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上下)(精)/新编东至周氏文丛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805546810
  • 作      者:
    编者:周明泰|责编:乔天一//许可
  • 出 版 社 :
    文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明泰(1896-1994),字志辅,号几礼居主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为东至县)人。周氏是我国现代著名戏曲研究家,民国时期即致力于研究中国戏曲史,尤以对近代北京戏曲史的研究成就高。编纂有《都门纪略中的戏曲史料》《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清升平署事例漫抄》《续剧说》等史料集,著有《近百年来的戏剧》《杨小楼评传》《枕流答问》等书。其著作曾合编为“几礼居戏曲丛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的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光绪八年(1882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间演出情况的“戏簿”,收录了这二十九年间京城各戏班的部分节目单,虽然编排略嫌杂乱,但却是当时的第一手资料。第二部分是周明泰自辑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间各戏园演出的戏单,以演出时间排序,并注明演员姓名,较前一部分记录更有条理。这两部分合起来,可视为一部贯穿五十年的京剧演出史,是戏曲史研究者所急需的一手史料。更为重要的是,《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的内容虽以记录当时的演出剧目为主,但从这些记录中,能够看出当时戏班的结构、组织演出的方式、戏园的强弱盛衰、演员受市场欢迎的程度、名角和二路的搭配等等。辅以编者自制的统计表和索引,对于研究晚清民国时期北京梨园的演出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本书所记载的京昆剧目多达一千多个,虽难免有一戏多名的情况存在,但仍是不可多得的剧目记录,与《戏考》等京剧文献可以互为参证。本次整理,将原以影印方式出版的戏簿部分在充分辨识的基础上录出,校正全书错字、异写,重新修正了各篇之末的索引、表格,并以本书续篇《六十年来京剧史材末编》附后,俾成全璧,以便广大读者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引 言
这部书的前编,是刘半农先生无意中由书铺里得来的。原来装订的书皮上,写着“戏簿”两个字,里面的戏班,最早的,是光绪八年的三庆班(目二七〇- 一);最晚的,是宣统三年的安庆班(目八一八);这是它自己写明白的。尚有未曾写出年月的戏班,若是考定出来,或许有较早及较晚的班子,亦未可知。但是就此书看来,自光绪八年,至宣统三年,已经有了二十九年的长时间,并且包括了四十多家戏班子,所举的戏名有好几百出。可见这本戏簿对于清末故都梨园史上所供给的材料,是很充分,并且很重要的。
这本《戏簿》的缘起,是很藐茫的。但是细细研究起来,我觉得不是前台顾客所记的,乃是后台伶人所写的。最要紧的证据,是福寿班的记载(目三六一~ 目四七一):第一页有七个戏目相连,全是《五花洞》的大轴子;第二页有八个戏目相连,全是《金山寺》的大轴子,以下都是这种情形。可见写这本戏簿的是一个后台管事的,他有派戏之权,所以排列出来这些种大轴子的戏目,预备挑选着分期演唱下去。当时福寿班唱大轴子的武生是老俞(俞润仙),所以拿老俞的戏作主体。别人的戏,就按着班里的生、旦、净、丑,各种角色斟酌起来,排列些不同的戏目。虽然这些戏目是不是已经一一唱过,不敢说一定,但是福寿班也有很长久的历史,或者已经全都实现过,也是可能的。所以这些戏目,就不当着他是纸上谈兵,而当着是实录档案,也未尝不可。至于四十几家班子的戏目,自然不是他一个人经手排列的,也许是展转抄来,当作参考的,不过总可以说是他的三十年的经验,和一生的心血罢!
戏目的重要,前面已经说过,还有好些零碎记载,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就角色说:天庆班注的是“新到孙菊仙”(目三一),可见孙处到京最先是在天庆班打泡,这是现在不知道的;又写着杨月楼、俞菊生分唱《战宛城》的张绣典韦,《雄黄阵》的鹤鹿童子(目七九)。就扮相说:俞菊生早年演《挑滑车》的高宠是蓝花脸(目七九),这是后来早已改了的;《风筝误》的角色全体服装,均写得很详细(目六五五)。就比较说:《鹊桥密誓》的唐明皇、杨贵妃的角色,各班不同,全都记载下来(目七〇五、七〇七、七〇八、七〇九、七一〇、七一一、七一二、七一三),有八班之多,也是很珍贵的掌故。还有一件,就是戏名上往往加一个“小”字,这个缘故,是因为早年的戏班里,伶人的子弟,或是所收的生徒,学会了戏,有时在本班开演的时候唱前几出,做为他们练习露演的机会。因为早年的戏单,是不写演戏人名的,所以凡是童伶们演的戏,就在戏名上加一个“小”字,好使顾客一看便知。这也是从前梨园中风气与现在不同的一点。
现在整理这本《戏簿》的结果,编成一种《戏名表》。就是拿戏名作主体,凡一班所单演的,列在一起,可以看出这出戏是某一班所独有的。若是二三班以至十几班所同演的,就按着班子数目,分列各个单表:一来可以见得这戏是几个班子所共有的;二来可以见得这几个演一样戏的班子,性质是相仿佛的。譬如好几十个班子所同演的《赐福》一类的戏,列在一起,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出极普通的开场戏了。
在这个表里,每一个戏班名的格内,都注着一行戏目的号码,就是拿这出戏在这个戏班里最初次出现的戏目,作一个举例。不过这一行在小数点底下的一个数目字,却是有点注意的价值:这是表明这出戏排在第几个戏码上。虽然这出戏不一定每次排在同一戏码上——自然有时稍前,或者稍后——但是在后三出唱惯了的,多半是本班里头重要角色的拿手戏,很少在前三出给唱了的;若是在这班里常排前三出的戏,在早年间,班中角色很少更换,也就不大容易改在后三出唱。所以这小数点底下的一个数目字,却可以看出这出戏在一个班子里的重要性如何哩。
这本《戏簿》的缺陷,就是乱杂无章,没有次序。就他已经注明年月的戏班看起来,光绪二十五年的福寿班(目七五),在光绪九年的三庆班(目一一七〇)之前好几十页,中间又夹着光绪十二年的嵩祝成班(目七八),这是何等的颠倒!又如宣统二年的双庆班(目六五五),在光绪二十三年的承平班(目七六一)之前,又是好几十页,中间又夹着光绪二十九年的福寿班(目七〇七),同光绪二十七年的春台班(目七〇八),这又是何等的颠倒!虽然也许是装订时候的错误,但是在我们对于全书里四十几家班子的时代未曾全数明了以前,是无法替他改正次序的。以后如有机会,按照年代的次序,将各班排列起来,再将各班的重要角色花名写出来,与这本书里头各班的戏目对照一下,一定是可以成为一部《清末三十年梨园史》的。
《戏名表》编完以后,再将各种戏名照笔画多少依次排列起来,便于检查。每一戏名下注着表上的班数同行数,读者在此处查出之后,可以从表上数目去查原书,就找到这出戏了。这不过是一种补助方法,附记于此。
这本《戏簿》到宣统年间为止,其中经过三十年,正是孙、汪、谭三大须生成名的时期。现在民国成立也有了二十年的历史,梨园中成名的,又有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三大须生(余、马、高)——自然梅兰芳、余叔岩在前清末年,已经有了相当的声誉,但是他们的享名,仍是在民国以后——而且他们独自编演的新戏,各人都有好几十出之多,若不及早记载下来,将来也许是无法考据的。所以,我就照这本《戏簿》的体例,继续的将民国二十年来的重要戏目排列出来,并且注明了演戏的日期和出演的地点,共有一千多个戏目,同这本戏簿印在一起。另附着两个表,作为这部书的后编。就仿佛将这本戏簿延长了二十年一样,也就更觉得完备了。
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
周明泰
展开
目录
目 录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 上卷
戏簿 3
戏名班数统计表 342
戏名通检 555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 下卷
戏簿 579
名角初演戏名日期表 1065
人名通检 1077
六十年来京剧史材末编
戏簿 1129
名角初演戏名日期表 126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