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营 安居长城 我的记忆,设计与梦想 萨洋 著 人生感悟 建筑理念 中信出版社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764765
  • 作      者:
    萨洋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安居中国近四十年,一个美国人的中国乡村梦】

记录了美国人萨洋从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到决定亲身参与中国发展建设的真实故事。萨洋从美国到中国,到慕田峪长城脚下安居,将自己的个人事业、梦想与乡村的发展融为一体,这是一个美国人的“中国乡村梦”。


★【曾获国际涉及大奖,乡村老房子改造理念、案例、图纸全记录】

精选包括慕田峪之家、“小园”餐厅、“瓦厂”酒店、“百里乡居”项目在内共计十余个建筑改造项目图片,全面呈现萨洋的建筑设计改造理念,改造前后照片对比展示。


★【创新“小园”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萨洋的“小园”模式呈现的不举村拆迁、通过建筑改造提升当地租金及村民收入,利用当地资源物产、雇用当地人作为员工的经营模式,可以成为中国乡村发展模式的一种参考。


★【曾被众多媒体报道的动人故事】

曾被新华社、央视频、央视国际频道等官方媒体报道,萨洋个人也获得“长城友谊奖”“长城好汉”称号。


★【作家王蒙先生作序,专家媒体一致推荐】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宋新潮

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荣誉教授 那仲良(Ronald G. Knapp)

英国籍长城学者威廉·林赛(OBE)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李晓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罗德胤

北京大学教授、游历图书馆创始人 吴必虎

和睦家医疗创始人 李碧菁(Roberta Lipson)

原博然思维集团高级合伙人、中国董事长 梅燕

洛杉矶会议及旅游局中国区总经理 常红

《安邸AD》文字副总监 余雯婷

浩华管理顾问公司(Horwath HTL)执行董事、大中华区总经理  戴雪英

大理屋主傅蕾、燕飞

一致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萨洋(Jim Spear)


定居中国近四十年的美国人,深入中国乡村建设的建筑师。


萨洋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中国经商近二十年后,他与妻子于 2005 年搬进了位于慕田峪长城脚下的度假居所。萨洋对这处居所进行了扩建和升级,将其变成四季皆宜的休憩之所。萨洋把对建筑设计和乡村老房子改造的热情发展为一项事业,如今他已经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建了数十所住宅,改造中国乡村住宅建筑数十所。

 

其建筑改造成果在《建筑文摘》《世界建筑》等中国及世界主流出版物中均有报道。他的故事曾被新华社、央视国际频道、央视频、凤凰卫视、中国网、《北京周报》等媒体报道。

 

2014 年,北京市政府认可萨洋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授予萨洋“长城友谊奖”。

2015 年,在杭州(国际)乡村旅游休闲论坛上,萨洋与合伙人(妻子)唐亮被选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度人物”。

2018 年,萨洋的“百里乡居”项目获得 Architizer A+(酒店和度假村)国际设计大奖,“瓦厂”酒店被评选为全国首家“中国乡村遗产酒店”。

2020 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授予萨洋“长城好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中国乡村建筑改造作品集,也是一个美国人饱含深情的“中国梦”。


萨洋来到中国已有近四十年,自2005年辞掉工作、举家搬到慕田峪村,安居长城已近二十年。自年轻时起,他就对建筑设计十分感兴趣。从自家小院开始,他开启了建筑改造实践,如今已为世界各地的客户建造、改造了数十所建筑。他的改造极其注重对老房子结构的保护,同时又增加了内部装饰的现代感和便利性,受到了众多居住者的关注与喜爱。他的建筑改造实践,也使当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书精选了萨洋多年来的建筑改造作品,内容涉及建筑改造理念、传统结构处理、院落景观设计等,还包含了萨洋多年来与中国乡村及村民的动人故事。


他说,中国约有70万个乡村,希望他的故事,能让更多中国乡村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而不是单纯地拆除与改建。让村民留在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同时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


展开
精彩书摘

01 因缘际会

这些年,记不清多少次来到慕田峪长城,我迷上了这里。


慕田峪长城脚下有一座小村庄,大概只有一两百户人,村民们以前大多依靠附近山坡上的果园谋生。后来因为到长城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也在长城边上摆起摊位和开店铺,开始销售一些吸引游客的商品,比如新制的景泰蓝、刺绣、雕刻工艺品,还有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以及当地出产的柿饼等干果。


有一次游览的时候,我在一个小卖部淘到了一枚古朴的蓝宝石戒指,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我的妻子唐亮。没想到几年后,我们会在这里发现一个更大的宝藏。


我和唐亮能够成为慕田峪的永久居民,完全是因为与村民李凤泉(他那时也是个小商贩)的一次偶然相遇。1996年的某一天,我爬完长城正沿着小路往山下走,李凤泉过来向我兜售他手上的T恤衫。虽然时隔多年,这件事我仍记得清清楚楚。我说:“很抱歉,我今天对买纪念品不感兴趣。但必须告诉你的是,我很羡慕你能住在长城附近这么美的地方。我一直希望能在这里有一个家,然而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出人意料的是,李凤泉没有掉头就走,而是说他可以试试,帮我寻找当地闲置的老房子,他说:“我帮你看看。”


过了几天,李凤泉竟然打来了电话,说是帮我在慕田峪村找到了几栋可以出租的老房子。电话是唐亮接的,她还以为是骗子打来的,直接就给挂了。直到第三次打来并接通电话,她才相信这是真的。如果没有李凤泉的坚持,我住在长城脚下的愿望,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实现。


几周之后,在李凤泉的帮助下,我们与一个村民签下了一栋老房子的长期租约。我开始思考如何改造这栋中国传统乡村房屋,这栋房屋位于慕田峪陡峭山谷的东侧。简陋的庭院四周都是灌木丛,院子里还有一个猪圈和一只大狗。房子很高,因此感觉空间很大。这栋房屋是村主任和他兄弟共同为他们父亲建造的,这位父亲年事渐高之后,住在其中一个儿子家里,以便有人照看,他曾居住的房子于是就空了出来。


曾经有很多年,老爷子会偶尔回到他的老房子拜访我们。他喜欢坐在里面,陪伴他的老房子一会儿,也喜欢看着它如何改头换面,他是一个和善的老人。


经过一轮改造,这栋老房子脱胎换骨,成了我和家人以及朋友们暂时逃离北京城区繁忙生活的一个舒适避风港。我和唐亮的好朋友、后来的工作伙伴尚朱莉(Julie Upton-Wang),她也是一位外籍人士,常常和我们一起来慕田峪过周末。20世纪90年代,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日子里,她可以和我们在这栋房子里玩上一整天的拼字游戏。


2005年我50岁,唐亮说我经历了一场“中年危机”,就是来中国工作了近二十年之后,我觉得是时候停下来进行一场个人的“修缮”了。


怀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我向公司提交了辞呈,正式搬到慕田峪居住,整日里琢磨怎么侍弄花草、改造老房子,虽然那时我还远没到退休的年龄。在将老房子改造成新家之后,我忽然发现这栋房子在我和唐亮的朋友圈中大受欢迎,很多熟人开始向我寻求帮助,希望也能在此寻找到他们自己的乡间“别墅”,并且进行改造。于是,我又找到了一份有趣的新工作,开始为朋友们寻找乡下的老房子并进行设计改造。


展开
目录

序言 王蒙

01 因缘际会
02 记忆宫殿
03 饮水思源
04 一见钟情
05 良缘夙缔
06 曲折新生
07 好事多磨
08 花开二朵
09 安家落户
10 胡同街坊
11 红色之旅
12 子继父业
13 贵人相助
14 再上台阶
15 云窗霞户
16 入乡随俗
17 终老于斯
18 托梁架栋
19 顶天立地
20 高墙深院
21 新旧并置
22 闲庭小院
23 添砖加瓦
24 移步换景
25 共生共处
26 有机建筑
27 咫尺长城
28 以此类推
29 良师益友
30 延庆山居
31 持续发展
32 大道至简

后记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