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石头问道—刘希彦解读红楼梦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3814254
  • 作      者:
    刘希彦
  • 出 版 社 :
    岳麓书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希彦,古中医研究者,古琴家,编剧,作家。在古琴、红学、京剧等传统文化领域皆有造诣,师从于吴派古琴大师汪铎,致力于古中医的研究、及传播多年。著有散文集《医心帖》,小说《国王的收藏》,中医专著《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金匮要略》。现任国内多家书院的国学导师,上海廿一文化总顾问。曾在多家国学机构做《红楼梦》的专题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稿收录了十余篇关于《红楼梦》的杂感,作者用浅近的语言,流畅的文笔,写下了对《红楼梦》的阅读感悟,有基于文本的分析,有对思想主题的探讨,也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石头问道》一书是对不朽名著《红楼梦》通俗化解读的全新尝试,作者对红楼中人物的解读、主题的探讨,都是立足文本,结合自己的思考,从具体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性格及命运、揭示主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形散而神不散,这种似断而连的多层解读模式,恰恰展示了全书结构的多样而统一,形成了由相对独立篇章解读红楼与整体探讨红楼艺术魅力浑然相成的鲜活解读体征,从宏观到微观,从事脉络到人物特征,无不探赜索隐,发人深省。


展开
精彩书摘

【书摘】

情乃是最大的惑

 

……

有个寄人篱下的人早早的离了席——黛玉。所谓离人恨重,黛玉对景感怀,便感伤起来,欲寻个知己来遣怀。书上说,宝钗虽亲厚,此时自然是在家团圆;宝玉虽情重,因晴雯病着,诸务无心,且王夫人再四遣他去睡,也家去了;余者或不甚密或不甚合,也难周全。世事莫不如此,岂独顰卿,平时说亲道密,呼朋引伴的一大堆,真到用时却难找出个真正交心的来。说巧也巧,偏偏湘云在。湘云是贾母娘家史家的内侄孙女,史家在四大家族中败落最早,湘云父母早亡,遭际一如黛玉,平素又甚亲密,正好相慰。

二人来到山下的凹晶溪馆,凭栏近水赏月。湘云说若有船坐更妙,黛玉触机,说了句:“事若求全何所乐?”每次读到此处,心里皆如电掣雷击一般,内外通明,黛玉一生之苦处,不正是在“情”字上过于求全吗?若果然能放下此心,以黛玉的根器,不难是地上的神仙。湘云亦是大根器者,借题感叹道,贫穷之家以为富贵人家事事遂心,亲历其境才知道,竟不能遂心。黛玉也笑道,家里上下,就连老太太、太太也有不遂心之处,“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此一番话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世上无论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无论贤达聪俊,还是愚贱鲁钝,就如一幕戏剧,行头不一样,场景不一样,烦恼和痛苦是一样的,谁也难说比谁少多少。既如此,又何苦汲汲以求富贵,念念不忘情爱?就这几句信口而来的话,便能息了世人多少妄心。

正说着,山上传来笛音,正是老太太带领众人品笛之时,黛玉闻之起了兴致,于是二人借景联诗。其中佳句横斜不提,正在兴头上,难分胜负之时,黛玉看到池中有一个黑影,指给湘云看。湘云拾了一个小石块向池中打去,那黑影嘎然一声,竟飞起一只白鹤来,湘云神光乍现,立刻得了佳句:

 

寒塘渡鹤影。

 

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了,这鹤真是助他的了!’”旋即对了一句:

 

冷月葬花魂。

 

此句一出,湘云默然,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清奇诡谲之语。”

一语未了,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竟是妙玉,说她方才听了,“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于是邀二人去栊翠庵喝茶不提。

贾母借笛音而感家运之气数,黛玉因白鹤而谶自身之气数,一则堕泪,一则惊魂。“寒塘渡鹤”亦暗指湘云的结局,纵有鹤之仙品,终成江湖飘零风尘客。此中秋之夜真是神机鬼藏,尽是泄露天机之语。

观千古之文,写世间享乐,无有过红楼者;写世间之苦,亦无有过红楼者。只因至苦者唯“情”耳。皮肉之苦算不得真苦,贫贱之苦也易解救,唯情之苦最难解难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不能免,乃是世间最公平之事。贾母多情,多情于享乐;王夫人多情,多情于道德;贾敬多情,多情于修仙炼丹;王熙凤多情,多情于贪酷好胜;贾琏多情,多情于皮肉滥淫;平儿多情,多情于要对得起所有人;惜春多情,多情于孤高寂灭;迎春多情,多情于慈软;探春多情,多情于敏烈;宝钗多情,多情于万事皆空;妙玉多情,多情于唯情不空;黛玉多情,多情于心证情证;宝玉多情,多情于情情皆不肯辜负。

殊不知情之一字,原本无苦,若有欲有求,就有了苦。爱妻儿亲眷其苦甚重;做公益做善事就没那么多苦,只因无欲无求。芸芸众生因情生欲,以欲为情,情欲难分,世间之情便成了最大的苦,也是最大的惑。……

 


展开
目录

【目录】

闲言碎语亦是载道的

众菩萨才是最大的情种

大宗师的情怀

圣贤的药方

关于末世的预言

“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成人的世界无非势利二字

空性的人是众生的一面镜子

情种与淫种的一步之遥

世上本无大观园

经是好经,都是世人读歪了的

万物之灵为何不灵了

贵族的衰落从胸怀格局开始

世上几人能懂黛玉

我们都在寻找大观园

世间百善,又有几件能有善终

情乃是最大的惑

若果然懂了,世人皆可恕

是该回头的时候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