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宏才大略 科学人生:严东生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123596
  • 作      者:
    高子平,段炼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宏才大略科学人生:严东生传》按照“采集工程”的要求,紧紧围绕严东生学术成长历程这一主线,着力展示他如何从一个以“科学救国”为己任的热血青年成长为材料科学大师,如何从一个科学家成长为科教兴国战略策划者的过程,并分析他的学术思想、理论贡献、主要学术活动及科技管理工作等,努力挖掘其学术思想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宏才大略科学人生:严东生传》:
  按照崇德中学的规定,凡家庭贫困而享受减免学费待遇的学生,毕业后报考教会大学,“教会发给助学金直到毕业,但条件是毕业后必须为教会服务”。
  因成绩优异,严东生可以直接保送燕京大学。但严东生并不信教,更不想为教会服务,因此放弃了保送名额。长期资助严东生读书的伯父希望他能报考税务学校,将来能吃公家饭,捧个“金饭碗”。但在中学求学期间,严东生已经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深受“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执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化学系。
  清华大学是利用美国庚子赔款建立的国立大学,当时已非常著名。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并以4%的年息分39年还清,史称“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应得到赔款3200多万两,折合2400多万美元。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半数赔款退还给中国,成立“庚款退赔助学基金”作为资助留美学生教育费用。1909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考选学生、遣送出洋、调查稽核等一切事宜,并附设肄业馆一所。1911年4月,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民国建立后,改名清华学校,按照庚款赔款额度在全国招收学生为留美做准备。1925年,学校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就任首任校长。
  清华自建校伊始即重视自然科学,1911年《清华学堂章程》中将课程分为10类,其中“物理化学”为一类。1922年高等科课程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部课程,分初级、高级两种。化学课程的设置及良好的师资,为学校以后筹建化学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26年,清华化学系正式成立,教师有杨光弼、梁传铃、赵学海、高崇熙、沈镇南等5人,皆为原留美预备部的化学教员。系主任杨光弼,是1911年第三届庚款留美生。当时,化学系在学校科学馆三楼,共有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3个实验室,总面积达4200余平方尺,而当时学习化学的学生仅有百余人,人均实验室面积非常宽敞。此外,实验室仪器设备“莫不应有尽有,且多购自美、德二国,品质优良”,化学药品“不仅全备而已,且属上等品质”。高崇熙教授自美国带来的117种稀有元素化合物,是当时国内收有此类实验物品*全的。这些相对优越的条件,使清华化学系自发展之始便处于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理学院成立于1929年,院长为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设有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等六个系。全院学生一般在300人左右,化学系学生*多,1935年时达86人。1929年,第一届庚款留美生张子高应邀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与此同时,黄子卿、萨本铁等一批知名学者也陆续来到化学系任教。
  1933年,四层楼的化学馆落成,面积达1万平方尺左右,极大地改善了化学系的办学条件,成为当时国内高校第一拥有专用楼馆的化学系。仪器方面也已购置了约10万元的设备,除普通仪器外,大多为专门研究需用。每年还购置万余元的书籍、杂志,至1934年已有价值约7万元的书籍,包括专门书籍700余本,杂志40余种,其中英、美、德、法、荷、日、瑞士以及印度等国化学杂志均有一种或数种不等。雄厚的师资、优良的实验条件,极大地推动了清华化学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全国*好的化学系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1933-1936年,《中国化学会志》共发表203篇论文,其中清华化学系有57篇,占总篇数的29.2%。而萨本铁教授,仅1932-1937年6年之内,共发表论文94篇,位居国内化学界之冠。
  ……
展开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序一
序二
导言

第一章 影响一生的求学路
少年失怙
清华两年
转学燕京
赴美留学
毅然回国

第二章 耐火材料领域初战告捷
履约唐山开滦
奉调冶金陶瓷所
解决包钢冶炼难题
取得理论研究突破

第三章 科研、管理“双肩挑”
担任硅酸盐所副所长
布局重点研究领域
涂层研究新进展
开启高温氧化物、氮化物相平衡研究
参加“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

第四章 “文革”靠边站与重返科研岗位
研究受阻
被“解放”
陶瓷基高温复合材料研究
科学的春天

第五章 从硅酸盐所到中国科学院院部
领导硅酸盐所走上科研正轨
当选学部委员
担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从中科院副院长到党组书记

第六章 佐理中科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组织编制科技攻关计划及中科院长远规划
主持编写《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汇报提纲》
推动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
担任化学学部主任

第七章 开创材料科学前沿领域
领衔闪烁晶体研究
引领纳米技术研究新方向
率先倡导研究有序介孔结构材料

第八章 节人才培养与学术传承
培养材料科学人才
青年的良师与益友
创设助学奖学基金
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

第九章 学术交流最风采
走出国门的材料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的外交使者
拓展材料科学学术交流

第十章 精彩的社会生活
政治追求与政务活动
领衔专题调查研究
情系欧美同学会
家庭生活与业余爱好

结语
附录一 严东生年表
附录二 严东生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