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失落之书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452092
  • 作      者:
    作者:(澳)东妮·乔丹|责编:孙金荣|译者:白角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无法掌控命运的不确定,但可以确定成为怎样的自己。

☆战争与和平年代隐秘的历史,两代女性成长的“独立战争”。

☆一场火灾,一部小说,跨越50年的光阴;两个女人,守护救赎,希望在灰烬中重生。

☆《大小谎言》作者莉安·莫里亚蒂倾力推荐,澳大利亚知名作家东妮·乔丹历史悬疑力作。

☆入围澳大利亚独立书商小说奖、入选澳大利亚女性作家最佳悬疑小说书单。

☆你是否曾不顾一切保护一个人?人性最终战胜邪恶,爱与守护一直都在。

☆思想先进、势头正旺的反法西斯的畅销书作家,即将出版第二本小说时却葬身火海,50年后真相一一解开……


展开
作者简介

东妮·乔丹(Toni Jordan)

澳大利亚小说家,迄今为止创作的5本小说都取得不俗成绩。

国际畅销书《数字狂小姐》是理查德和朱迪图书俱乐部选书,入选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长名单。

《骗你骗到爱上你》在多个国家出版,已售出电影版权。

《九天》获得独立书商最佳小说奖,入选澳大利亚书业最佳大众小说短名单,入选《科克斯书评》2013年十佳历史小说。

《我们渺小无用的心》入选 2017年沃斯文学奖短名单和 2018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长名单。

《失落之书》入围2019年澳大利亚独立书商小说奖、入选2019年澳大利亚女性作家最佳悬疑小说书单。


展开
内容介绍

1937年,纽约的一间仓库发生大火,警方抬出两具尸体,一名死者是以处女作《世事皆有尽》一举成为畅销书作家的英嘉·卡尔森,另一名是她的编辑,仓库里隔天即将上市的小说也全数付之一炬。

 

1983年,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凯蒂·沃克参观偶像英嘉·卡尔森的小说印本残页首度公开展。一位老妇人在与凯蒂的对话中引用了一句话,这句话在残页中只有前半句,而老妇人说出的后半句听上去无比合理、完美,就像出自英嘉·卡尔森笔下。

 

英嘉·卡尔森的这本小说还未上市,就全部毁于大火,在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读过:一个是她本人,一个是她的编辑。凯蒂脑海中,种种疑问萦绕不去,似假如真的句子、老妇人的真实身份、神秘的火灾……这本让人们念念不忘了几十年的书,会有重见天日的那天吗?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太喜欢《失落之书》了,东妮·乔丹让人惊艳。一个令人感到刺激,有着独特氛围,让人难忘的故事。我不想让它结束。

——《大小谎言》作者莉安·莫里亚蒂

 

☆一部不同寻常的文学悬疑小说,围绕复杂的反转和巨大的期待感展开……在真相和历史中探寻,《失落之书》是一部巧妙的小说。乔丹的作品探讨了被忽视的女性角色,她的作品常常串联起过去的故事,激起大众对叙事空白中遗失的东西的渴望。

——澳大利亚《星期六周报》

 

☆我喜欢乔丹把智慧、激情和幽默精准结合的写作手法。

——英国《卫报》

 

☆《失落之书》最让人联想到莉安·莫里亚蒂的作品。乔丹讲故事的核心是一种会令人愉悦、微笑的感觉。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

 

☆这是一本情节快速发展、一旦拿起便不忍释卷的小说。

——澳洲独立艺文评论网

 


展开
精彩书摘

1986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

 

日后当凯蒂·沃克回想起今天这个早晨,她会努力去记起每一个细节。为了搜寻线索,她会躺在床上仔仔细细地把每个瞬间都在脑海里过一遍。她记得的第一件事将是天气的炎热,然后才是那条围巾。

时值盛夏。从家里望出去,构成起伏的天际线的钢铁建筑已经发出明晃晃的反光。后来,在公交车上,她拉着吊环,在汗流浃背的购物者和浑身麝香味的青少年中间摇摇晃晃。她感到一点点犹豫,因为原本可以去游泳或者去洗个澡的,或者只穿着短裤待在厨房里,一只胳膊夹在冰箱里。

不过既然来了,已然站在美术馆外面排队,那些想法也就烟消云散了。队伍纵贯美术馆那与河岸平行的前院,她排在中间位置,前后站着脸色红润的女郎,几个汗水湿透了衬衫的男人,拽着妈妈胳膊的小孩子,还有满脸皱纹的老人拿着随报纸附送的免费导览册给脖子扇风。植物园就在对岸的下一个河流拐弯处,那里生着高大的大叶榕树,郁郁葱葱,树荫浓密,然而人们还是宁愿站在这里挥汗如雨,排队等着进去参观。实际上,很多这类所谓“一生必去”的展览看了都会让人产生心理落差:古墓里出土的士兵雕像看起来就像本市穆鲁卡区哪个水泥厂浇铸出来的一样,一些从卢浮宫来这里巡展的大师名作也像故弄玄虚。

队伍一动不动。凯蒂没吃早饭就来了,不过她带了一个沙拉卷,装在肩上的布袋里。沙拉卷里的番茄这会儿已经稀巴烂了。她的食指还插在带来的平装书里当书签,她很想接着读下去,但是在等着参观印本残页的时候读其他小说,感觉很不虔诚,好像这么一来英嘉·卡尔森的在天之灵会对她不满似的。

她应该早一点来的。之前她一直睁着眼躺在床上,透过宽阔的卧室窗户盯着天空由漆黑一片到东方既白,就像她只有八岁,坐等圣诞节清晨到来一样。不过,她也不想赶时间,而是想把每一个细节都留在记忆里。

印本残页就在这里,锁在州立美术馆新馆里,由铁门和玻璃展柜保护着。这些印本残页,这些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就在这里,在布里斯班。

她把一侧的头发抚到耳后,转头碰巧遇上排在身后的大个子男人的目光,他把这当成了聊天的邀请。

“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发明是什么?来吧,猜一猜。”

他穿着短袖衬衫,胸前口袋上绣着某种标志,长袜提得很高,打褶的短裤上系着尼龙腰带,卡在腰部最粗的地方,长袜和短裤间露着一英寸来长、通红脱皮的膝盖。一个笨重的黑色大包把他一边的肩膀坠得陷下去一截。他把包换到另一边肩膀上的时候,衬衫的腋窝处露出两圈汗渍。

轮子?罗盘?印刷机?

“是空调。”他说道。他大概四十岁,衬衫到现在还没有一丝褶皱,熨衣服的人肯定是下了不一般的决心。“要是没有空调,你觉得他们能登月吗?更别说飙升的谋杀犯罪率、车祸、一落千丈的工作效率了。那家伙,发明空调的那家伙,该给他发个奖章。”

凯蒂扬了扬眉毛,示意要抵达他俩共同的目的地,还要排这么长的队。

“要我说,这不算什么。下雪我都来。我一点不在乎。这都是值得的,你说是不?”

她回答正是如此。

“我妈那个人,早上问她,你去不?她说不。她录了雷·马丁的真人秀要看。什么破秀,压根儿不明白哪儿好看。我就喜欢书,喜欢绘画。我本人是摄影师,专业的,”说着,他朝前方印着“印本残页展”的横幅点点头,“我叔叔在纽约看过这个展,那是七八年前了。”

“那他真是运气好。”

“可不,运气特好。他现在住在悉尼。你去过吗?”

“去过悉尼吗?去过一次,参加一个表亲的婚礼。”

他笑了。他的意思是美国,她摇摇头。

“卡尔森嘛,万里挑一,没说的。她的死肯定是黑手党干的,知道吧。就跟肯尼迪总统一样,”男人鼓起胸膛,拿小指头掏了掏一边的耳朵,“你来过这儿吗?我是说这个美术馆,这可是世界一流的。”

对这个问题,她倒可以点头说是。这堆“世界一流”的钢筋混凝土已经开放四年了。她还记得这里被清空为工地之前的样子,那漫长的施工过程,以及街角竖起来的临时围栏,上面被人用加粗加大的字体涂着:95%的艺术家都离开布里斯班了,美术馆还留着干什么?

“我很喜欢这里。”她说道。

空气中一丝微风也没有。有几个女人戴着遮阳帽,一对情侣撑着同款桃色遮阳伞。排在凯蒂前面的那位上了年纪、后背笔挺的女士整理了一下围巾,围巾上的图案是柔滑的绿色和水蓝色旋涡。她时不时转过身来,似乎想加入他们的谈话但最后又打消了念头。凯蒂随着队伍往前移动,耳边飘来小孩的声音:“看完以后我们能吃薯条吗?”还有一个年轻姑娘的话音从更远的地方传来:“凯马特超市好不好?特别好。”

不久,凯蒂排到了柱廊底下的阴凉中,柱廊像有生命一样往外辐射着热量。接着她踏进了美术馆。空调的凉意扑面而来,她感觉像跳进了游泳池。她买了票。衣帽间的服务员把女孩子们的漂亮遮阳伞和绿围巾老太太的糖棕色软皮大提包都存上了,然后拎起——用的是一根拇指和一根食指,像拎着一只死动物的尾巴——凯蒂的布袋,把寄存票沿着柜台滑过去给了她。那个摄影师一边拿手帕揩脖子上的汗,一边跟工作人员争论要从特别通道进去,说什么他“认识人”。

马上,她就要看到它们了。

在宽敞的展厅里,回荡着鞋跟踩在水泥地上的声音。保安的制服挺括,如空气般清爽。

她走了进去。

人很多,但是没挤到转不开身的程度。正前方是一幅英嘉·卡尔森的黑白海报,从天花板一直垂到地面。海报上的英嘉兼具纯真和智慧,双眼炯炯有神,浅色的头发编成一根细细的辫子。感觉她能够一眼看到凯蒂的心底,好像只有英嘉一个人才真正了解她一样。

海报左右各隔了几米的距离挂着两张较小的照片,一张是在某家餐厅里她跟一群笑容满面的男女服务员的合影,另一张则是她某次在台上领奖的照片。凯蒂左手边的展厅里全是介绍1935年时代风情的展柜。就在那一年,英嘉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小说《世事皆有尽》。

以后,凯蒂会再次回到这里,看这些展柜和右手边的英嘉生平介绍。她会仔细观察英嘉童年住所的照片。那是一所小木屋,坐落在古老的森林里,是卡尔森家好几代人砍树、搬石头建造起来的,英嘉移民到美国之前就住在那里。在木屋里,能看到一把扶手被磨得光滑的椅子,一条挂钩上的围裙,一个铸铁罐,还有一把长柄勺。照片里还有一盏黄铜旋钮、灯芯分叉的油灯,照着小英嘉学习认字。刺啦作响、带口音的人声录音不间断播放着,那是认识英嘉的人对她的描述:“她很善良,很冲动,很矛盾。她脾气火暴。”她六岁的时候打断过一个虐猫小男孩的鼻梁骨,弄得全村哗然;九岁的时候,大家疑心她从窗户爬进陌生的有钱人家里,只为了坐坐他们的椅子,变换一下家居物品的摆放顺序。展览还包括几本藏书,大概是英嘉十几岁时看过的;她笨重的黑色打字机,键盘被磨损得凹下去了;还有她本人的亲笔日记。无非常见的那一套,这些都不是凯蒂来这儿要看的东西。

越往展厅中间走,人群就越加密集。现在凯蒂的面前有三个展区。她在第一个前驻足,这是整个展览最大的一个展区,主题是“世事皆有尽”。里面的展品有罕见的、带作者签名的初版书,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移民女作家的一本薄薄的小说,当时的发行量很不起眼;有原书的手稿,很多句子下面都有褪色的蓝墨水笔画的线,空白处还有英嘉·卡尔森的随笔记录,笔迹遒劲自信;那三封粗暴的退稿信也在这里,它们的存在证明英嘉也会被退稿,因此安慰了全世界作家的心。接下来就是关于此书出版以后如何一步步大获成功的新闻简报,以及伦敦、纽约和悉尼的书店前面人头攒动的照片。展品里还有一些书店老板写的信,写着诸如“我干这行二十年了,能在店里卖你的书是我最大的骄傲”的话。这里还有英嘉写给她出版商的六七封信,字迹因为年代久远有点模糊,包括那封有名的身后信。卡尔森的普利策奖奖杯也在展柜里,还有几篇精选的书评,有的语气居高临下(说这本书“无疑是不错的”),有的则把她捧上了天。还有些信是对她的威胁和控诉,把她叫作“自己民族的叛徒”“犹太人的帮凶,说不定本身就是犹太人”,还有“到处传播毒药、谎言和政治洗脑宣传的坏分子”。

凯蒂不紧不慢地看着。


展开
目录
《失落之书》无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