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造与重构: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现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32144
  • 作      者:
    李德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德成,男,1966年生,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当代中国史。近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以及江西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3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它是一种在村庄范围内,实现健康人群与生病人群互助救济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它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文库:创造与重构 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现象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历程,以及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当代社会问题研究文库:创造与重构 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现象研究》对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现象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首先,对合作医疗产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次,对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运作模式和赤脚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再次,对合作医疗制度兴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四,对中国农村医疗卫生防疫体系——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立、发展和健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考察。最后,对传统合作医疗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对新型合作医疗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文库:创造与重构 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现象研究》:
  一、新政权的卫生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当时经济凋敝,疾病流行,医疗卫生资源匮乏,而且城乡之间差距悬殊的严峻状况,中国共产党主持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具有宪法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基本政策。明确提出“国家推广卫生医药事业,积极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并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着重在发展国营经济,重视公共福利事业,强调以发动群众为基础的集体主义以及社会平等精神。在这种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国家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当时的国情是:城市人口仅为10.6%,近9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中央政府深知农民健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更关系到新中国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所以针对农村卫生资源匮乏、经济水平低、卫生条件差,而各种疾病流行猖獗、传染病成了的农民头号杀手等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卫生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抓预防。1950年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与军委卫生部联合发出指示开展春季预防霍乱、天花、结核等病的防治工作。同年8月,中央卫生部与军委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为这次卫生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在毛泽东题词指引下,这次会议对开展新中国的卫生工作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即指导新中国卫生工作建设的三大方针。这次会议还对农村卫生工作做出了特别的决定,指出要有步骤地发展和健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每个乡都要有医疗卫生组织,国家在县和区一级要逐步建立全民所有制的卫生院、医院,在农村要兴办集体所有制的联合诊所。随之初步建立了中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体系,使得大多数人口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得到改善。同时以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迅速进步,进而总结出“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第四大方针;依靠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卫生服务的组织和筹资,取得显著效果。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卫生方针的提出,奠定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基础。四大方针的涵义为:
  “面向工农兵”,是指服务对象问题,也就是规定卫生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旧中国,长期以来最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是广大劳动群众,他们享受不到医疗保健,迫切需要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迫切需要得到卫生科学知识和改变不卫生习俗。由于农民占我国人口80%以上,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又最为严重,所以毛泽东后来又进而指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预防为主”,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要首先从预防着手积极主动地和疾病做斗争,要防病于未然。只有实行这一方针,才能达到减少疾病的目的,才能有条件或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将疾病给以消灭。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绝不是不要重视治疗和提高医疗技术,而是要求改变可能产生疾病的环境和条件,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防治结合,立足于防。
  “团结中西医”,这是党的一贯方针,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就实行了。这不仅是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医学发展本身的需要,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要求。在我国的医学中,有传统医学(含各民族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这是我国医药发展的历史所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我国广大人民防治疾病的需要出发,从我国医药科学发展的规律出发,必须团结中西医药卫生的力量,共同为人民服务,必须既发展现代医学,又发展传统医学。党的中医政策是针对中医长期以来受到歧视而提出来的,他的基本精神是:保护中医、重视传统医药,积极发挥他们在人民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努力发掘、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并且要求首先尊重它、学习它、理解它,再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加以提高。中西医药界不仅要在政治上、防治工作上互相团结、积极合作,而且要在学术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互相渗透,进而有机结合。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卫生状况及新政权的对策
第一节 旧政府治理下的农村卫生状况
一、旧政府治理下的国民健康状况
二、旧政权治理下的卫生管理
第二节 新政权解决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状况的对策
一、新政权的卫生政策
二、整合已有的乡村卫生资源组建联合诊所
三、利用城市卫生资源支援农村,实行巡回医疗制度
四、建立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为农村社会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轨迹及组织管理
第一节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轨迹
一、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
二、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三、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
第二节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和管理
一、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机制
二、合作医疗的制度安排和设计
三、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特点
第三节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作用
一、缓解了农民看病问诊艰难的困境
二、完善了农村卫生防疫体系
三、保护了人力资源,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四、为世界解决基层卫生保健问题提供了范例
五、在二元社会框架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卫生公平
第四节 反思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
一、合作医疗解体带来的消极后果
二、历史的反思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兴衰原因的多维视角分析
第一节 合作医疗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诸因素分析
一、传统文化以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二、社会制度变更的影响
三、“二元结构”保障模式下的无奈选择
四、农民防治疾病的需要
五、大众传媒的大力推动
六、政治运动的推波助澜
第二节 毛泽东对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影响
一、毛泽东的社会理想模式与合作医疗的发展
二、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支持合作医疗发展
第三节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衰落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二、社会结构变迁后组织者失去动力
三、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使其经济依托丧失
四、政府政策的错位
五、合作医疗的漏洞与缺陷
六、赤脚医生身份地位变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作医疗制度下的赤脚医生
第一节 赤脚医生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模式的产物
二、赤脚医生的产生缘于当时的中国国情
三、城市的医疗支援,为赤脚医生的成长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毛泽东的独特构想,造就了百万“赤脚”大军
五、村落文化背景是赤脚医生现象产生的文化因素
第二节 赤脚医生现象的出现和演进
一、赤脚医生现象的产生
二、赤脚医生队伍的壮大
三、赤脚医生现象的“终结”
第三节 赤脚医生的培训、管理与待遇问题
一、合作医疗制度下赤脚医生的选拔与培训
二、合作医疗制度下赤脚医生的管理
三、合作医疗制度下赤脚医生的待遇
第四节 合作医疗体系中的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界定及准则
二、赤脚医生的医疗行为和医患关系
三、合作医疗时代良好医患关系的成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个案分析:社山村的合作医疗
第一节 农业集体化运动与村庄医疗的兴起
一、社山村的合作化运动
二、社山村村庄医疗的出现
第二节 公社化后社山村的医疗:合作医疗
一、社山大队卫生室的筹建
二、社山大队合作医疗的兴起
三、社山村合作医疗的解体
四、合作医疗与村庄空间政治
本章小结
余论新型合作医疗与农民健康权益
一、传统合作医疗与新型合作医疗比较
二、新型合作医疗与农民健康权的平等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