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人机互动:网络实践的技术视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9229
  • 作      者:
    谢玉进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人的网络实践研究丛书·网络人机互动:网络实践的技术视野》一书深入研究人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关系,从人的网络实践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的角度,揭示计算机网络如何变革人类的实践方式。《人的网络实践研究丛书·网络人机互动:网络实践的技术视野》透视了网络人—机互动的信息化技术实践活动的本质,揭示了其物质现实性、信息主导性、智能创造性、精神共生性的基本特征,并深入分析网络人—机互动的结构与过程、矛盾与规律等。《人的网络实践研究丛书·网络人机互动:网络实践的技术视野》的写作建筑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之上,进而对网络人机互动进行深入的系统解读,力求资料丰富,说理透彻,观点深刻,充满新意。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人类技术发展史中的网络人机互动
  网络人机互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传统人技互动、人机互动的继承与超越。网络人机互动作为网络时代人类的技术实践样态,它与传统的技术实践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其差异仅在于技术发展阶段不同则人与技术互动实践的方式不同、功能与效果不同。简单梳理人类技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人机互动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
  众所周知,“技术存在的历史和人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从‘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这一命题中,我们就可以领悟到技术和人是一起来到世间的,人只有在他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作为技术的硬件——的时候,人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人。”①人类与技术相伴而生,人类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互动共进,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与技术不断互动的历史。
  就人类技术史的分期,因出发点不同而存在诸多的分期方案,如比照社会史的分期方案,将技术史划分为古代社会技术、近代社会技术、现代社会技术;按从工具到机器发展的分期方案,将技术发展分为天然工具、人造工具、工具制造机器、机器制造机器五个时期;按社会或技术发展中“革命”的分期方案,把近代技术发展过程归结为工作机革命(1764-1830),传输机革命(1830-1945),控制机革命(1945-)三个时期,等等。不同的分期方案得出的技术发展分期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人类技术实践活动存在的客观性、真实性,因而选择何种分期方案看待技术发展对我们审视人类技术实践的演变并无实质性的影响。笔者倾向于以“主导技术”更迭为基础的分期方案,“主导技术”是通过对近代技术重大事件的统计分析得出的,它不但重要而且具有时代的导向性和时代的统治性,如将近代技术史发展确定为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主导技术分别为蒸汽动力技术、电力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
  以“主导技术”更迭为基础来看技术发展史,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与之相应的人的技术实践也不同。在古代,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技术活动中的动力主要是人的体力、畜力和其他的自然力(风力、水力),这决定了古代人的技术活动只能是人工控制。18世纪中叶后,“蒸汽机”发明并成为主导技术,使技术发展进入到近代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技术活动主要是机械式控制方式。19世纪中叶后,近代技术进入第二个发展时期,电力技术成为主导技术,从能源动力变革的角度看,电力技术是蒸汽动力技术革命的继续,是能源动力技术革命的更高阶段。进入20世纪后,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在生产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控制手段,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和综合自动化j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控制技术向一切生产领域、生活和社会领域的渗透,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生产、生活和社会的面貌。②由上述分析可见,古代技术中起主导的是材料方面的变革,近代是动力技术的变革,而现代则主要体现在控制技术的变革方面。③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控制技术赋予了当代人的技术实践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这种信息控制技术有效地统合了航空和空间技术、新兴的生物技术、新型材料和能源技术等,塑造了当代高精尖的技术图景。
  网络人机互动就是在人类技术发展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控制技术成为主导技术”的技术时期出现的技术实践样态,这一技术时期的关键词是“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控制”,网络人机互动注定与这两个关键词密切相关,计算机网络是网络人机互动的工具、载体和发生空间,而信息生产、信息交互、信息控制等则是网络人机互动的方式、内容和目的,这些规定性使得网络人机互动明显地不同于其他技术时期的技术实践,足以确证其是人类技术实践在网络时代的新样态。
  ……
展开
目录
导论  网络人机互动是人类技术实践的新样态
一、人类技术发展史中的网络人机互动
二、纷繁复杂的网络现实中的网络人机互动
三、相关理论研究视野中的网络人机互动
四、网络人机互动: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基础理论课题
第一章  人机互动的历史演进与网络人机互动的凸显
第一节  人机互动的历史演进
一、人机互动的演进历程
二、人机互动的演进轨迹
第二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现实凸显
一、计算机网络的现实概述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用下人的现实概述
第三节  网络人机互动对传统人机互动的继承与超越
一、网络人机互动对传统人机互动的继承
二、网络人机互动对传统人机互动的超越
第二章  网络人机互动:本质、特征与价值意蕴
第一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本质
一、网络人机互动的概念阐释
二、网络人机互动的本质理解
第二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基本特征
一、网络人机互动的物质现实性
二、网络人机互动的信息主导性
三、网络人机互动的智能创造性
四、网络人机互动的精神共生性
第三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价值意蕴
一、网络人机互动对传统人机互动的变革与超越价值
二、网络人机互动对网络现实社会的建构价值
三、网络人机互动对人的发展价值
四、网络人机互动的文化价值
五、网络人机互动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  网络人机互动的结构与过程
第一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结构
一、网络人机互动的要素结构
二、网络人机互动的层次结构
三、网络人机互动的形态发展结构
第二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过程
一、网络人机互动过程的逻辑起点——主体准备
二、网络人机互动过程的逻辑展开——信息沟通
三、网络人机互动过程的逻辑结果——控制、占有、共享、创造
第四章  网络人机互动的矛盾与规律
第一节  网络人机互动矛盾的呈现
一、网络时代人类技术性生存悖论的延续
二、网络社会问题的凸显
三、网络人机矛盾视角的突出
第二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矛盾揭示
一、网络人机互动的基本矛盾
二、网络人机互动的具体矛盾
第三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规律分析
一、网络人机异质同化律
二、网络人机互控平衡律
三、网络人机和谐共生律
第五章  网络人机互动与网络社会管理
第一节  基于网络人机互动的本质,建构网络社会管理的技术视野
一、何谓网络社会管理的技术视野
二、建构网络社会管理技术视野的维度
第二节  基于网络人机互动的矛盾,探寻网络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一、网络社会问题受制于网络人机矛盾
二、网络人机矛盾为网络社会管理提供了着力点
第三节  基于网络人机互动的规律,厘清网络社会管理的基本遵循
一、以人为中心
二、思考技术和规范技术的发展
三、在循环往复中追求网络社会的和谐
第四节  基于网络人机互动的进程,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一、器物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教育模式
二、界面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感知吸引模式
三、网络空间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耦合模式
四、网络生活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升华模式
第六章  网络人机互动的理论资源、现实观照与发展展望
第一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理论资源
一、中国古代人技关系思想的继承
二、西方国家关于人技关系思想的借鉴
三、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理论启迪
第二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现实观照
一、网络人机互动视阈中的“网络问政”与“网络意见领袖”
二、网络人机互动视阈中的网络意识形态
三、网络人机互动视阈中的开放教育
四、网络人机互动视阈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网络人机互动的技术发展与研究展望
一、网络人机深度互动下人类发展前途的哲学、伦理思考
二、走向网络人机和谐的技术专家与人文专家的联合
三、网络人机互动中人的理性回归与超越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