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会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与工具》:
4.1.1.3创新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创新构思要通过后续的创新活动来实现。创新是包括许多步骤和子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和人员参加并密切配合的动态过程。对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是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
(1)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创新活动的常见组织形式有职能式组织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组织结构三种。职能式组织结构按照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职能划分成部门。其优点是垂直型的权责结构使部门内部的政策、工作程序和职责范围十分明确,部门职能优异;缺点是在进行跨部门运作的创新项目时,不仅可能引起直接项目负责人的缺位,而且存在难以协调、反应缓慢、信息易失真等问题。该组织形式仅适应于规模较小,专业性较强,不需要涉及众多部门的创新项目。项目式组织结构中按照项目划分,不再设职能部门,专职的项目经理对项目组拥有完全的项目权力和行政权力,项目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分配到项目组。其明显的缺点是设备、人员的重复设置,前后两个项目之间往往由于资源闲置而造成浪费,项目组间难以实现信息沟通和技术上相互支持等。矩阵式组织结构是职能式组织结构和项目式组织结构的结合,是现代大型项目中应用广泛的新型组织形式。矩阵式组织结构中职能部门经理对参与项目组织的人员进行组织调配和业务指导,项目经理将参与项目组织的职能人员在横向上有效地组织在一起。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结果负责,而职能经理则负责为项目的成功提供所需的资源。该组织结构避免了前两种组织方式的缺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双重领导的存在易激发项目组与职能部门间的矛盾、组员对项目组的忠诚度较低、不利于工作开展等。
(2)创新过程控制。创新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合理的创新资源配置计划、创新活动计划和各阶段的产出目标;二是根据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纠正偏差,并调整计划和目标;三是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活动,以消除创新过程中企业内部技术转移的障碍;四是解决因意外情况出现或影响创新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变化导致的有关问题。
创新过程控制的目标和重点因创新活动所处的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新产品开发来说,在创新构思形成阶段,过程控制的目标是产生有价值的创新构思,重点是构思的评价与拓展;在实验原型形成阶段,目标是验证创新构思的可实现性,控制重点是产品试制;在工业原型开发阶段,目标是确认创新产品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重点是实验室技术向制造部门的转移和产品的市场测试;在产品的商业化阶段,目标是产生显著的商业效果,重点是实现商业规模生产和市场营销。
创新过程控制的重点还受创新对象的影响,因为不同类型的创新以及不同行业的创新其创新路径和创新步骤有所不同。如在化工生产工业中,产品开发与工艺开发通常是同步进行的,而在加工装配业中,两者则可以分开进行。在实践中,为了缩短创新到达市场的时间,通常采用并行开发或同步开发的方式。对于并行开发的项目,产品开发与工艺开发的进度的协调、产品开发人员和工艺开发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沟通显然也是过程控制的重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