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伦理叙事研究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10059669
  • 作      者:
    王占斌,等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占斌,教授,博士,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迄今出版学术专著2部,并在《上海翻译》、《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教材5部,译著4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项,目前主持在研天津哲学社科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译论研究、陕北民歌翻译研究、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学伦理叙事研究》共收录外国文学批评领域10篇高水平的论文,对东西方文学作家和作品进行叙事伦理的批评研究。
  文学伦理叙事研究属于比较新的课题,《文学伦理叙事研究》所收集的论文涉及东西方9位有名作家、涵盖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各篇文章应用文学伦理叙事批评理论对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伦理主题、内容、时代伦理声音,以及现代性语境中,对叙事过程中经由叙事各要素的互动而生发的境遇伦理做出阐释和总结,在叙事虚构和想象中,探索文学作品中伦理的各种可能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学伦理叙事研究》:
  (二)对“死亡叙事困境”的突破
  20世纪80年代初期蓬勃兴起的先锋文学,到了80年代中期走向衰落,短短的几年时间先锋文学就陷入了生存困境。过度欧化使先锋文学脱离了中国的文学土壤和氛围,情节不再是小说关注的重点,作品纷纷颠覆传统小说的模式,陷入“叙述圈套”的狂欢,语言晦涩难懂,严重脱离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一味地创新,追求语言狂欢的刺激,使其最终被读者冷落到一边。一个新的流派由刚开始时的勃勃生机,到后来奄奄一息,不能不引起文学界的反思。
  余华作为先锋文学作家中的主力,同样逃脱不掉先锋文学面临的整体困境。余华的小说关注的焦点是死亡,他把所有的精力和叙事技巧都融合在“死亡”当中,过度的死亡叙述使余华在80年代中期陷入了死亡叙事的困境,死亡是一个敏感的词语,过度谈论死亡(况且余华前期作品中的死亡是没有一点温情的死亡,是冷得让人发抖的死亡),把人性恶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有媚俗的嫌疑。死亡在他的笔下那么凄惨,给读者造成了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但是一旦这种死亡的景象一次一次展示给人看时,就会使人产生麻木的感觉,就像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开始是闻声落泪,后来就是讥讽嘲笑了。
  谢有顺与李德南在《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伦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历史演变》一文中说:“在反抗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上,余华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反叛还过于温和、过于隐晦的话,那么在后来的《现实一种》《四月三日事件》《死亡叙述》《难逃劫数》《一九八六》《往事与刑罚》等中篇小说中,‘叙事革命’的色彩则越来越浓。”“‘暴力的辩证法’是中国式的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余华对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的瓦解,正是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式的‘暴力的辩证法’的改写与重构上。”余华确实如谢、李所言,其伦理叙事发生了转变,也正基于此,余华才有突破死亡书写困境的可能。余华早期的创作受川端康成的影响,开始时是川端的叙事风格将余华带入了一个“死亡享受”的境界,川端康成品味死亡过程的细密感受给了余华灵感,但很快他就陷入了困境。一味地模仿川端康成,使他走向了创作的死胡同。后来余华说:“几年后的今天,我开始相信一个作家的不稳定性,比他任何尖锐的理论更为重要。一成不变的作家只会快速地奔向坟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捉摸不定与喜新厌旧的时代,事实让我们看到一个严格遵循自己理论写作的作家是多么可怕,而作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于经常的‘朝三暮四’。”就这样,余华在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转型,死亡叙事中加入了很多的温情成分,这也是余华向本土化回归的转变。这时影响余华的作家主要有卡夫卡和福克纳。诡异的想象、民间化的写作方式使余华重新复活,转型后的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他作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给余华的创作带来了新鲜和活力,但是真正拯救余华创作的是余华本身、他自身的经历,及其死亡书写过程中强化着并深入着的对死亡的思考,这些使他对死亡的思考由表面上升到哲理性的高度。这种高度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的一种人文关怀,它探讨的是死亡背后的真正意义,可以说他突破了“死亡叙事的困境”。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其他作家的借鉴使余华的创作思想不断深入,而真正能使余华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他的死亡书写过程本身,死亡书写成就了创新的余华。
  ……
展开
目录
目录奥尼尔戏剧的多维叙事··11.解构叙事··22.狂欢化叙事··73.“他者”叙事··104.悲剧伦理叙事··14尤金·奥尼尔的宗教伦理叙事··211.引言··212.奥尼尔对宗教的怀疑··223.奥尼尔对宗教的眷恋··234.奥尼尔的内心矛盾··285.奥尼尔的信仰皈依··336.结语··36拉斐尔前派诗歌的比喻意象叙事··39一、意象叙事艺术研究··39二、拉斐尔前派诗歌的比喻意象叙事··41E.B.怀特的田园叙事研究··54引言··
54一、“阿卡迪亚”审美空间的搭建··55二、现实的农夫生活··60三、普通而平凡的乡民肖像··66四、盐水农场的动物世界··69结语··72R.S.托马斯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74引言··74一、托马斯的自然生态观··75二、托马斯的生态伦理观··86结语:··93环境伦理视角下《远离上苍》中的环境非正义问题··96一、环境伦理与环境正义··96二、美国的环境正义运动··98三、奇卡诺社区遭遇的环境非正义··102四、环境非正义对女性的影响··
106五、奇卡诺社区寻求环境正义的实践··109结语··112托尔金《魔戒》系列的伦理观解析··116一、善恶辨··117二、原初之善··120三、恶之根源··123四、‘魔戒’知善恶··124五、结语··127余华小说的伦理叙事——以死亡叙事为考察视角··129一、余华小说的死亡情节··130二、死亡意境··136三、死亡背后的伦理叙事··139四、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强化着对死亡的书写··141论《春琴抄》中唯美书写与伦理叙事的互动··147一、《春琴抄》中的伦理叙事··
148二、《春琴抄》中的伦理叙事策略··152三、《春琴抄》中唯美书写与伦理叙事的互动··153四、《春琴抄》中的谷崎美学··156武士伦理与森鸥外的历史叙事*·163一、森鸥外历史小说的二元叙事手法··164二、“殉死”伦理叙事的二律背反··166三、“复仇”叙事中的伦理选择··170四、反秩序者的胜利与挫折··174五、伦理叙事的本质:“日本精神”的再发现··178后记··18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