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谁来教育老师:《普罗塔戈拉》发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85319
  • 作      者:
    刘小枫编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普罗塔戈拉》是柏拉图的所有作品中最富戏剧性的,也最令人困惑。
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讨论政治德性是否可教,却没有最终结论。普罗塔戈拉起初主张政治德性可教,最后承认不可教;苏格拉底起初主张政治德性不可教,最后则似乎主张德性是知识,因此可教。通过论辩,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最终都走到了自己起初所主张的观点的反面。

展开
作者简介

普罗塔戈拉(大约公元前490/486-420)在古希腊智术师中名气最大,西方文学史和哲学史上都赫赫有名。据史书记载,普罗塔戈拉出身富豪之家,与德谟克利特是同乡,大约活了七十岁(一说九十岁),从教40年。他早年受教育的情况不详,据说是自然哲人德谟克里特的学生,也受过波斯巫师的影响。普罗塔戈拉自称智术师,游走希腊各城邦传授学识,能言善辩、学富五车,在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头衔有:自然学家、教育家、修辞家、语言学家,可惜他的著述佚失殆尽。
普罗塔戈拉在40多岁时(公元前444年)第一次到雅典,当时,伯利克勒斯刚在图里澳建了一个殖民地,他延请普罗塔戈拉为该地草拟法律,这件事情传为智术师与雅典民主政制领袖合作的佳话。后来,普罗塔戈拉又两次到雅典传授学识,分别在公元前432年和421年。柏拉图的著名对话《普罗塔戈拉》记叙的是普罗塔戈拉在公元前432年(伯罗奔半岛战争爆发前一年)的那次到雅典,当年苏格拉底38岁,而柏拉图则还没有出生。
普罗塔戈拉这次到雅典后,住在雅典富豪卡利阿斯家,同行的还有另外两位著名智术师。一个名叫希珀克拉底的雅典年轻人听说后激动不已,一大早来找苏格拉底,要苏格拉底引荐他做普罗塔戈拉的学生。苏格拉底批评希珀克拉底鲁莽,还不认识普罗塔戈拉是怎样的人就决定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这人。奇怪的是,尽管直截了当地批评了希珀克拉底,苏格拉底并没有拒绝带他去见普罗塔戈拉。不过,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交谈,而非普罗塔戈拉与希珀克拉底的交谈。
苏格拉底带希珀克拉底去见普罗塔戈拉也许有两个目的:第一,通过自己与普罗塔戈拉交谈让希珀克拉底亲眼看到,做普罗塔戈拉的学生确实危险;第二,通过向普罗塔戈拉引介希珀克拉底这样的青年来考验普罗塔戈拉的教育理念。按照民主政治的理念,每个成年人都有参政的权利。然而,并非每个成年人都具有参与政治事务所要求的政治德性。因此,民主政治的正当性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能否把每个成年人教育成具有政治德性的人。普罗塔戈拉宣称,自己的专长就是培育人的政治德性,苏格拉底却让希珀克拉底这样的雅典青年成了普罗塔戈拉的难题。
就情节而言,《普罗塔戈拉》在柏拉图的所有作品中最富戏剧性——与之相当的唯有《会饮》。另一方面,《普罗塔戈拉》也是柏拉图作品中最令人困惑的作品之一,因为,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论辩虽然让普罗塔戈拉当众丢脸,他们所讨论的政治德性是否可教这一问题却没有最终结论。普罗塔戈拉起初主张政治德性可教,最后承认不可教;苏格拉底起初主张政治德性不可教,最后则似乎主张德性是知识,因此可教——于是,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通过论辩最终都走到了自己起初所主张的观点的反面。
本文集选译了八篇解读《普罗塔戈拉》的英语文献,前四篇致力于贯通地解读整篇对话,但解读方式有所不同。卡恩注重辨析对话中的概念,算是哲学专业的做法。冈萨雷斯、柯弼和岚迪则以叙述方式贯通地解读整篇对话,毕竟,《普罗塔戈拉》有非常丰富的情节,识读这篇对话不可能也不应该无视这些情节要素。以叙述方式解读对话并不容易,若比较冈萨雷斯、柯弼和岚迪的叙述方式,有助于我们了解叙述式解经的门径。
后面四篇论文关注的是《普罗塔戈拉》的某个局部——米勒致力解读普罗塔戈拉所讲的普罗米修斯故事,莫里斯致力解读最后的也是最令人困惑的一场论辩——关于何谓勇敢德性的论辩,普罗雯塞尔和赛奈柯则致力解读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如何解释西蒙尼德斯的一首诗。贯通地解读整篇对话和专注于解读某个局部,都是解经学中的常见方式。这里汇集的八篇论文不仅有助于我们琢磨如何识读柏拉图的这篇令人困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思考政治学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毕竟,对于民主政治来说,政治德性是否可教迄今仍然是一道致命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谁来教育老师》包括八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柏拉图的这部对话。包括:卡恩《作为知识的德性》、冈萨雷斯《共同思索善》、柯弼《一位智术师的教育》、岚迪《〈普罗塔戈拉〉中的德性、技艺和美好生活 》、米勒《〈普罗塔戈拉〉中的普罗米修斯故事》、普罗雯塞尔 《“西蒙尼德竞赛”》、莫里斯《没谁有意作恶》以及赛奈柯《谁来教育老师》。
  这八篇论文不仅有助于我们琢磨如何识读柏拉图的这篇令人困惑的作品,更有助于我们思考政治学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毕竟,对于民主政治来说,政治德性是否可教迄今仍是一道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谁来教育老师》:
  普罗米修斯的第二个目的——除象征谨慎地事先思考和审慎地权衡选择之外——更加难以确定,需要对普罗米修斯出现在其中的神话进行仔细思考。普罗塔戈拉说,起初,诸神在地下打造出有死的族类;提坦神族兄弟,普罗米修斯和厄庇米修斯,受命为每类物种分配力量(powers);普罗米修斯遂厄庇米修斯的愿,允许厄庇米修斯施行分配;厄庇米修斯未能恰当地分派力量,致使人类这个种族“赤条条的,不仅没有鞋穿、没有被褥,而且连武器也没有”;普罗米修斯冲上奥林匹斯山,从那儿盗取了技艺中的火和智慧,并把这些东西赠送给即将诞生的人类。据说,依靠这些恩惠,人类后来便“分得了一份属神的东西”(322a)。
  这个神话的一种含义是,依照原初的设计,人类在本质上并不与其他物种相异:在神的蓝图中,并没有智识人(Homo sapiens)。不管给人体分配了何种力量,它们都不会包含理性的力量,它们只是通过行窃的方式才被赋予了人。因此,人类特殊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的存活——归功于普罗米修斯的及时干预。人类看似属于奇异且不明确的一类,夹在神和动物之间:他与动物一样,是有死的;但是,他却与神一样,是聪明的。
  ……
展开
目录

编者前言
卡恩 作为知识的德性
冈萨雷斯 共同思索善:柏拉图《普罗塔戈拉》中的德性
柯弼 一位智术师的教育
岚迪 《普罗塔戈拉》中的德性、技艺和美好生活
米勒 《普罗塔戈拉》中的普罗米修斯故事
普罗雯塞尔 《普罗塔戈拉》中的关键谈话
莫里斯 没人有意作恶:《普罗塔戈拉》中的论证
赛奈柯 谁来教育老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