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1937:法新社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520483
  • 作      者:
    [丹]何铭生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电影《八佰》的火爆,让淞沪会战惨烈的硝烟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电影描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以淞沪会战为背景的一场殊死战斗。然而,“八百壮士”的事迹仅仅是淞沪会战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

从1937年8月13日到11月,“东方之珠”上海成了屠宰场。100万中国和日本士兵在此进行了惨烈的城市战斗。在这场历时3个月的残酷战斗中,多达3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中国最好的军队(德械师)。

淞沪战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军人以勇敢无畏的精神与日军陆海空体系展开殊死搏斗,涌现出了以坚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与四行仓库“孤军营”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群体。正是由于这些军人的坚守和牺牲,才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法新社记者何铭生,在东亚地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二十多年,其中在中国就长达十一年,曾遍访大批中国的抗战老兵。有感于在成百上千种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文书单中,几乎看不到描写淞沪会战这场重要战役的著作。于是,他广泛收集资料,完成了这部资料丰富、视角独特、可读性强的作品。

这本书不仅详尽,读来也颇吸引人。何铭生在他的叙事里加入了紧迫感。故事的开篇就像谋杀悬案,解释三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以及一名身穿中国军服的人为何触发了战争。谋杀案帮我们了解了战前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当时政客的心态,以及黑帮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阴谋很快升级为战争。

战争的描述生动传神,但也清晰地说明了决定这场战役结果的各项战略和战术因素。日军具有明显的军事技术优势,但他们低估了中国士兵的创造力和抗战决心。本书也探讨了战争早期的奇怪见闻,比如支持中国军队的德国顾问,类似的还有两面派的军阀和不友好的战地记者。

这本书可谓是对淞沪会战这场被外人遗忘的重要战役的杰出回顾,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书出自一个外国人之手。


展开
作者简介

何铭生(Peter Harmsen)  现任法新社驻中国台湾分社负责人。曾在中国台湾大学学习历史,其后在东亚担任驻外记者长达二十余年。他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汉语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并对东亚各个地区进行过报道。他著有《上海1937》《南京1937》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金融是做什么的?人们在讨论2008年债务危机及其余波时,经常忘记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然,似乎银行家在危机的累积阶段也把这个问题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世界要避免银行业重蹈崩溃的覆辙,或者至少限制崩溃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人们就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约翰·凯的《金融本质》正是为回答这个问题而著的。他一针见血地揭开金融业的虚伪面具,质疑它的高收益是否反映了它对经济真正的贡献。如果利润不是来自创造的新财富,而是靠玩弄资本游戏,利用别人的钱获取高额回报,金融体系将陷入无法逆转的危机。

金融已成为一般民众十分依赖的财务管理管道,例如储蓄、账目支付、房地产和股票买卖、退休基金、新业务的开拓等都离不开它。但是,以上这些,只是金融机构一小部分的工作,它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借贷,金融机构不惜砸重金雇用人员天天打电话问要不要借钱。为什么借贷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呢?借贷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借贷产生的利润如此丰厚?金融机构过度重视借贷业务会产生什么后果?

在书中,作者向读者揭示了金融机构如何成长;如何慢慢脱离日常业务以及如何形成自己跟自己做生意,自己跟自己对话,并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一种运营模式,而外部世界却只能接受其标准。

诚然,金融活动带来诸多便利和利益,但是金融机构的贪婪和管理不善,造成了金融监管的失效,这需要我们积极推动金融进行改革。在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告诉读者金融机构的症结,并提出他的精辟见解与可能的解决之道。


展开
精彩书评

这一点比许多中文研究作品新颖,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将目光聚集在战争下不同的人,叙述流畅动人,以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场惨烈的战争、一批壮烈的勇士以及一些不幸的百姓的故事,同时不乏独到见解,将会战赋予了现代“城市战”的开端这一新意义。

——《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2期


这本书的特点是它的全面,采用中方、日方和上海租界三个视点交错的方式,叙述了淞沪会战的起因、蒋介石的决策、中国军队的主动出击、战事胶着、上海沦陷的过程。连书中选用的照片,也同时反映了交战双方的作战历程和上海居民的生活状态,分别选自美国的国家地理图书馆等地方的馆藏、日本《读卖新闻》资料库和作者自己的收藏等。书中除了采用中日参战者的叙述、事发时的新闻外,还有许多外籍人士的回忆,这一点上比许多中文研究作品丰富。

——《深圳特区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三具尸体

7月7日至8月12日


一辆弹痕累累的轿车戛然停在机场入口处,不远处,两名原本在轿车内的男子横卧在地上。从血迹斑斑的军服上能辨认出他们是日本海军精锐部队——海军陆战队的士兵。脑浆溅满仪表盘表明其中一名士兵死于轿车内,然后又被拖出车外,接着被又砍又踢,直至被捣成了肉酱。他的半边脸已不见踪影,胃部被切开,令人作呕的肠子在夜色中隐隐泛着白光。另一名男子逃出汽车,但没跑几步便被击毙。几步之遥的地方躺着第三具尸体,身着中国军服。

1937年8月10日星期二黎明前的几小时,黑夜仍笼罩在上海市区以西约13千米的虹桥机场,调查人员必须借助汽车前灯及手电筒的灯光展开调查。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中国的,当然也有日本的、英国的、法国的以及美国的侦探——他们是外国势力的代表,近一个世纪以来他们在中国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里如同在家一样作威作福。在场的还有来自残酷无情的新闻界——上海英文和中文报社的记者们。虽然时值令人讨厌的深夜,但他们不得不赶至现场。这可能案情重大,非常重大。

调查人员很快确认血肉模糊的死者是现年27岁的中尉大山勇夫,第二具尸体属于大山勇夫的司机、一等兵斋藤要藏。而中国死者具体身份尚不得而知。案发现场像是一次寻常枪战,但是仍有太多谜题需要解答:日本人来距他们的营地数千米的军用机场做什么?谁先开的第一枪以及为什么他决定开火?中国调查人员与他们的日本同行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上无法取得一致。他们在案发现场走来走去,四处搜寻地上的证据,并且时不时地爆发激烈的争论。在日出前他们结束了调查工作,但仍未对到底发生了什么达成共识,随后他们各自驱车返回市区。

中国的和日本的调查人员之间的针锋相对丝毫不令人奇怪,在此前的五周内,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其他地方,两国之间的紧张态势已经急剧上升。这些紧张局势是由于北方数百千米外的一场不宣而战的爆发引起的。事件发生在七月初一个燥热的夜晚,一系列的误会导致日本兵和中国士兵在北京附近爆发混乱的冲突。很快,事件似乎呈现继续激化的态势,因为这座古老皇城周围越来越多的地区莫名地卷入这场冲突。迄今为止,处于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成功避免了任何敌对状态,但是众所周知,和平也许不会持续太久了。

中国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南京的中国政府作何打算?过去十年间他们在这座长江流域的城市统治着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东京的军事及政治决策者在制订怎样的计划?北京的动荡会演变成一场波及整个中国的全面战争吗?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将影响到数以万计居住在上海及长江流域其他大城市的日本人——士兵、外交家及商人。他们知道,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将深处敌人的领土之上,数以百万怀有敌意的中国人环伺周围,他们将会危机四伏。在目前情况下,需要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火花。机场事件极有可能恰恰就是那个火花。

调查人员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他们不能通过必要的手段解决这个棘手的任务,后果将是什么。即使他们期望和平,但很显然上海这座城市已经进入备战状态。当他们驱车穿过依然黑暗的郊区从虹桥机场返回市中心办公室时,车灯扫过涂成白色的树木,间或可见一些沙袋阵地及孤独的中国哨兵的轮廓。正规地说,这些哨兵属于保安总团,这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根据几年前签订的一份国际协议,保安总团是唯一可以驻扎在上海地区的中国部队。然而,有谣言流传称他们事实上是第88师士兵伪装的,该师是国民党军队中最训练有素的部队之一。

进入市区后,车辆首先经过法租界,然后是公共租界。远离中国国民居住区的喧哗和脏乱,外国人在上海的这两片区域过着舒适逍遥的生活。有些租界区无异于伦敦、巴黎或者波士顿:枫树林立的街道两旁是“大使电影院”“维也纳舞厅”“幸福时光咖啡厅”等极具异域风情的商家。诸如此类的环境设计似乎能给人一种安全的假象。这里不是欧洲或美国,而是亚洲。正如最近发生的一样,看似平静的表面随时可能破碎,并且暴露出底层更加丑陋和更加暴力的现实。

事件发生在闸北区,这是一处工薪阶层居住的社区,北面不远处就是装饰风格极具艺术风味的公共租界。早在20世纪初的繁荣时期开始,闸北区凭借其承诺提供工作、食物和住处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农村移民。这导致了狭小的生活空间人满为患,并且闸北区已经成为麻风病肆虐的贫民窟,使得上海的外籍人士避之唯恐不及,他们索性假装它并不存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但也有例外。早在五年前,闸北区就是中国士兵和日本兵之间激战的场所,他们热衷于以一种短暂的非正式战争互相短兵相接。1932年初的五周内,持续不断的、令人不安的枪声随风传到公共租界,成群的难民曾拼命地试图进入外国人居住区寻求避难,但大多徒劳无功。

最终,日本人虽然取得胜利,却付出了惨痛代价;而中国人虽然以失败告终,却收获很多。他们赢得了自信。在遭受外国帝国主义压迫下近一个世纪的屈辱之后,中国人现在知道他们可以反击并且予以痛击,即使面对所有侵占其领土的最嚣张、最无情的令人痛恨的殖民国家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这还不是中国人从1932年战争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很显然,与日本的任何新冲突都很可能付出昂贵的代价。甚至在这次冲突结束的五年后,尽管经过多年的繁忙重建工作,闸北区仍然背负着那次短暂而激烈暴力冲突留下的瘢痕。现在,冲突的威胁再次临近,而且事关重大。调查人员回到他们的办公室时,黎明笼罩了整个上海。如果这次危机处理不善,谁也无法预料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流血事件,同时数百万无辜的居民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在接下来的几小时,双方各自发布了有关事件不同的说法。根据中国人的说法,日本人的汽车试图强行闯入机场大门,入口执勤的保安总团士兵示意司机斋藤要藏停车,但他突然调转车头,而中尉大山勇夫用自动手枪向中国守卫开枪。随后中国人才开火,大山勇夫在枪林弹雨中被射杀。斋藤要藏试图跳车,也被击毙。中国守卫指挥官告诉一个西方记者,这不是第一次日本人试图进入机场,在过去两个月内,此类事件多次发生,他们“显然是在执行间谍任务”。

不出所料,日本人的报告将整个事件归咎于中国。报告声称大山勇夫沿机场外围的公路驾车,并无意进入机场。突然,汽车被保安总团部队逼停并被包围,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他们的步枪和机枪一起开火,大山勇夫几乎没有机会还击。两个日本人有权在公共租界的公路上行驶,日本人的声明认为此次事件明显违反了1932年的和平协议。该声明的结论是:“我们要求中国人对此次非法行动承担全部责任”。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尚未解决:穿着中国军服的死者是谁?如果大山勇夫无法还击,他是如何丧生的?一个日本医生在案发后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他特别留意了那个人的外貌。医生声称他的头发很长,而且指甲几乎达到了女性的长度。这很奇怪,因为国民党军队不允许这样。更为奇怪的是致命的子弹射入那个人的后颅骨。他是从后面被射杀的,典型的行刑式。结论似乎无可辩驳:他不是一名士兵,也不是在这场枪战中丧生的。


展开
目录

致 谢

序 言

第一章 三具尸体

第二章 黑色星期六

第三章 血肉之躯对抗钢筋铁骨

第四章 “万岁!万岁!万岁!” 

第五章 血流成河

第六章 东方凡尔登

第七章 “孤军营”

第八章  溃不成军

第九章  后果

附录

战斗序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