育联盟学校总校长。
  荣获“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十佳现代校长”、“全国科研创新校长”等称号。主研的“幸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政府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本位课程建设研究报告”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出版有《重新发现学校》《写给孩子的幸福书》《寻找教育原生态》《幸福在心》《幸福教育的叙事研究》《回家——高峰小说集》《秋月——高峰散文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重新发现儿童》是高峰校长“幸福教育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重新发现学校》、《重新发现教育》)。
  “以儿童为本”是现代教育的逻辑起点,但儿童常常被遮蔽、被误解,教育中常常不见儿童。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切身的实践,试图“重新发现儿童”,进而发展儿童,“让孩子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这是一次儿童观的系统梳理,也是重建学校教育的系统尝试,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成人常常自以为是地去发现和对待儿童。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儿童是神秘的、诗意的、艺术的,需要我们成人重新发现和探索儿童的世界。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让孩子站在正中央,创造出适应儿童成长的教育生活。
  ——高峰
展开
精彩书摘
  《重新发现儿童》:
  但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学校每年从报名入学的孩子中选拔出一部分接收,这比其他全部接收的学校幸运多了;但每个班还是有那么几个难带的孩子,并且其父母也难沟通!
  其实,对于一所学校、一名教师而言,如果孩子千篇一律都很好,还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一定要记住:好孩子就是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只有那些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老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老师。
  首先,教育的使命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对孩子而言,教育既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也是生活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要走向社会,开辟自己的未来。我们不能因为对孩子感到厌恶,就忽视那些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怀有深厚情感的教师,必须具有教育使命感,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我们:“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认为这些孩子已经闹到了极点,应该采取一些特别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该再三斟酌是否当一名教师;如果你和儿童发生无休止的冲突,那就当不成教师。”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点燃孩子人生火把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我们:“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语言、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以及创造最能鲜明地表现感情的环境,也就是人类关系中的整个情绪领域。”我们如果放弃或者厌恶部分孩子,我们就没有资格当老师。
  第三,家长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他的那一个”。班级生活质量再高,家长看重的还是自己孩子的发展和表现,还是通过自己孩子的切身感受去了解和对待教师。不要忽视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也不要力图把有个体差异的孩子培养成天才,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去对待孩子,多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让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我想,这就够了,而老师也足以被称为“大师”。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说得多好啊!当我们摘掉墨镜,用变化的眼光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时候,你一定会惊喜不已!最后,请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都应该容忍儿童的弱点。”
  ……
展开
目录
自序让孩子站在正中央
第一章 看见儿童
1.城市为谁而准备
2.让儿童站在校园的正中央
3.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4.孩子们,对不起
5.学校是为孩子而存在
6.国家的未来决胜于教室之内
7.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8.走过毕业季
9.孩子是国家的明天
10.成长一定是孩子自己的事
11.让孩子们优雅地用餐
12.童心未泯
13.孩子,你好
14.人是靠两个轮子驱动的
……

第二章 认识儿童
1.儿童:你不跟他玩、他就不跟你玩
2.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没有教养
3.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生龙活虎
4.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大喊大叫
5.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养成好习惯
6.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破坏公共财物
7.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坐不住
8.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难“管”
9.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缺乏创造力
10.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
第三章 保卫儿童
第四章 尊重儿童
第五章 发展儿童
后记 为儿童而不知疲倦地忙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