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特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943年末,困难达到顶峰,物价猛涨,员工中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开始卖掉能值几个钱的东西以求生存。学校就连一架精密天平也不得不割爱卖掉了。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困难,学生的营养状况普遍不良。华中大学的DrFulton,从贵阳返回沅陵时,从驻华美军方面调剂来一批营养物资,这堪称雪里送炭。而且这时候中央政府也似乎得悉雅礼中学正濒临解散,而予以高度重视,给予额外的拨款。全国有将近3000所中学,私立中学中只有3所获得此项拨款,稚札其一。雅礼遂得以立住脚跟。1944年,中学学业比赛,果然雅礼高居榜首。别的学校一般都是以学业成绩较优的送去应试,雅礼却半点埋伏也不打,而以全体学生的成绩去应试。教育当局一查,自然对雅礼刮目相看了。三是形成了优良的学风校风。雅礼当时的校风以“严”著称,对于校纪校规的执行,师生一律平等。一次,外面时疫流行,出外必须要有校卫生室的证明。这天校长来了,没开证明来,传达室也不让外出。也许这一类生活制度上的严不算一回事,说说雅礼考试制度的严吧。这不是说监考方面的严,雅礼在很多时候是没有人监考的,学校的诚实制度是行之已久,而且行之有效的。有时考试,老师进入教室,先在黑板上写上个“Honour System”,把试卷一发,就步出室外去了,没人监考。难道就没有打坏一锅汤的那一粒老鼠屎么?难免。雅礼不是无菌操作的手术室,而是社会的普通一隅,免疫力是要后天获得的,要能出污泥而不染才好面对社会。所以也曾有个别人不听告诫,不改抽烟恶习,开除了。1931年时高三的一位同学考试带了夹带,黄溥校长收了他的考卷,予以开除。有人说,培养了6年,因偶然的一次过失不能毕业,可惜。学校则认为“不诚实的人,毕了业也归无用”,还是忍痛开除。
从最初的筹划、选址、建校到1949年,雅礼在湖湘大地上走过了近半世纪,从西牌楼的一丝星火到麻园岭的一派欣荣,中西文明相互包容、相互滋养的办学模式已用巨大的教育实绩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