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转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16849
  • 作      者:
    上海社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真实记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起步后,开展了一系列奠基性的研究著作和扎实的资料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上海近代文学史》《上海现代文学史》《上海文学通史》等厚重之作。

2.  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上海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历史梳理、现代阐释和理论重建等方面融合推进,走向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新格局。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编辑出版全一本地方性文学发展报告《上海文学发展报告》,集中力量推出了《中国城市文学研究读本》(四卷本)等成果,将扎根于上海文学研究的学科视野拓展为对中国城市文学和文化发展的整体性关注。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编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团队。作者包括:

王进,湖南岳阳人,文学博士,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光东,山东临朐人,文学博士。曾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为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朱鸿召,安徽庐江人,文学博士。曾任《解放日报》主任记者、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现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陈占彪,陕西韩城人,文学博士。现为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炼红,上海浦东川沙人,文学博士。现为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贾艳艳,河南洛阳人,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袁红涛,河南南阳人,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曹晓华,上海人,文学博士,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为纪念文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文学研究所在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同仁择其代表作集结成册,聚焦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的错综关系,对传统文化、政治文化、城市文化的兴替流变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全书以文献考证为基础,理论建构、现象描述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持论严谨,视野开阔。


展开
精彩书摘

编辑缘起

 

1979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立。建所之初即成立现代文学研究组,1982年成立当代文学研究室,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由此起步。1980到1990年代,学科研究重点从“孤岛文学” “左联时期文学”到“上海抗战文学” “新时期上海作家”等,既不断拓展,同时踏实而行,以一系列奠基性的研究著作和扎实的资料整理工作,整体确立了文学研究所在“上海文学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上海近代文学史》《上海现代文学史》《上海文学通史》等厚重之作的先后出版,更可谓是本所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等基础学科研究实绩的集中体现。

进入21世纪以来,继承学科特色和优势,我们在上海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历史梳理、现代阐释和理论重建等方面均有所发展,而且各方向之间日益融合推进,走向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新格局。

其一,依托上海文学史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方面的学科力量,自2006年起编辑出版《上海文学发展报告》,这是全国第一本地方性文学发展报告,也是迄今唯一跟踪上海文学发展现状的年度考察报告。十余年来,该报告不但印刻着上海文学的年轮,从中也可感知中国文学的潮汐。

其二,联合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在共同建设“城市文学与文化”创新学科的过程中立足上海、面向中国,集中力量推出了《中国城市文学研究读本》(四卷本)等成果,将扎根于上海文学研究的学科视野拓展为对中国城市文学和文化发展的整体性关注。

其三,秉持着共通的学科意识与学术自觉,各具特色的个人专长研究在具体领域和重大问题的深耕细作中支撑起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9年,为纪念文学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本所在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同仁择其代表作结集成册。尽管具体研究兴趣各异,但是聚拢起来,共同的问题意识亦更加明晰,那就是对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的错综关系的认真思考。

谨以此书,作为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在这一节点的真实记录,更以此表达对本学科几代学人孜孜矻矻创建实绩的敬慕,和对前辈们沉潜笃实的治学精神的继承。

2019年6月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本书)


展开
目录

乡土民间与百年文学

 

“民间” 的现代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      王光东

绅权与中国乡土社会——对鲁迅小说《离婚》的一种解读      袁红涛

宗族村落与民族国家:重读《白鹿原》      袁红涛

“乡土世界” 文学表达的新因素      王光东

 

民族国家与大众文艺

 

延安戏剧艺术的洋气与土气      朱鸿召

 “幽魂”与“革命”:从“李慧娘”鬼戏改编看新中国戏曲改革      张炼红

“大团圆”之争:传统“人情戏”的艺术流变与生活政治      张炼红

 

城市文化与文学建构

 

“70后”作家的城市叙事与文化认同     贾艳艳

城市文学:历史、伦理与意义建构——2015年小说阅读印象     贾艳艳

“城市文学”作为知识的批判      王进

 

作家研究与作品细读

 

文明的镜像:东方—西方——《第一炉香》与《第二炉香》的一种对照解读      王进

发现商州:一个“地方社会空间”——重读贾平凹的一种方法      袁红涛

“主题原型” 与新时期小说创作      王光东

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叙事困境——对小说创作现状的一种思考     贾艳艳

 

文献考论与史料研究

 

从“亡国沦种”到“欧亚同种” ——论严复《英文汉诂》的语言文化观      曹晓华

晚清改良新戏和女学的互动——以《惠兴女士传》和《女子爱国》为中心      曹晓华

报章所见之周福清案       陈占彪

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考       陈占彪

 

附:本书作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