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趣而且有意义的书,根据最火爆的国内首档新生态纪录片《变形计》改编而成,选取5对最发人深省的互换故事改编,深入挖掘,在电视节目之外,探讨更多的教育意义。山村和城市孩子的7天互换体验,引发国内亿万观众的议论和关注,节目每经播出,纷纷上头条,上头版,百万家长更是如梦初醒,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家庭教育狂潮,今天的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沟通,家长如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怎样才能更懂孩子,等等。
更多的专家,明星,名人也加入进来,为《变形计》助阵,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他非常赞成通过互换来体验别人的生活。古人有“易子而教”,全新的交换方式非常适合青少年的发展,《变形计》非常有借鉴意义,是中国青少年教育中一次非常好的尝试。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毕淑敏更是呼吁,不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改变一下生存环境,那就看看这本书吧,一定会在儿童心理和人格成长方面,得到有益的碰撞和启示。
在《变形计》一书中,编辑采访了互换的城市主人公,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变化,他们的善良,可爱,调皮,以及对能参加节目而由衷的感谢,让编辑都忍不住感动落泪,他们不再是之前那个坏孩子了。关于这些孩子的照片以及成长感言,已经被制作成精美的彩插附在《变形计》一书中。
中信出版社联手湖南卫视一起把爱传递,只要您每购买一本《变形计》,出版社将会往“芒果V基金”捐出1块钱,让您在读书的同时还能做公益,帮助更多的山村孩子,用爱传递正能量。
揭秘《变形计》:拍摄不止7天7季做垮10个团队
腾讯娱乐专稿 文/楚飞 责编/林弥亚
《变形计》你看哭了吗?在《爸爸去哪儿》收官后,如果还沉浸在《爸爸》的小温暖中,《变形计》一集比一集“催泪弹”和“重口味”可能会让人有“晕车”的感觉。第一期中的城市公子哥李锦鉴打骂父母扛摔妹妹就已经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极限了,没想到第二期的奇葩富二代施宁杰更虐心,活在用钱买来的世界里,恐吓妈妈不给钱买Ipad就要卖肾……但《变形计》每期节目最后剧情大逆转,回归温暖,催泪弹强力放送,活生生一出悲喜剧交错的好戏。
《变形计》已渐入佳境,那么这档节目从物色互换主人公开始到收尾,节目组会遇到哪些难题呢?这档节目从2006年开始播出到如今,它在模式上有什么变化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忐忑地采访了导演梁书源。让我们惊讶的是,在本次采访中,导演和其他主创完全没有一丝遮掩,反而将拍摄过程的艰辛和种种不为人知的“幕后猛料”独家放送给大家:虽然节目中一直说的是“7天互换人生”,但实际拍摄时间却远远不止7天;而在这支年轻的主创队伍之前,已经有近10拨人马被节目制作的艰苦程度给“虐”趴下了……真诚?欢笑?泪水?感动?本期《疯狂综艺》为你揭秘《变形计》的幕后故事。
【拍摄】变形过程只拍7天?太天真,最长的拍了32天
《变形计》每一期的节目城市和山村孩子的互换时间为7天,但实际上,7天的互换生活只是一个概念,有时候7天并不能把一期节目拍摄完。梁书源导演坦承,节目组最长的一期节目拍了32天,7天时间完全不够。
节目组宣传彭先生分析道,有些孩子的情感需要慢慢培养,还有些孩子很敏感,所以有时候7天的互换是不够的。最长的一次拍摄是32天,“是所有节目拍摄以来最长的一次”,他还举例说,像第一期《山路弯弯》的节目也不止7天,“至少是有10来天,整个节目想要传达的是正能量,我们也想要拍到孩子有变化,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梁书源导演也表示,“一定会拍到城里孩子内心有了改变,才会收工。”宣传彭先生解释说,这一季一共有七期节目,孩子们参加节目也不存在变形不成功的说法,“孩子们多少都会有些转变,最主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感恩,就是成功的。”
导演又说,其实《变形计》里最受益的肯定是农村孩子。节目组每期都回访,之前几季中的农村主人公高占喜、陈玉林等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或者以优异成绩进入重点学校,还有青海孩子阿吉,从城里回去之后参演了影片《滚拉拉的枪》
,入围过2009年的柏林电影节。而最新一期《山路弯弯》里的李锦鉴从山里回去之后,现在已经是班上的班长,当地采访过他的媒体也赞他与参加节目之前判若两人。
【选角】90人团队三个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孩子
“选人是最痛苦的过程”,节目导演梁书源在受访时苦笑着说,节目组90人的团队,曾经有三个月到处去找人,都没找到一个适合节目的孩子。
《变形计》播出的前面两期节目,城里孩子李锦鉴的嚣张与富二代施宁杰的拜金主义,其实是现在城市里大部分孩子都会有的社会病,但要找到极具代表性的主人公却很难。甚至一度有人质疑孩子和故事的真实性,梁书源在每一场媒体见面会上都会一再强调,“没有任何故事是假的,每个故事都会有后续的交代。”
梁书源说,城里孩子想来拍的很少,大部分父母是支持的而孩子是反抗的。在已经播出的两期节目中真实镜头记录的也确实是这样,第一期的李锦鉴一开始就很抵触,最后是爸爸用钱“哄”着他去参加的,第二期的富二代因为知道之前节目里的易虎臣的故事,情绪上倒没抵触,但却因为节目组拍到了“他无钱买单被服务员追”的囧事,差点罢演。
每个城里孩子都很有个性,都需要内心改造一番,还有人提议用少年犯和劳改犯,但节目组不考虑,“城里孩子要么叛逆要么调皮,但也有求变的”,导演组最常用的方法是去学校搜,直接问老师哪个孩子是最调皮的就行。对于城里孩子还有个标准,家里的经济条件至少得中等水平以上,这样才可以帮助山里的孩子。
选城市孩子难,但选山里孩子相对容易,“一般是挑选没有父母,家里穷又相对独立,压力强于其他人的孩子”,导演说。节目组今年还打破了以前一对一的旧规则,《山路弯弯》让韦家兄妹同时进城互换,《母爱的呼唤》中,又让两个来自不同家庭但有着同样悲惨身世的孩子去互换。
【幕后】年轻人是主力七季做垮十拨团队
在深圳出席公益活动时的梁书源导演当天身体还很不舒服、关节犯痛,一直用手扶着,在台上与观众交流时,也全程坐着。“身体受不了,节目组里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伤痛”,虽然是一边笑着说,但导演表情并没有轻松多少。
2006年,梁书源还只是湖南台的一名普通导演,有一天看到了《变形计》的方案,觉得特别棒,“当时还找关系调动去当编导”,他开玩笑回忆说。虽然节目模式很新颖,但整个节目拍摄过程很苦,这几年做的七季节目,什么偏远贫困的地方都挑战过了,大部分都是一些车子都开不进去的地方,要靠走路,扛着笨重的机器,那情景想都能想到很苦,“辛苦,又没钱,但有荣誉感”,梁书源说,当年和他一起做节目的,到现在只剩下一两个。
最苦的是这些偏远地区大部分都很潮湿,节目组的人都浑身有伤,“身体受不了啊,都有风湿病,还有关节炎,环境太艰苦,都是靠年轻人来支撑。”后来,《变形计》前后换了十来拨团队来做,但也只有他,是从一开始坚持到现在的,《变形计》第一季的制片人之一的李鸿荔在亲自操作了两期节目后,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也从一线撤了下来,转任外围策划。导演谢涤葵也曾是《变形计》的导演之一,此季的《变形计》还有三期节目是谢涤葵团队拍的,但谢涤葵今年找到了新的项目,做出了《爸爸去哪儿》,大火,外界传他未来再回来做《变形计》的可能性很小。宣传彭先生纠正说,节目组从没说过谢涤葵就此“离开”《变形计》了,“只要有合适的故事,他还会有可能来拍,只不过他现在在忙《爸爸》而已。”
“估计我再干两三年也差不多了”,梁书源调侃道。
【求变】回归原始模式不再设心理导师
如果从节目的第一季跟到第七季的观众都会发现,现在的节目模式又回到了第一季时的样子——导演梁书源坦承确实是这样。
他回忆说,2005年,湖南广电派出了50人左右的精英团队前往英国学习研究,去了一个月左右,但最后大部队回国后却只研发出《变形计》一个节目模式,可见《变形计》的真人秀模式在国外有多火。当年的那个节目模式有一整套规范的流程,包括借鉴国外的一些拍摄手法,都很规范。
但《变形计》拍到后面几季的时候,因为是换着不同团队在制作,而每一季拍摄时台里高层都要求“一定要有创新”,所以后面的节目已经不按照最初的流程走。彭先生说,中间有一段时间,《变形计》一直在变化,比如互换的不一定是孩子,有可能是村官,也有可能是外国人,还有些是富翁与穷人,节目组一度请到了心理导师出镜解说。
节目组做了许多创新,还包括模式的改造,但发现最后都不行,到第四季的时候,《变形计》开始反省,把互换角色的范围又回到了只专注做城里和山村孩子的互换。
“因为拍到后来就慢慢变味了,越到后面就越难看”,梁书源继续说道,2014年的第七季新节目又彻头彻尾地回到了第一季的拍摄流程,包括叙事方式,孩子的关系等,也不再要心理导师了,“当年的操作模式其实很完整,但只要一创新就会走弯路。”梁书源丝毫不避讳,《变形计》应该回到最初原汁原味的初衷,丢掉那些因为要创新而强行加进去的元素,节目简单直白屏蔽掉复杂的部分,也更容易走心,观众看起来也不用那么纠结。
还有人提议把配音演员换掉,但梁书源坚持不换。《变形计》的旁白配音是金鹰电台的主持人刘伟,其实节目组也考虑过要换一种,包括芒果台的御用配音丁文山还主动请缨上阵,但没通过。“换人后感觉会很怪,大家都听习惯了,一听就有一种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应该要保持。”
【坚持】不能娱乐化也不会请明星
今年湖南卫视凭借《爸爸去哪儿》掀起一股亲子节目的风潮,如今不少电视台都开是跟风请大牌明星带孩子来上节目。作为亲子节目的“鼻祖”,在《爸爸去哪儿》火了之后,也有人向节目组提议可以请明星的孩子来互换体验,效果会很轰动。
但梁书源导演拒绝了,他不愿意随大流,他始终坚持《变形计》不能走娱乐化的路线,“这个节目就是这样的气质,如果去娱乐,去搞笑就不是变形计了。”此前一直盛传《变形计》会有类似《爸爸去哪儿》的“神字幕”的娱乐化效果出现,但成片播出之后,“神字幕”也没有出现,可见导演坚持初心不变。
《爸爸去哪儿》的导演谢涤葵也是从《变形计》走出,不少人认为谢涤葵正是从《变形计》里获得了灵感。“这一季的孩子都是去年找的,谢导演制作了其中三期,前晚播出的《母爱的呼唤》就是谢导的作品”,宣传彭先生告诉记者,至于谢导的拍摄手法与梁书源导演有何不同,他解释说,“谢导更走心吧,注重细节,梁老师则是性情中人,手法更直白,节目冲击力更强。”
【总结】《变形计》并非《爸爸》光环下的产物
《变形计》第二期节目播出后,奇葩富二代与两位山里孩子一进城就变得娇气,遭到了网络上一片猛烈的吐槽攻击。《变形计》就是这样,越虐心也越走心,小清新的综艺节目也不适合猛烈矛盾的出口。这是一档不说教,极具社会责任表现力的节目,可能它会有许多表现手法和后期剪辑略带夸张,但节目的初衷和社会意义,已然不是《爸爸去哪儿》等亲子节目带来的温情所能相提并论的了。
展开
——毕淑敏
★应该把《变形计》作为一个研究的案例,我就可以把它延展到学生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深广的层面,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
★我想,这种记实的力量本身是能够对我们引起很大的震动的,让孩子们通过身份互换的方式,来学会自我成长,那么这个过程对家长,对成年人,一定会带来很多启发。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
★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互换变形的机会,但伴随着每一个变形故事,在体验人生、品味成长、反思自我的过程中,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我们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变形”。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