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医日志》:
尽管我已经回到了苏州,但是,我仿佛仍然置身于西北沙漠边陲城市之中,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脑海萦绕的都还是西北风、沙漠味、定边情。
在定边的几个月,虽然只占人生中较短的部分,但是,对我的人生产生的震动很大,已经牢牢地占据了我心田一隅。我不忍心逐渐淡忘定边的人和定边的情,因此决意把他们都写下来,放在书房里,时时感受,这样时间老人就无法把定边慢慢地从我心中拉走。
我非常有幸来到陕西定边县人民医院工作。刚接到通知的时候,好奇心很强,然而听着人们善意的提醒,好奇之外又多了些踌躇。但是,可以考虑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没有几天就出发了。
列车在呼啸北上,我边躺着边回味着人们善意的提醒和惋惜之情。眼前出现以前电影里看到的贫瘠的黄土高原,黄沙滚滚的气候,黄沙覆盖的高低不平的肃杀大地,破败的窑洞,缺水的河床,皮肤黝黑而又粗糙的农民,还有那系着小铃铛的毛驴……经过50个小时的旅程(中途在西安停留约12个小时),我和另一个医生到达了定边县人民医院。
定边,地处陕西西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天寒冷干燥,经常下雪。不久,这环境就给了我下马威:数次重感冒使我长时间地感到头痛、头胀、鼻塞、流涕、全身乏力、四肢酸痛;这里下雨少而小,降雨量平均仅为3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要达到接近2000毫米,我们南方人的皮肤马上经受不住考验了,手、脸上的皮肤皱缩、粗糙,口唇皲裂、渗血,出水疱,起皮,揉揉鼻子甚至用力呼吸都会引起鼻出血,经常浑身瘙痒,只能通过多喝水、多擦护肤用品来减轻症状、逐渐适应;这里的菜以荤、油、酸、辣、成为主,且味重,少有南方的清淡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胃部一直有灼烧感。这就是水土不服啊!定边地处毛乌素沙漠之中,这里风大、沙多。风裹着细沙刮向城市,刮向农村,即形成所谓的沙尘(暴)气候。沙尘密度高时,天色都会暗下来。沙随着风砸得人眼睁不开,口不能张,鼻子呼吸都有困难。
最为严重的沙尘暴发生时,肉眼不能看见十米之外的目标,每天都能从我的被子、褥子上拍下来很多细沙灰,三天下来窗台上就会积下一层细沙。沙漠地区缺水非常严重,由于干旱少雨,河流少而都干涸,只能饮用含氟量很高的地下水和水窖水(积聚雨、雪的坑中的水)。很多农村地区无法用到自来水,偏远地区的农民一年只能洗一次左右澡;这种一年洗不上一次澡,甚至终身没洗过一次澡的现象,虽然少但真实地存在。沙漠中只有高耐旱的沙柳沙蒿植物才能生长。
不少地方因缺水而不能耕作,也不适合人居住。为了解决这些人民的民生问题,政府在县城边出巨资建立了一些崭新、整齐、卫生、水源充足、条件齐备、交通方便的移民村。
定边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竟是如此之恶劣!然而,几个月的定边生活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并使我感慨万千!再走在青银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上,两眼望去,黄沙没了,它们都躲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草下面去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令人惊讶的绿色,远近的农家、村庄都掩映在绿色之中。咋有这么大的变化?原来这几年来通过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林等措施,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沙漠面貌。以往隔几天就出现的飞沙走石明显减少了、减弱了,罕见的和风细雨出现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现象已经永远变成了历史。因为不能大量放牧牛羊,当地人民的收入明显减少了,但他们牺牲了小家的利益,换来了局部大环境的改善,他们为全国人民树立了高觉悟、高素质的国民形象。定边人民克服缺水等许多困难,栽植了成片成片的人工林,建成了马莲滩森林公园,还要在异常缺水的条件下,维护好、养育好这片沙漠之肺的绿,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吃苦耐劳的精神仍在当代炎黄子孙中闪耀着亮丽的火花!这一棵棵树像钉子一样锲在黄沙之中,毛乌素沙漠就这样逐渐被这里的人民牢牢地征服了。人们既可以在此游乐观光,又可休闲度假。这些绿色屏障,已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点缀着沙漠,打扮着定边、榆林,必将为榆林建设成一个绿色生态城市起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别看地表面没有经济性特别强的农作物,只有小米、土豆、玉米,还有一些如绿豆一类的粗粮作物,看问题要人“土”三分,地底下有宝贝呢。地底下有煤炭、石油、天然气,而且储量丰富,还有岩盐。真可谓地(底)气十足啊!定边地处陕、甘、宁、蒙交界处,素有“陆上码头”之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