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49343
  • 作      者:
    刘亚丁等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众议,1957年生于浙江绍兴。西班牙语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拉美当代小说流派》、《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和长篇小说《玻璃之死》等。
  吉林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兼任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斯塔夫罗波尔师范学院访问学者。著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苏联文学沉思录》《顿河激流——解读肖洛霍夫》《佛教灵验记研究》,在我国、俄罗斯和韩国发表有学术论文。已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带领团队翻译俄罗斯汉学家撰写的六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展开
内容介绍
  肖洛霍夫创作了《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斯大林文学奖等殊荣,无疑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分别对苏联/俄罗斯、中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肖洛霍夫学术史进行全面梳理,力图在回到研究现场的过程中把握特征,探析缘由。《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对肖洛霍夫在批评史上的奇特命运作了深入考索,分析他拒斥庸俗社会学压力并进入苏联文学中心的复杂过程,追溯对葛利高里·麦列霍夫形象的评价在批评史上的戏剧性转折,探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苏俄肖洛霍夫研究的边缘化表征及其原因。在最后一部分,《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作者刘亚丁等剖析这位作家小说的内在肌理,与读者分享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感所悟,并凸显出肖洛霍夫在20世纪苏联文学大格局中的特殊位置和卓绝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恰尔内与列休切夫斯基都对肖洛霍夫擅长运用幽默的艺术手段表示赞赏:“有时候肖洛霍夫说得过火,那时可笑的东西也会变得不可笑,而是变得沉重;有时候肖洛霍夫的幽默如同景物描写一样是为了减轻读者的压力……但总的来说,肖洛霍夫的幽默只会丰富小说的杰出的效果手段。”“小说中只有大师方能驾驭的生动的幽默随处可见。娴熟地运用幽默手法不但不会遮蔽事件的基本意义,而且能促进更加充分、更加完整地揭示现实。”以往对肖洛霍夫创作的幽默手法研究不够,这两位研究者的观点一语中的。俄罗斯文学史上果戈理早期作品的幽默运用可谓匠心独具。肖洛霍夫继承了果戈理的幽默传统且加以创新:幽默与严肃性,甚至与悲剧性一起融合在肖洛霍夫的创作中。《被开垦的处女地》幽默的载体主要是狗鱼老大爷。
  肖洛霍夫是写景的大师,从他踏上文坛那一刻起,他的景物描写就成为其创作的一大特色。大自然在《静静的顿河》中的作用已获得评论家们的广泛认可。《被开垦的处女地》中的景物描写与《静静的顿河》中的景物描写又有所不同。评论家们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恰尔内认为:“景物描写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客观地讲,《被开垦的处女地》的景物描写大部分是与隆隆谷村的斗争相对比的。整部小说中我只找到一段给大自然注入某种积极因素的描写,不过就连这一段都让人怀疑……对大自然错误的态度导致肖洛霍夫给自己的主人公的行为,以及这些主人公本身所作的社会鉴定是不正确的。”
  ……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编 肖洛霍夫学术史
第一章 20世纪30至40年代苏联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静静的顿河》的研究
第二节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的研究
第二章 20世纪50至70年代苏联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静静的顿河》的研究
第二节 《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研究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苏联/俄罗斯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静静的顿河》的研究
第二节 《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研究
第三节 肖洛霍夫研究的传记化倾向
第四章 中国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30至40年代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三节 中国新时期以来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五章 其他国家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一节 肖洛霍夫在德国的接受和研究
第二节 法国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三节 美国的肖洛霍夫研究

第二编 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 肖洛霍夫的中心化与边缘化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拒斥庸俗社会学
第二节 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中心化的表征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缘化的表征
第四节 质疑与回应
第五节 从文学场外到文学场内的考察
第二章 葛利高里的毁与誉
第一节 “两个葛利高里”
第二节 戏剧性演变
第三节 三个重要转折
第三章 《静静的顿河》:成人童话的消解
第一节 两种对立统一的话语
第二节 《静静的顿河》的独特性
第三节 历史性叙述与隐含作者的功能
第四章 《一个人的遭遇》:小说或默示录
第一节 平常的人和大写的人
第二节 蕴涵象征的召唤结构
第五章 肖洛霍夫的写作策略
第一节 中心与边缘的分野
第二节 疏离与归依之际
第三节 中心与边缘之间

结语
附录一 重要文献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