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珠采玉》: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作品,线性的时间叙事,严谨的时空坐标,达成了它具有开放视野与宏阔背景的历史维度。很显然,对于这段历史,未能完全感同身受的许冬林是做足了功课的,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风俗等方方面面。不同年代政治话语的精准注入,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兴衰曲线的精准把握,社会环境开放程度的精准定位,人们价值取向、观念裂变的精准捕捉,生活面貌悄然变迁的精准拿捏,日常用品、价格换算的精准更迭,等等,这些暗含时代特征的年份对应,不亚于纪实类作品,甚至纪实作品。当然,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遵循历史发展轨迹描摹社会生活,是这类题材小说之必须,无可争议;但增强这类小说的可读性,避免过多宣传说教与概念化演绎,同样重要。许冬林采取的平民化叙事策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说写了高、郑、唐、蓝四大家族。作为第一代创业者的高云天、郑永新、唐升发、蓝书记,就是各自家族的掌门人。他们之间是上下级关系,也多是同事关系、朋友关系,有的甚至是亲戚关系。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这是农村乡土社会的普遍现象,即所谓的人情社会,正是这部小说平民化叙事的基础。父辈们在为实现发家致富这个共同目标中,增进了感情,也因为竞争产生了一些误会,同时更需要强强联手,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联姻从来都是维系、深化家族之间关系的最佳选择。小说很早就打开了高远波、蓝云涣、郑岚等几个二代优秀代表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梦想空间,特别是情感空间,让读者了解到他们的成长背景。不过,随着第二代的日渐长成,青春的荷尔蒙在他们体内奔突,家族之间的各种联姻组合越发的扑朔迷离。长辈们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年轻人爱情的自主性,都因为时代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终导致每个人的选择既有情感的合理性,又有现实的必然性。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误会、猜忌从未间断,妥协、煎熬贯穿始终。爱情的善变与坚守,遗憾与美好,给了年轻一代在冰冷生硬的拼搏中,增添了烦恼,也注入了奋斗的动力。这种保留了纯洁,却又不再纯粹的情感,符合那个年代乡村青年的爱情实际,毫无拔高之嫌。这种典型的平民化人情叙事,触及了生活的纹理和质感,升腾起了小说的烟火气,也是小说最为搅动人心的地方。
平民化叙事还体现在人物塑造上。高远波是《大江大海》的一号人物,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告诉人们,高远波这个典型的当代农民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事实上,正面人物的塑造是小说的一个难点,很容易假、大、空。在作者看来,高远波就是一个普通乡村青年,可以说他的每一步成长,都是逼出来的。他想继承早亡父亲的衣钵跑市场、办企业,可是母亲却拼命要他念书上大学,两次名落孙山后,却得到了叔伯们的关照。他深爱着郑岚,两人私奔出来,却被来自女方的势力棒打鸳鸯,在带回的外地女人跑走后,“青梅竹马”的蓝云涣却主动走近了他。当他在大唐电器厂将推销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时,却因为自己的善良、重情,帮助同学出现意外而导致失败;当他得到蓝云涣的激励,决定东山再起时,又被另一个同学骗了一回;再次回到原点后,又是叔伯们的扶助,使他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次挑战困难,搏击命运,最终成为滨江电缆行业的领军人物。可以说,高远波人生的岔道口、关键处,都有客观因素在起作用。换言之,在高远波走向成功的路上,虽无先例可循,也无经验可鉴,但他并非一个天生异材,神通广大,能够呼风唤雨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相反,他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不过,这些缺点和不足,与他那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闯劲、越挫越勇的斗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又显得微不足道。小说书写他作为一介草根白手起家、逆境求生的传奇,讴歌来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奋斗精神。我想,只要稍加辨析,就会发现高远波的成功,更多地得益于这个激进变革的伟大时代,或者说,是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给予了他个人努力的最大回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