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德国交往理论
第一节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
一 “先验的鲁滨逊”
二 “先验的鲁滨逊”超越“先验的唯我论”
三 “先验的鲁滨逊”的南柯一梦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准本体论的共在理论
一 “胡塞尔正教”的“最新变调曲”
二 “此在”与共在的本真与本根
三 共在理论的超越与缺失
第三节 伽达默尔的语言理解游戏
一 理解的实践指向
二 “解释学的原则”:理解的历史性
三 “解释学的基本维度”:理解就是对话
四 解释学理解理论的偏颇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一 我思、对话与“生活世界”
二 理解、反思与意识形态批判
三 语言、生产与交往行动
第二章 法国交往理论
第一节 萨特:“他人就是地狱”
一 存在与虚无
二 注视与冲突
三 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梅洛-庞蒂的“他人与人的世界”
一 “知觉的首要性”
二 “世界的肉”与可逆性
三 语言与“交互世界”
第三章 美国交往理论
第一节 皮尔士的交往的符号学理论
一 符号学:准备好的画布
二 人是符号
三 符号是交往的中介
第二节 詹姆士的符号现象学
一 “纯粹经验”:交往的票面价值
二 彻底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
三 经验意识本身就是交往的事业
第三节 杜威的民主交往理论
一 “理智重建”
二 民主想象力与社会交往
三 自然与协作的智慧
第四节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一 “心灵是交流的产物”
二 “泛化的他者”
三 人类社会的理想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