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托派的“重定方向”:托尼·克里夫思想研究:a study on thoughts of Tony Cliff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82829
  • 作      者:
    吕佳翼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作者简介
  吕佳翼,哲学博士,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托派的“重定方向”:托尼·克里夫思想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托尼·克里夫(Tony Cliff,1917-2000)的主要思想。托尼·克里夫是当代托派的思想家与革命家。他在托派思想史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于:他在二战后根据全球范围内现实条件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对托洛茨基以及固守托洛茨基理论的正统托派(即“第四国际”)在理论上做出重大挑战与修正,在对托洛茨基的部分否定和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某种回归中提出了新的理论体系,影响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其中就包括以《僵尸资本主义:全球危机与马克思的相关理论》(2009年)为人所知的克里斯·哈曼(Chris Harman)以及近些年在中国名噪一时的艾力克斯·柯林尼可斯(Alex Callinicos,又译“卡利尼科斯”)。与理论创新相对应,托尼·克里夫建立了脱离“第四国际”的新的托派组织(主要在英国),为革命实践确定了新的方向。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托派的“重定方向”:托尼·克里夫思想研究》:
  三、列宁持世界革命论,抑或“一国社会主义”论?
  (一)一国率先社会主义革命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
  列宁当然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论的继承者,但在斯大林派的宣传中,列宁成了“一国社会主义”论的首创者了。由于这个概念容易引起误解,因此需略作界定。“一国社会主义”不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建设社会主义,而是指在一国之内建成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解中的、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或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具有阶级、国家消亡,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特征,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各种更加初级的社会主义。这里的“一国”也不是指任意一国,而是指像苏联那样具有各种优势的一国,但这个理论一旦形成之后,它自身的逻辑发展就超越了最初对它的这种界定,变成对任何国家都“普适”的理论。因此,当时斯大林、布哈林的观点就是,不需要世界革命的背景,哪怕只有苏联一个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它也能建成社会主义——按此逻辑,当然也能建成共产主义。而作为这个理论对立面的托洛茨基则认为必须有世界革命——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欧洲革命的支援背景下,苏联才能建成社会主义。
  李洪祥、张艳红的《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评》一文和汤德森、江丽的《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再思考》一文都受此种观点的影响,认为“一国社会主义”即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是列宁的观点,前者甚至认为这不仅是列宁的观点,而且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但其实列宁何曾提出过“一国社会主义”论呢?列宁根据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衡发展规律”得出的只是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俄国这个落后国家率先发生并取得胜利,但决不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孤立在俄国一国,并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社会主义。
  而在落后的俄国率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点倒还不是列宁首先提出的,托洛茨基比列宁更早提出这一点,而在这之前的马克思、恩格斯已提出了这个思想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针对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一问题,在《共产党宣言》的《1882年俄文版序言》末尾结论性地回答道:“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俄国革命究竟将是一阶段论还是二阶段论并无详述,把这个问题留给了俄国革命家。
  直到俄国二月革命列宁时还认为俄国革命将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阶段,只有当完成前一阶段的任务并推动了西欧革命的发展时,才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而托洛茨基在二月革命前已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把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包含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完成,也就是说托洛茨基已经提出了在落后的俄国可以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当然,在二月革命后的《四月提纲》中列宁很快发生了转变,提出了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新任务,确立了落后俄国先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马克思首先提出革命的不平衡发展规律,早就预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可能会从世界资本主义中心以外的国家首先发生,并指出俄国革命有可能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列宁、托洛茨基关于俄国率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则是对马、恩这一理论的发展和明确化。
  但是,在俄国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在俄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天壤之别的两码事,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能否保住乃至通往社会主义,唯有依赖它的革命能否引发欧洲革命并取得成功。列宁对这一点的认识应当说是非常明朗的,不像“不断革命”论的第一个根本观点那样还与托洛茨基有过分歧。列宁对此的论述引不胜引,托洛茨基在《单独一国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摘引了列宁三十多处关于反对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论述,我们只需看1921年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这段发言也就够了:“我们懂得,没有国际上世界革命的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还在革命以前,以及在革命以后,我们都是这样想的:要么是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其他国家立刻爆发或至少很快爆发革命,要么是我们灭亡。”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克里夫思潮的产生背景
二、克里夫的生平与著述
三、克里夫思想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第一章 托尼·克里夫的理论起点:托洛茨基和正统托派理论
第一节 “不断革命论”的根本观点之一:民主革命内嵌于社会主义革命
一、提出该问题的特殊历史背景
二、德国革命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思想
三、俄国革命问题与列宁、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思想
第二节 “不断革命论”的根本观点之二: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性
一、世界革命论的基本观点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革命论
三、列宁持世界革命论,抑或“一国社会主义”论?
四、托洛茨基对世界革命论的辩证补充: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论
五、斯大林摒弃世界革命论的根源及其现实后果
第三节 对苏联官僚主义的批判
第四节 托洛茨基:苏联经济理论
一、新经济政策的提出背景与矛盾性质
二、两派的总分歧:对富农威胁的不同估计
三、两派的核心分歧:富农路线与工业化路线
四、工业化与计划经济
五、托洛茨基与1928年后斯大林路线之分歧
六、小结:托洛茨基、布哈林与斯大林三派得失
第五节 曼德尔: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二章 托尼·克里夫的苏联国家资本主义论:形成背景
第一节 托派之前的国家资本主义论
第二节 托洛茨基的苏联观(1933年前)
第三节 托洛茨基的苏联观(1934年后)
第四节 托派中的歧见:官僚集产主义论
第五节 托派中的歧见:国家资本主义论
……

第三章 托尼·克里夫的苏联国家资本主义论:主要观点
第四章 克里夫苏联国家资本主义论的衍生理论之一:持久的军备经济论
第五章 克里夫苏联国家资本主义论的衍生理论之二:偏离的不断革命论
第六章 克里夫的其他主要观点
第七章 克里夫的托洛茨基传记评述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