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林与地藏:九华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847547
  • 作      者:
    佘志超著
  • 出 版 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唐开元末,新罗王子金乔觉落发,涉海,辗转至九华山,居住在东崖峰的岩洞里,岩栖涧汲,苦心修持。金乔觉圆寂后,被僧徒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应化身。
  中国禅宗在唐代兴盛,九华山也有其法脉传承,现在,九华山的寺庙多为禅寺。
展开
精彩书摘
  2.愿心与超度
  ——九华山地藏文化的特征
  要了解何为地藏文化,那就先要了解何为地藏?地藏,梵文Ksi!igarbha,音译“乞叉底蘖婆”,意译为“地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他是十方世界的大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故名地藏。《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不思议境界经》等解释说,地藏菩萨是古佛现身,他在因地曾发下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他现无量身,遍于十方世界,做种种有利于众生的事。
  地藏精神,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无偿地、无私地、悲悯深切地、完全彻底地为众生服务的精神,并且,哪里最黑暗、最底层、最需要帮助,便出现在哪里。所以,地藏菩萨深受各阶层特别是下层群众的供奉膜拜。
  地藏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其具体表现在屡世屡劫的孝道和舍己救人的精神,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九华山地区的影响更为直接,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九华山地区独特的地藏民俗文化。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圣诞日,也是金乔觉圆寂成道的日子。九华山会举行为期7天的地藏法会,这是九华山地区最重要的法师活动,也是僧俗最隆重的节日。地藏法会的主题就是超度,也就是为屡世屡劫的父母亲属超度灵魂,使他们脱离下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苦海。这期间,九华山各寺庙纷纷举办“盂兰盆会”“水陆法会”“打地藏七”“绕塔守夜”等佛事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借助地藏菩萨的愿力,超度死者在冥界的灵魂。有些寺庙还请来大德高僧讲经说法,或举行佛像开光、方丈升座等佛教仪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除了宗教活动以外,又引入了商业活动,以此又带动了旅游经济。地藏精神是一种崇高的无所住的宗教信仰,商业活动却以利益为出发点,但客观地说,这些商业活动也对地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但如此,地藏文化对九华山地区的影响还可从九华山奇特的荤年素年习俗来看。九华山的山民都要过两次年,每年的腊月二十八过的是荤年,吃荤吃素大家随意,但到年三十,家家又洗锅擦碗,做起素菜,过起素年来了。这种习俗是自觉的行为,没有人会有意违背。不但如此,吃完年夜饭后,大人带着孩子,打着灯笼,抬着大捆的塔香,前去朝拜肉身宝殿的地藏王菩萨。有些虔诚的居民,同远方赶来烧年香的信众一道,通宵绕塔拜佛。地方上把这种守夜朝拜活动叫作“守塔”。
  地藏文化还渗透在九华山地区的丧事中。九华山地区办丧事一定要“唱孝歌”“唱十殿”。具体地说,“唱孝歌”就是请僧尼做道场时唱丧歌,丧歌的内容就是回忆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苦,劝世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唱十殿”则是唱十殿阎王,因为人活在世上,多多少少都做了坏事,所以僧尼代表亡者向每一殿阎王忏悔,请求他从宽发落。无论是回忆父母养育之恩还是向阎王忏悔,其核心理念就是孝道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与地藏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
展开
目录
一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1奇峰、深涧、溪瀑
——九华山的地理特征
2春迟秋早、夏短冬长的气候
3五溪潆绕、碧潭连贯的水文环境
二  绵绵地藏慈怀
1九华山何时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2愿心与超度
——九华山地藏文化的特征
3禅宗在九华山的传承
4九华山为什么屡出肉身菩萨
三  禅林日高众僧聚
1百岁官的肉身菩萨
——无瑕禅师
2净土第九祖
——智旭大师
3甘露寺开山祖师
——洞庵禅师
4巨蟒盘坐听经
——隆山禅师
5开坛传戒,弘宣律学
——圣传禅师
6弃戎入佛得正果
——大兴和尚
7手提方便铲,力举“八百斤”
——慈明和尚
8韦驮殿中修站禅
——明净和尚
9仁义比丘尼
——仁义师太
四  深山藏古寺
——九华山著名寺庙
1九华山寺庙的建筑艺术
2山水绕兰若,甘露出高僧
——甘露寺
3四山环城绕,地藏总丛林
——化城寺
4禅堂玲珑巧构思
——上禅堂
5南台真身金地藏
——肉身宝殿
6殿宇重重佛精舍
——祗园寺
7巨岩嵌佛舍,血经写华严
——百岁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