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挫折复原力:成功者都具备的隐藏素质》这本书讲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挫折不可避免,成功路上的阻碍重重累起,只有拥有“复原力”的人才能战胜挫折,化阻力为动力,奋勇前行!德国病理心理学博士、欧洲出色的心理韧性训练专家丹尼斯·穆蓝纳用多年在不同球队和企业积累的实战经验,为我们上一堂受益终生的心理培训课,让大众,特别是新入职场的人士,经得起挫折,并学会利用挫折让自己成长。
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一个很容易察觉的共同点─冷静,因为这个共通点的存在,使他们和普通人有所不同;他们表面上似乎能一派轻松地克服困境,对外界的攻击不屑一顾,而且即便承受着高压,也无损其工作力。但是,究竟为何他们能如此冷静呢?不但待人处事沉着应对,面对各种人生或工作上突如其来的挑战,亦伸缩自如,许多人都冀求拥有这种能力,而且在当前的社会当中,此种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挫折复原力佳的人来说,沉着冷静亦是他们的强项之一,他们懂得适时运用冷静的特质,在这样的前提下,行动时保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同时又有原则,这也就是他们与其他人不同之处,亦是他们成功并获得财富的秘诀。本书旨在介绍何谓“挫折复原力”,不但引导读者了解何谓“挫折复原力”,并透过5种人类基本需求来解释,带领读者将此能力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书末还不忘利用传奇科技教父乔布斯的例子,来说明“挫折复原力”如何为他创造辉煌的人生。
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由
坦白来说,当我站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时,我真实地体会到了这个国家所带给人民的幸福感。或者,我们可以夸张地说,现在西方国家的公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我们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即使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获得教育的机会;我们有完好的医疗保障系统,即使处于艰难的生活境况,也能获得保障;我们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即使辞掉一份工作也能很快再就业。一切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这样的生活和环境感到满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勤勤恳恳,他们认真生活。我原以为日子会这样长久地幸福下去,社会越发展、科技越进步,人们会越幸福和满足,但事实是,人们慢慢忘却了自己的初心,他们关心的不再是生活的美好,而是物质的不足。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邻居的新车、 同事的升职、新出的手机和昂贵的奢侈品上,这些原本用来消遣和娱乐的工具渐渐成了我们生活的“主人”。
我们虽然过着优越的生活,但是大部分人都患上了心理疾病,比如焦虑症,再比如,抑郁。国家虽然为人民创造了成功的外在条件,但是幸福的内核却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寻。其实我们几乎拥有所有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足以让我们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但现实是,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忧郁,越来越无望。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在他的著作《占有还是存在》(Haben oder Sein)中,针对当下社会有着这样的论断:“我们这些现代人总是高度关注‘占有’的东西,到后来才发现,人生除了占有,还是‘存 在’的过程。”
提到人的“存在”,可能你会像我一样,马上想到笛卡尔的名句 “我思故我在”。请允许我稍微偏离笛卡尔的这句思辨的名言,我想讨论的是现代心理学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我们思考的方式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的存在状态。如果有人正身陷困境,暂时无法改变现 状,那么他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并且以这样的心态去生活,去和身边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困境不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与之相反,有些人在相似的境遇下能快速重整他的生活,自我激励,变困境为机遇。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对此深有感悟,他曾说:“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都是对的。”无数现实的例子可以向我们证明,这些不同的态度与个体实际经历的境况或者受到命运的考验并无关系,关键在你自己。
为何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会出现上述这样的深刻矛盾的现象?又为何近几十年我们明明努力创造了各种外在条件来让自己感受幸福和成功,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很多学者用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动力”来解释这一切,我以往同大部分人一样,对这个观点表示绝对的认同,但有了更多的人生经历以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我认为,并不是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动力”让我们倍感压力,而是那些人们过去从未获得过的高度自由让我们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初心。
怎么会这样呢?因为现在所有机会和大门都向人们敞开,个体的失败只能归因于我们自身没有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做到最好,再也没有对妇女的压制、企业内的专制结构、大规模的社会性歧视或者战争这样的外在因素能够让我们推卸责任。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所说的那样:“人类最后的自由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上述那些不公正的对待相比,“自由”这一概念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更丰富的维度。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能如此自由地打造和决定自己人生的幸福或是不幸。相应地,人们也要进一步拓展自我、树立全新的自我意识。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如是说:“从猿猴到人类的演化阶段,这就是现在的我们。”
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人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足以获得幸福,而且能抵御那些媒体与外在环境所宣扬的价值观对个人的冲击。人们应关注生命的充实多于关注效益,就像德国心理学教授沃尔夫冈·罗特 (Wolfgang Roth)所说的那样:“要拯救人类世界,已不再是人类思考和行动的效益问题,而是要更多地关注生命的充实。不依赖于当下社会主流的消费文化,我们想要实现自我(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然而,当我们带着满满的勇气和乐观,坚定地在生活给予的千百万种可能中选定了一条自己的路,这样的自我意识也并不保证你的选择没有错误的风险。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ktet)早在近2000年前就提出过这样的哲学观点:“影响人们的不是那些事物本身,而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因此,许多人会把这种自由看成沉重的负担,而非人生的机遇。甚至也有不在少数的人,想要重回那个选择较少的时代。那样的时代虽然少有选择的机会,但生活至少有明确的方向。也许你脑中偶尔也会闪过这样的念头,但是我真的不希望你长期抱着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生活。
当今的年轻人怎样才能知道哪一条路才是适合自己的呢?是不是该理所当然地按照外界每天给我灌输的模式,去走一条大多数人都选择的路?媒体每天不停地向我们狂轰乱炸,指挥着年轻人要这样要那样,才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不是那些投身于服务公众的人物,而是像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脸书(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马克·艾 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以及各大上市公司董事长这些上了杂志封面朝你微笑的企业家。
我们总是盲目地追逐,模仿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被他们的法拉利跑车、私人飞机和昂贵的定制西装迷得炫目。然后,直到某一刻,我们才发现这条路行不通。我们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某些诉求,或者发现自己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到最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对生活的控制,又或许我们已精疲力尽。在这一时刻忽然发现这条路自己已无法再继续下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为何要这样做,以后又要朝哪个方向前行。这里有一些我作为心理咨询师常遇到的案例:他们深感挫败,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有些甚至像四脚朝天动弹不得的甲虫,再或者装死以自保,逃避现实。这无尽的选择自由让他们彻底屈服,不再为自己做任何尝试和努力。有些人甚至因为无法在众多保险政策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就选择置自己于无养老保险的险境中。这些人经常是自己所遭遇的不幸的塑造者,却并不自知,而这一切都不会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难免隐藏错误的风险。选择越多,错误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样的规律也许就解释了为何全世界有千百万男女依旧保持单身。他们并不是没有选择的机会,而正是因为选择的机会太多,自身总期望着完美先生或者完美小姐就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他们。但在几十年之前,这样多的婚配机会是没有的,过多选择的自由也与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相悖。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具有非凡挫折复原力的典范
01 抵达凤凰城 002
02 最黑暗的心理风暴 005
03 黑暗风暴中的灯塔 007
04 真正成功人士的隐藏素质 011
第二章 你的挫折复原力指数有多高?
01 挫折复原力,你当然拥有 016
02 以海绵为例 018
03 挫折复原力的研究之始 021
04 七大挫折复原力要素 023
05 总结 040
第三章 获得真正成功的基本条件
01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044
02 五种人类基本心理需求 047
03 基本心理需求和挫折复原力 061
04 满足基本心理需求而导致的不平衡状态 062
05 基本心理需求的外敌 064
06 基本心理需求之间的竞争关系 066
07 对基本心理需求的过度处理 069
08 神经生物学新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073
09 总结 077
第四章 提升你的挫折复原力—值得一试的10种技巧
01 爱它、改变它、离开它 082
02 检查自己的影响力 086
03 塑造观念—改造你的思想 098
04 审视自己情绪的变化 110
05 融化心中的冰山 119
06 避开思维陷阱 130
07 发现事物的正面性 139
08 专注于当下 152
09 建立与他人的连接 166
10 做仁爱之人 174
第五章 乔布斯的挫折复原力如何?
01 乔布斯与七大挫折复原力要素 182
02 乔布斯较强的挫折复原力要素 184
03 乔布斯较弱的挫折复原力要素 189
04 乔布斯与五项人类基本心理需求 195
05 来自心理教练的建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