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学子航空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
回程路线是:下花园、矾山、大古城、横岭、安家庄至太舟坞,整个行程有1000余里。张彦仲所在这个班由胡雄辉、胡彦顺、连大鸿、霍廉诚、焦先瑞、王瑞章、孙书香、王金岚等人组成。年纪小的20岁,年纪大的有50多岁。胡雄辉为班长,张彦仲为副班长。对这些科研人员来说,这场千里徒步行军可谓是平生第一次,不能不说是个巨大而又艰苦的考验,大家是既高兴而又有些忐忑。根据军管会规定,虽然不是正规部队,但队伍拉练必须按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军纪严格要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沿途要宣传毛泽东思想、念语录、唱革命歌曲等。按照营部计划,队伍每天行军80~120里路,一日三餐,由队员组成炊事班,在路边择地临时搭建炉灶烹制,晚上打地铺住在老百姓家里。同志们进到老乡家院门,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扫院子。早上队伍出发前,一定要把老乡家的水缸挑满。记得在董存瑞故乡,山区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吃水要到山下挑河水,来回有10多里地,一担水一口气挑上山来,是很不容易的。通过这种劳动,大家深深感觉到中国偏远农村的生活条件还是相当苦的,仅吃水问题也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
一路行军,又赶上下大雪,刮西北风,十分辛苦。但由于组织、动员工作到位,又是集体活动,大家说说笑笑、情绪很高,身体好的同志还主动帮助女同志和体弱的同志背行李、提东西。但在高涨的热情下,谁也不甘落后,不愿让别人帮助。当然,这毕竟是强体力活,几天后不少同志就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最大的困难是许多人腿痛脚歪,打出了水泡,疼痛难忍,一时半刻又不得好,影响第二天行军。挑水泡还是个有些技术含量的事,挑好了,第二天就消水不肿,不影响走路;不挑,第二天会磨掉皮,引起痛肿发炎,影响行军。因此一到晚上休息,同志们就认真学习烫脚挑泡。这次拉练,大家都在自己脚上学会了挑水泡,还开玩笑说:“又掌握了一种长途行军的实用治疗小技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