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57529
  • 作      者:
    王洪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洪松,河北沧州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在《思想教育研究》、《中国法学教育研究》等刊物以及《法制日报》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曾主持北京市、校级研究课题十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从政治领域来说,这个转型的内容就是由传统的臣民社会转向公民社会。《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的基本预设是: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的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的联系。基于这个预设,《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对当代中国的志愿行动,包括其组织结构、观念基础与行为模式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对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公民文化培育之间的高度正相关关系作出系统的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
  认同的公共性与认同的集体性互为表里,即认同因为其本质上的公共性而具有天然的集体性,反之亦然。认同要区分“我”和“他者”,必然会带来“谁是同伴、同类、同胞”的问题,因而,“我”的明确固然离不开“他者”的明确,同样也离不开“我们”的明确。将认同问题的重心由“自我的根源”移向“集体的根源”,认同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由道德哲学领域扩展到政治学领域。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曾以“我们是谁”为题发表专著阐述“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认为美国国家特性的危机就是因为“我们是谁”这个根本认同被动摇,国民身份危机已经出现。强大如美国居然出现了因为内部认同模糊而自我瓦解的重大危险,亨廷顿如果不是危言耸听的话,起码我们可以将这部著作视为“一个爱国者”的呐喊,说明亨廷顿非常看重认同问题对于国家存亡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认同具有公共性和集体性,但不宜将政治学家对认同问题的研究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命题。认同是放置在“现代”这个基本社会历史条件下讨论的。传统社会是集体本位的,个人完全融人整体,个人意识非常微弱。在这种社会里,个人并不存在一个艰辛的寻找“我是谁”答案的道德过程,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实践路径的高度统一性导致“大我”在道德逻辑和价值上优先于个人,个人的“小我”只是“大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道德自主性和主动性都是非常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一切传统道德体系都受到严重冲击,个人本位形成,由此,个人也担负起塑造道德自我的重任。道德体系、实践路径、个人位置、个人对自己和群体的义务,都发生了断裂性的变化,正是在个人寻找自我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之后,认同才真正成为一个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集体认同的特点来验证。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讨论了集体认同的四大特点,概括起来说就是:其一,集体认同是在消极的意义上界定的,也就是从与其他人对立的角度来定义的。正是在“我们”与“他们”的区分中,我们才能被定义。其二,人有多重身份,但认同政治假定,在我们所拥有的身份中,只有一种决定了或至少主导着我们的政治。其三,即使人们从众多认同中选择了一个,但认同或认同的表达形式是不断变化的。其四,认同取决于可能会发生改变的环境。集体认同的这四个特征,正是与现代社会相联系的。
  ……
展开
目录
致谢
摘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的几个
基本问题
第一节 志愿服务的核心概念
一、志愿者
二、志愿服务
三、志愿精神
第二节 志愿服务的基本类型
一、志愿服务的类型学分类
一、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分类
第三节 公民社会的核心概念
一、两种公民社会概念
一、广义的公民社会
三、狭义的公民社会(市民社会)

第二章 域外志愿服务经验
第一节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
第二节 北美志愿服务经验
一、美国
一、加拿大
第三节 南美志愿服务经验
一、哥伦比亚
一、巴西
第四节 欧洲志愿服务经验
一、英国
一、德国
三、意大利
四、法国
五、匈牙利
六、丹麦
七、罗马尼亚
第五节 非洲志愿服务经验
一、埃及
一、加纳
三、尼日利亚
……
第三章 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的雏形
第四章 志愿精神与公民意识
第五章 志愿服务与公民行为模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