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5年,对作家何建明来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年头。这一年,党和国家授予作家何建明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表彰他用辛勤的劳动、拼搏的精神,用优秀的作品反映现实赞美生活,讴歌时代。这是一个“时代歌者”超越任何一个文学奖项的国家最高荣誉,也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个称号。直到今天,这个“第一”还没有能够被任何一位作家所改写。尽管何建明后来担任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但作为一个中国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全国劳动模范”才是他一生的殊荣。他自己也非常看重这个荣誉。何建明多年来一直在采访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感受他们的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没有想到,有一天,他自己也会成为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员,也能够和他们一样,成为中国劳动者的代表。无论他之前之后获得过多少文学奖项,都比不上“全国劳动模范”所具有的社会“含金量”。
劳动最伟大。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历史,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劳动史。中华民族五千年就是人民劳动的五千年。如果说,中华民族有什么优秀传统的话,那么,劳动就是排在第一位的伟大优秀传统。如果说人类还有什么共同价值的话,那么,劳动本身就是人类基本的共同价值。中国当代的“劳模精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和人类共同价值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弘扬与光大,更是中国人民在开创自己生活的劳动中凝聚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劳动模范”是社会的表率,是国家的基石,是民族的脊梁,“劳模精神”就是我们时代的基本精神。
何建明也许还不知道,他身上已经注入了“劳模”的基因,他的作品流淌着“劳模”的血脉,但他显然知道,是伟大的“劳模精神”激起他巨大的热情,给他无穷的能量和力量,在鼓励着他,推动着他,鞭策着他,深入现实生活第一线,感应时代精神和人民创造的精神,创作出比以往更加优秀,更有创新价值的文学作品。劳动者意识、“劳模精神”一直是何建明创作的精神动力。“劳模精神”成为作家创作思想的本色,“劳模精神”也成为作家作品的底色。当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的时候,可以看到,何建明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在“劳模精神”鼓舞下,更加勤奋地写作,他的作品开始有了“新”的能量,有了一个与正在到来的新时代思想感应的自觉意识。他本人也在不断地通过作品传递“新”信息,并于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走在中国报告文学奔向新时代的队伍前头。
实际上,从新时代十年中国报告文学作品看,每一个中国报告文学的优秀作家身上,都有劳动者拼搏的精神,都能看到闪耀着的“劳模精神”的光彩。他们自觉地集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下,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为开创一个中国文学的“新时代”,而艰苦劳动着打拼着奋斗着。正是劳动和劳动精神,使中国报告文学比其他文学文体更早地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更敏感地接收到新时代的信息,更有历史主动性地投入充满新时代精神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活洪流中。也因此,共同创造了一个报告文学新的繁荣时期,开辟了一个由中国报告文学承担主要任务的文学“新时代”。由此,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新时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而文学的“新时代”也不是现成的,等来的,而是全体作家的“劳动”得来的。可以说,较之其他文学文体,中国报告文学最自觉、最积极、最努力,也最忠厚。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付出了许多。很显然,何建明付出最多。
一个不争的事实说明中国报告文学的“劳动”得到时代丰厚的回报。我们显然会注意到,在新时代精神的引领推动下,改革开放以来,一向坚守在生活第一线的中国报告文学再次挺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勇敢地真诚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报告文学的责任,以一大批优秀作品,组成了中国文学反映现实的最强方阵,比任何一个文学文体更快更稳更坚定地站到思想的高地上,最真实最可靠也最可信赖地守望着表现着新时代的精神。中国报告文学以还不算很强壮的身躯,承担着反映新时代最艰巨的任务,并把中国报告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繁荣时期。中国报告文学也由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文学“轻骑兵”扩展为一支靠得住、打得赢的文学生力军,在中国文学还在不断适应新时代到来的阶段,起到文学主力军的作用。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中国报告文学受社会读者欢迎程度接受程度以及影响社会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小说、诗歌,例如在反映中国“脱贫攻坚”现实的方向,在反映“三农”问题方向,在反映“乡村振兴”方向,我们看到的多是报告文学作家的身影,读到的优秀作品,绝大多数为报告文学作品。并且,一大批小说家走到了第一线,他们首先不是来写小说,而是来写报告文学。而在其他现实斗争的领域,情况也大致如此。我们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反映现实的方向上,形成了一个公认的独有的“报告文学时间”。这可以看作时代对中国报告文学的高度认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