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北大阅读现代 十三堂文学讨论课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8078438
  • 作      者:
    吴晓东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4-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96年赴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担任共同研究者,1999—2000年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讲学,2003—2005年赴日本神户大学讲学,2016年被聘为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入选北京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
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记忆的神话》《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与小说家》《漫读经典》《文学的诗性之灯》《废名·桥》《二十世纪的诗心》《文学性的命运》《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吴晓东老师组织的北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讨论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讨论的对象主要是194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参与者从文本细读入手,结合原始报刊材料以及文本发表的历史语境,探索和发现40年代新的问题空间,从中具体辨析和阐发何谓“现代”,何谓“现代中国”等议题,进而辐射出对20世纪中国乃至当下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讨论的对象偶尔也兼及1949年后尤其是当下的文学作品和热门影视作品,从中可见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是如何把思考的触须延伸至当代领域的。参与者在进入文本发生的历史语境的同时,也力图引入相关的理论阐释,逐渐形成了“文本·历史·理论”三位一体的方法论视野,因此也选取了相关西方经典理论著作进行研讨。
书稿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保留参与者思考和进入各自话题的过程性,保留讨论的现场感和“氛围气”,以期如实反映新一代中文学科的学子们如何细读文本、如何选择各自的切入视角,进而如何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和生发属于自己的学术问题的鲜活历程。
展开
目录
序言
上编 理论·历史·文本
从“世界诗歌”到“诗歌的世界”——关于宇文所安“世界诗歌”问题的讨论
消费主义时代的爱情——《山楂树之恋》:从小说到电影
当代神话:“为事物的多重性买单”——欧阳江河《凤凰》讨论纪要
想象历史的方法——关于电影《黄金时代》的讨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关于电影《白日焰火》的讨论
绕不开的“历史”——关于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的讨论
文学史范式的开拓——关于钱理群先生194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讨论
下编 20世纪中国小说风景
“大后方叙事”与“游移的美学”——关于骆宾基《北望园的春天》的讨论
“雅”“俗”之间的战时文学——关于张恨水小说《八十一梦》的讨论
异乡如梦:张爱玲《异乡记》中的多重“风景”
“未完成”中的丰富可能性——关于老舍《正红旗下》的讨论
时间与记忆的“灰烬”——关于张爱玲《小团圆》的讨论
莫言小说的形式与政治——关于《蛙》的讨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