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披露:林彪调机山海关及强行起飞经过
权*见证:林彪山海关出逃现场的真实情景
科学判断:林彪叛逃飞行航线及其坠机原因
震撼心灵:林彪事件中受牵连者的深刻反思
世界航空史上少有一架专机的机组有走有留。更为奇特的是,林彪专机的航迹竟然偏移到蒙古的温都尔汗!《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家披露所有这些内在的隐秘。身为林彪专机第二副驾驶员,“九一三”事件的亲历者,《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作者首次还原了林彪专机的全部活动过程,同时真实披露了林彪专机机组幸存者的多舛命运,给人们揭开了一个大时代的潜在一面,为历史提供了一个经得起检验的答案。
第一章 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
第一节 林彪专机来自空军航空兵专机师
发生在1971年9月13日的“林彪事件”又叫“九一三”事件,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已经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史及中共党史中。发生在41年前的事件,感觉已经非常遥远,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似乎就在眼前,41年只是漫长历史发展中的一瞬间。
41年的历史虽然不算很长,可是,“九一三”事件给人们留下的悬念的确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长时间来,缺乏根据的传说已经使真实的历史事实发生扭曲,以讹传讹,最后发展到异常离奇的程度,再加上一些非法出版物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干扰了人们的视听,不知道究竟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其二,“九一三”事件的经过是林彪乘坐自己的专机,在夜幕中叛逃到异国他乡突然坠毁,其本身就带着传奇与神秘的色彩。由于绝大多数的人们对飞机不甚了解,对飞机的活动规律更是知之甚少,对三叉戟飞机作为专机飞行的诸多情况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对道听途说的东西就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难免不相信那些流言蜚语。41年来,除了知情者的零星文章偶尔见诸报端或杂志之外,还没有看到有关“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所有情况的系统报道问世,有些资料也是从“考证”和“调查”角度去分析,而且有的已经被历史事实证明是不正确的,使那些想澄清事实并企图驳斥流言的人缺乏说服力。
我作为共和国人民空军专机师的一名普通的专机飞行员,“九一三”事件中,成为林彪专机组成员之一,直接参与9月12日晚由北京飞往河北省山海关(秦皇岛市)机场的飞行活动,亲眼目睹了9月13日凌晨林彪等人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仓皇出逃的全过程。41年来,包括接受组织政治审查在内的所有时间在内,从未间断过对涉及三叉戟256号飞机有关情况的调查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并运用三叉戟飞机担任专机飞行的专业知识及飞行活动发展的逻辑关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且,“九一三”事件中,与飞机活动有关的人都是我的航校同学、专机部队的战友、飞行教员、直接领导与专机维护有关的工程师、专家、机务维护人员。在此过程中,我还就飞行专业方面的关键问题,请教了专机师的许多老前辈,如今,他们都已是80多岁高龄并伴随着共和国空军建设的步伐一起走过来的飞行专家、维护飞机的机械工程专家,他们为祖国专机事业终生付出所取得的技术结晶与知识财富,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林彪事件41年后的今天,我之所以围绕三叉戟256飞机所发生的一切,费尽周折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只有一个,还原“林彪座机”、3685号直升飞机在“九一三”事件中一切活动的本来面貌,为党与共和国的历史提供一些可信的历史资料。
“九一三”事件中,一架三叉戟飞机在叛逃中坠毁了,一架直升飞机叛逃未遂,被飞行员迫降了,还有几架计划中使用的飞机,由于三叉戟256飞机的活动暴露了他们的行踪而停用了。以上所有的飞机,无一例外都来自空军航空兵惟一的一个专部队。
要弄清“林彪座机”发生的一切问题,就要弄清空军专机部队的基本情况及共和国早期专机发展的历史(第十一章);要想知道三叉戟256号飞机的活动规律,就要先了解专机任务飞行的一般规律;要想对“林彪座机”是如何从天上“掉”下来的前因后果有更深刻的认识,就要对运输机(客运)的技术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目前,民用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外出旅行乘坐飞机已成家常便饭,某些航空知识已经得到普及,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理解41年前发生在三叉戟256飞机上的一切,已经不是一个疑难的问题了。
为了便于集中叙述“九一三”事件,使事件各个部分的发展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特意把空军专机部队及共和国早期专机发展的历史放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介绍。
第二节 决定命运的三叉戟飞机改装飞行
我是1959年8月在老家河南巩义市(原巩县)第二中学高中应届毕业后,被空军“特招”挑选为飞行学员的。据说这是空军第一次在高、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选飞。1960年我以“适合各种机型”的身体条件被分配到空军第六飞行学院学习驾驶歼击机。因为当时中苏两党关系紧张,缺乏飞行训练器材,未能按时毕业,1964年7月,空军决定将我们六航校第十五期丙班、丁班共41名学院整建制地分配到空军专机部队驾驶运输飞机。
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我在部队的主要机种苏制伊尔—14和苏制伊尔—18飞机上分别完成了三种气象(昼间简单、复杂气象与夜间简单气象)的技术训练任务,并由部队的二团调到以大飞机为主的一团飞行。
从1969年底到1970年上半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我人生的里程中,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其中,改飞三叉戟飞机的工作,成为我人生命运走向不幸的转折,对此,我个人是无法预料的。
我在伊尔—18飞机上经过紧张的技术训练之后,开始投入专机任务飞行,并逐渐由任务中的副驾驶发展到担任机长,按照专机师对飞行人员培养使用的成功经验。先是在简单的飞行任务中接受磨练,积累经验。不久,领导任命我担任伊尔—18飞机二大队四中队的中队长,在行政上负责包括飞行员、领航员、通讯员在内共十几名空勤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
1969年9月30日,林彪到西郊机场视察工作,以战备的名义命令专机部队的飞机进行疏散。10月份,再次执行林彪“第一号令”,全部飞机进行第二次疏散。就在我驾驶伊尔—18飞机东奔西跑的过程中,儿子在空军总医院来到这个世上,匆忙中我跑到医院看望爱人,然后,很高兴地回到部队,当别人问我“儿子怎么样”的时候,才意识到上医院看望爱人时,竟把最新的一位家庭成员给忘了。可能是第一次有儿子,脑子里还没有形成有孩子的概念。几天之后当我把儿子接回岳母家,从那开始,内心里才多了一份对儿子的牵挂。由于我今东明西,无法在部队那一间9平米房的家里照顾爱人的产后休息,只好将家般到城里。当时的全部家当只有一辆平板三轮车那么多,我利用休息时间,凭着年轻时有足够的力气,一口气将三轮车蹬到宣武区和平门的家里,又连夜将三轮车送回机场,当时在城里还能勉强找到一间不隔音的平房。
自从儿子出生之后,家的概念似乎比以前增强了,无论飞到哪里,总惦念着北京城里那个小小的生命。当我沉浸在儿子出生后的幸福之中时,河南老家来信,告知母亲突然得了眼疾,是青光眼,从医生那里知道知道这是老年人很难治好的一种眼病,往往是一只眼先得此病,接着另一只眼睛也会感染,最后导致双眼失明。由于忙于飞行,我有8年的时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其实北京离河南老家只有10个小时火车的路程,原想成家之后接母亲到北京小住,还没有来得及安排此事,母亲就病了。情急之中我带了一些眼药,将儿子仍给岳母,同爱人一起回家看望二老。虽然,我们的到来能从精神上解脱一下病痛对母亲的压力,可是,在母亲的眼疾面前仍然无能为力。父母亲知道我忙,对我多年不回家探望表示理解。
就在我回家探亲这短短的几天里,部队已经转场疏散到武汉王家敦机场。我与爱人只在家里停留5天,不得不匆匆告别父母乘车归队。爱人第一次同我回老家,我还不能陪她一同回京,到郑州之后,我便乘车南下到武汉寻找部队去了。实在没有想到,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能够见到母亲,离家时,母亲用手护着一只眼睛送我到村口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赶到部队不久,因飞行任务需要,我便驾驶飞机飞回北京。就在我全身心投入飞行任务的时候,大队领导通知我,立刻结束伊尔—18飞机的飞行工作,准备迎接我国新引进英制三叉戟飞机的改装飞行任务,也就是说,我从1966年改飞伊尔—18飞机还不到4年的时间,在伊尔—18机种上刚刚完成所有科目的基本训练,还没有来得及担任大量专机任务的时候,又要重整行装,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了。
我特别热爱自己的飞行事业,能够有机会掌握国家最先进的机种,在重要的飞行岗位上拓展执行专机任务的道路,的确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好事情。这样一来,我所掌握的飞行理论不但有了更为广阔的实践领域,此外,在我飞过苏制的伊尔—18、伊尔—14飞机之后,能有机会了解到英制三叉戟飞机的各种性能,对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飞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纵经验是很有帮助的。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能力制造出大型运输飞机,但我坚信,或迟或早我都能够亲自驾驶上自己国家的飞机,如果有机会,我可以将不同国家运输飞机在飞行性能方面的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对比,为我国航空运输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年代里,我曾根据毛主席《矛盾论》与《实践论》的观点,结合自己掌握的飞行知识,写出了许多心得体会。我还庆幸在航校延长学制的时间里,比别期学员多学的飞行理论,在实际飞行中还真派上了用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用航校学过的空气动力学理论,比较顺利地领会了三叉戟飞机在机翼结构的各种几何扭转中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空气动力效果。
我周围飞伊尔—18飞机的同事,对我能够参与三叉戟飞机的改装飞行表示羡慕与鼓励。有的飞行员见到我时,用手背朝上做一个大角度上升的姿势,表示已经知道我要飞三叉戟飞机了。因为三叉戟飞机属于喷气式飞机,起飞之后的上升角与其他飞机相比要大得多,这种飞行员共知的肢体语言,成了同志们向我表示祝贺的最好方式。我已经领会到了战友们的好意,决心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三叉戟飞行员。
负责三叉戟飞机引进工作的总负责人是专机师的副师长,后来又改为师副政治委员的潘景寅。从专机师一团的领导中抽出司令部副参谋长老陈参与改飞三叉戟飞机。此外,还从第三飞行团的里—2和直升飞机的飞行员中抽调4名飞行员。领航与通讯岗位也相应抽调部分领导干部与基本成员。包括地勤人员在内数十人,在潘景寅的带领下,于1970年6月份,乘飞机奔赴广州白云机场,同巴基斯坦民航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始了三叉戟飞机技术改装的地面理论学习与飞机的实际移交工作。
广州的白云机场在跑道南端西侧的地方为三叉戟飞机训练队专门腾出一些房间,还成立了空地勤食堂及其他后勤保障部门。就这样,三叉戟飞机空地勤地面理论训练工作在炎热夏季开始进行了。
三叉戟是英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当时在航空领域正是它的青春时期。但是,英国制造的飞机为什么要由巴基斯坦民航人员担任地面教员及飞机移交事宜呢?因为,三叉戟的飞行性能比较适合我国国内航线的需要,在国际航线上巴基斯坦使用波音飞机要比三叉戟更经济。为了我国专机空运事业的需要,就决定从友好邻邦巴基斯坦引进4架三叉戟二手飞机,也就是巴基斯坦民航从英国购进并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三叉戟飞机。专机师具体负责同巴基斯坦谈判事宜的全权代表就是潘景寅。记得潘景寅同训练队聊天的时候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他说中国的看门狗一到国外,没有人告诉牠,牠的职责范围就自然发生了变化,在国内,凡是除本家以外的人牠都会攻击,可是,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狗却只攻击外国人,即使不是大使馆的人,只要是中国人,牠也不咬,狗的看门护院功能发生了国际性的变化。
在购买三叉戟飞机的过程中,我们是以中国民航的身份出现的。所以,在同巴基斯坦教员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很注意回避空军专机师的实际身份。理论学习中,由于语言障碍,不能直接听懂巴方教员的讲课内容,还从空军翻译队要了几个专业翻译,巴方教员一边讲解,翻译官在旁边不停地翻译。由于我高中应届毕业,包括初三在内共学习了4年英文,虽然多年不用忘记了许多,可是,在课堂上听多了,在三叉戟教材上看多了,被丢掉的英文知识又拣回许多,没想到在三叉戟理论学习的同时,我的英语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主要指那些与航空专业有关联的用语与词汇,例如像起飞、落地、上升、下降、电门、杠杆之类的字句,很快就无师自通了。我们中间,连小学都没有读过的团副参谋长老陈也说:“我不认识它,但它却认识我,英文字就标在电门旁边,当我知道这个电门是干什么的时候,我也就认识这个英文字了。”巴基斯坦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他们也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叫乌尔都语。据专业翻译说,巴方教员的英语说得也不标准。我曾留心一下,正像地勤人员说的,他们的巴方教员是个大舌头,就那个常挂在嘴边的“YES”,听起来也得很别扭。
由于潘景寅更多的时间忙于其他的事情,很少坚持每天按时上课,给他补课的工作就当然落在我的身上,有时候虽然是课外休息时间,我还要拿着笔记本到他的住处,把我在听课中记下的笔记和我对讲课理解的程度向他重复一遍,这样以来,我的理论知识要比别人学得更扎实一些。个别时候,还让我同地勤机械理论班的同志一起探讨学习的内容,内容一样,但要求地勤人员学习理解的深度要比飞行员的标准高。
当理论学习结束的时候,第一架三叉戟飞机已经飞到白云机场,为了抓紧时间进行实际操纵技术的训练,当时直接参与飞行的只有潘景寅及老陈两个人,民航虽然也派出两个老飞行员参加学习与飞行,但是,他们最后还是没有引进三叉戟飞机,所有4架三叉戟飞机全部分配到专机师。实际飞行是全面检验理论学习成果的最好时机,我们5个没有参加飞行的飞行员,也跟着参与组织飞行的全过程,作好充分准备,等到白云机场学习结束之后,回到北京再向潘景寅、老陈他们学习操纵技术。在这些日子里,一位飞行员好奇地从三叉戟飞机上拿了一瓶巴航用过的香水,趁我洗头不注意的时候,向我的头发上喷了两下,结果,有两个星期时间没有能够将香水气味洗掉,这一下我可真正领略到伊斯兰国家为消除飞机客舱里的羊膻味所用香水的厉害了。
伴随着祖国南方的盛夏酷暑,3个月的紧张集训结束了。回到北京便开始了新一轮的改装训练。包括我在内的5个三叉戟飞机的新飞行员与领航员、通讯员在一起,正式组成一个飞行中队,这个中队归属一团三大队领导,按一团所有飞行中队的排列顺序,这个中队为第八飞行中队,也就是说,八中队成了我国首批引进4架旧三叉戟飞机的飞行中队,我也自然成了这个唯一的三叉戟飞行中队的第一任中队长。一同前往白云学习的领航员老李担任三大队领航副主任。
有一次,潘景寅正在南苑机场组织三叉戟低空小航线飞行的时候,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中止训练,立即返回西郊机场。原来是周恩来总理利用到西郊机场欢送外国代表团的机会,要顺便看一下刚引进的三叉戟飞机。当飞机停在大停机坪的时候,隔着驾驶舱的窗户,我发现周总理已经站在了候机室门口,此时,潘景寅让我留在飞机上将驾驶舱整理完毕之后赶快下飞机,可是,还没等我整理完毕,总理及当时的国家计委主任一行已经登上飞机,总理已经把手伸了出来,仓促中,我同总理握了握手,接着我向总理简单介绍了三叉戟飞机的基本情况。
从领导决定我改飞三叉戟飞机开始,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的飞行员都认为这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可是,冥冥之中已经被魔鬼悄悄地盯上了,实在没有想到三叉戟飞机的命运如此悲惨,同三叉戟飞机命运紧紧相连的飞行员们也没有摆脱厄运带来的灾难。我航校毕业后在专机师连续三次三个机种的改装飞行中,遇到了决定命运的最后一次改装。(注:从驾驶一种飞机改飞另一种飞机,业内人士习惯叫作改装)
第一章 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
第一节 林彪专机来自空军航空兵专机师
发生在1971年9月13日的“林彪事件”又叫“九一三”事件,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已经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史及中共党史中。发生在41年前的事件,感觉已经非常遥远,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似乎就在眼前,41年只是漫长历史发展中的一瞬间。
41年的历史虽然不算很长,可是,“九一三”事件给人们留下的悬念的确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长时间来,缺乏根据的传说已经使真实的历史事实发生扭曲,以讹传讹,最后发展到异常离奇的程度,再加上一些非法出版物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干扰了人们的视听,不知道究竟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其二,“九一三”事件的经过是林彪乘坐自己的专机,在夜幕中叛逃到异国他乡突然坠毁,其本身就带着传奇与神秘的色彩。由于绝大多数的人们对飞机不甚了解,对飞机的活动规律更是知之甚少,对三叉戟飞机作为专机飞行的诸多情况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对道听途说的东西就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难免不相信那些流言蜚语。41年来,除了知情者的零星文章偶尔见诸报端或杂志之外,还没有看到有关“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所有情况的系统报道问世,有些资料也是从“考证”和“调查”角度去分析,而且有的已经被历史事实证明是不正确的,使那些想澄清事实并企图驳斥流言的人缺乏说服力。
我作为共和国人民空军专机师的一名普通的专机飞行员,“九一三”事件中,成为林彪专机组成员之一,直接参与9月12日晚由北京飞往河北省山海关(秦皇岛市)机场的飞行活动,亲眼目睹了9月13日凌晨林彪等人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仓皇出逃的全过程。41年来,包括接受组织政治审查在内的所有时间在内,从未间断过对涉及三叉戟256号飞机有关情况的调查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并运用三叉戟飞机担任专机飞行的专业知识及飞行活动发展的逻辑关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且,“九一三”事件中,与飞机活动有关的人都是我的航校同学、专机部队的战友、飞行教员、直接领导与专机维护有关的工程师、专家、机务维护人员。在此过程中,我还就飞行专业方面的关键问题,请教了专机师的许多老前辈,如今,他们都已是80多岁高龄并伴随着共和国空军建设的步伐一起走过来的飞行专家、维护飞机的机械工程专家,他们为祖国专机事业终生付出所取得的技术结晶与知识财富,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林彪事件41年后的今天,我之所以围绕三叉戟256飞机所发生的一切,费尽周折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只有一个,还原“林彪座机”、3685号直升飞机在“九一三”事件中一切活动的本来面貌,为党与共和国的历史提供一些可信的历史资料。
“九一三”事件中,一架三叉戟飞机在叛逃中坠毁了,一架直升飞机叛逃未遂,被飞行员迫降了,还有几架计划中使用的飞机,由于三叉戟256飞机的活动暴露了他们的行踪而停用了。以上所有的飞机,无一例外都来自空军航空兵惟一的一个专部队。
要弄清“林彪座机”发生的一切问题,就要弄清空军专机部队的基本情况及共和国早期专机发展的历史(第十一章);要想知道三叉戟256号飞机的活动规律,就要先了解专机任务飞行的一般规律;要想对“林彪座机”是如何从天上“掉”下来的前因后果有更深刻的认识,就要对运输机(客运)的技术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目前,民用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外出旅行乘坐飞机已成家常便饭,某些航空知识已经得到普及,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理解41年前发生在三叉戟256飞机上的一切,已经不是一个疑难的问题了。
为了便于集中叙述“九一三”事件,使事件各个部分的发展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特意把空军专机部队及共和国早期专机发展的历史放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介绍。
第二节 决定命运的三叉戟飞机改装飞行
我是1959年8月在老家河南巩义市(原巩县)第二中学高中应届毕业后,被空军“特招”挑选为飞行学员的。据说这是空军第一次在高、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选飞。1960年我以“适合各种机型”的身体条件被分配到空军第六飞行学院学习驾驶歼击机。因为当时中苏两党关系紧张,缺乏飞行训练器材,未能按时毕业,1964年7月,空军决定将我们六航校第十五期丙班、丁班共41名学院整建制地分配到空军专机部队驾驶运输飞机。
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我在部队的主要机种苏制伊尔—14和苏制伊尔—18飞机上分别完成了三种气象(昼间简单、复杂气象与夜间简单气象)的技术训练任务,并由部队的二团调到以大飞机为主的一团飞行。
从1969年底到1970年上半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我人生的里程中,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其中,改飞三叉戟飞机的工作,成为我人生命运走向不幸的转折,对此,我个人是无法预料的。
......
前言
第一章 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
第一节 林彪专机来自空军航空兵专机师
第二节 决定命运的三叉戟飞机
第三节 江青首先看上了三叉戟飞机
第四节 我把三叉戟256号飞机接回北京
第五节 林彪专机客舱的精心改装
第六节 林彪专机改装后的试飞
第七节 9月7日我送林立衡、张宁到山海关
第二章 紧急任务――调机山海关
第一节 接受任务
第二节 “九一三”事件爆发前的平静
第三节 紧急任务
第四节 机前待命
第五节 调机山海关
第三章 惊心动魄的山海关之夜
第一节 山海关机场的“飞行后”
第二节 惊心动魄的山海关之夜
第三节 带着血与泪的算式:9―4=5
第四节 机组的走留是有意安排的
第五节 起飞后很不正常的转弯说明什么
第六节 调度室房间里的临时“会议”
第七节 一条使机组陷入极端困惑的信息
第八节 程洪珍为什么没有上飞机
第四章 审查
第一节 林彪乘机已去,留下机组何往
第二节 在海军接受审查
第三节 在中央专案组的日子里
第四节 回专机师继续接受审查
第五节 在劳动与“读书班”中接受审查
第五章 3685号直升机反劫持――成功迫降
第一节 “九一三”事件中3685号直升机被劫持经过
第二节 “九一三”事件中的北京专机师指挥所
第三节 “九一三”事件中的空军指挥所
第四节 “九一三”――专机飞行员的陷阱
第六章 几个为什么
第一节 潘景寅为什么敢一个人驾机升空
第二节 起飞后为什么会形成很不正常的转弯
第三节 为什么说是不正常的飞行
第四节 为什么叛逃航线会偏移到温都尔汗
第七章 迫降 坠毁
第一节 弹尽粮绝 面临绝境
第二节 茫茫黑夜 何处降落
第三节 剧烈爆炸
第四节 残骸遍地
第五节 横尸荒野
第八章 机组定性
第一节 邓小平为256号专机组死难人员定性
第二节 为机组死难者定性引发的思考
第三节 林彪专机上没有安装超低空飞行的设备
第四节 当我第一次看到256号专机残骸的时候
第五节 林彪专机残骸哪里去了?
第九章 黑匣子
第一节 关于256号专机的黑匣子
第二节 多年来围绕“禁空令”出现的话题
第三节 纠正《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有关“九一三”事件的错误说法
第四节 这个“如果……”还是由我来说
第五节 关于林彪死因的各种传说
第六节 蒙古对林彪坠机的最新披露
第十章 离队
第一节 踏上飞行不归路
第二节 没有泯灭的飞行心愿
第三节 曙光一现
第四节 取消文字结论清理个人档案
第五节 奔回北京
第十一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专机师
第一节 领航员、通讯员——专机飞行的眼睛和耳朵
第二节 专机飞行中的服务
第三节 宁扑三次空,不误一分钟
第四节 毛泽东坚持要坐中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第五节 开辟从祖国西部进出国门的空中航线
第六节 刘少奇访问四国中的阿富汗之行
第七节 女飞行员“大旗”的故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