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语录:
1.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2.对真理不断探索和不断提出问题,是哲学真正的目的所在。
3.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4.幸福并不存在于牛群或装黄金的罐子中。幸福,就像悲伤一样,是灵魂的一种属性。
5.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祝福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我们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内。聪明的人无论他的命运是什么样,都会感到满足,而不会去渴望他所没有的东西。
试读:
苏格拉底被视为西方哲学的教父,他一生都居住在雅典,并且在关于真理与正义的问题上不断挑战他的雅典同胞。他遵循两条重要的准则,首先是“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其次是一个人智慧的基石,是认识到自己实际上“一无所知”。然而,幸福的概念是苏格拉底思想和观念的核心,他觉得幸福可以通过人类灵魂中对和谐的欲望来获得。
他坚持认为,这种欲望最终会导致内心达到一个平静的神圣状态,从外部世界的堕落力量中解脱出来。尽管苏格拉底并没有将自己的任何思想写下来,但他对其门徒柏拉图和后来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对幸福持有的普遍观点根植于“命运”这一形而上学的概念和神的旨意之中。苏格拉底认为幸福并不是一个概率问题,只要不断努力并对影响人类生活的力量进行审慎思考,人类便能收获幸福。但是在当时,幸福仅被视作赐予神青睐之人的祝福,去寻找幸福的人是傲慢和狂妄的,这只会令其堕落。这种观点在经典的古希腊悲剧中普遍存在,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他们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苏格拉底同样认为获取幸福的关键在于,将对身体愉悦和尘世物质的关注转移到灵魂上。他认为,通过协调我们的欲望,我们可以学会安抚心灵,达到一个平和宁静的神圣状态。
《柏拉图对话录》中著名的《会饮篇》就是苏格拉底问答法和其幸福观的恰当证明。
《会饮篇》介绍了在一场宴会上,每位来宾都应邀致辞以纪念爱神,即爱与欲望之神,而幸福的主题也随之产生。厄里什马克是一位杰出的雅典医师,他认为爱神是最能够赐予人类幸福的神明。剧作家阿里斯多芬尼斯表示赞同,宣称爱神是“人类的帮手……他消灭邪恶,他的疗愈能力为人类带来莫大的幸福”。厄里什马克的立场是,爱神具有赋予万物生命的力量,同时给予人类欲望,因此爱神是世间美德的来源。阿里斯多芬尼斯扩充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爱神是一种力量,能通过爱—明言之就是通过性爱—使得人们聚合。但苏格拉底对此有异议。
他提出爱神也有黑暗的一面,因为作为欲望的化身,爱神一直处于一种渴望无法被满足的状态中。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爱神无法被视作真正的神,因为就神性的定义而言,神必须是不朽且自给自足的。但是苏格拉底随之转移了重点,他认为爱神对人类寻求幸福是极为重要的,并描述了人类与神明之间的过渡。在欲望的背后爱神亦给人动力,人们一开始会寻求肉体上的愉悦,但这种欲望最终能够得到约束和引导,以追求心灵更高层面的幸福。
苏格拉底认为对美丽事物的喜爱是短暂而肤浅的,但对美的认识是获得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而思考美本身以及与美相关的事物,意味着灵魂将会处于和谐之中。苏格拉底相信这是一个顿悟真谛的过程,人们将由此意识到自我存在的实质: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那就是在他感受到灵魂之美的时候。而且一旦你感受到了,就不会再受到黄金、服饰的诱惑……你不会再理会那些曾经让你惊艳的美丽事物……当一个人能够察觉这样的美时,他就会感知到真正的美德,而不是美德的假象。
苏格拉底对被广为接受的常识和普遍持有的观点不断提出质疑,这最终使得他与雅典当局相持不下,最终遭到指控并被送上审判台,理由是“腐蚀年轻人”和“诋毁神明”。苏格拉底被袋鼠法庭判为有罪,他可以选择流亡他乡或被处以死刑。出于对自身信念的忠诚,他选择了死亡,因为他相信选择被放逐会违背他思想自由的原则。苏格拉底喝下毒芹药水而死,据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兴高采烈地向学生阐释自己的哲学思想。
……
展开
——《卫报》
这是一本深刻又好读的哲学普及读物。
——《泰晤士报》
那些生活中的哲学问题,你都能从本书中得到答案。
——《出版人周刊》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中的哲学思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常适合那些在生活中喜欢思考的人阅读。
——《观察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