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关于党治国家的一个观察与讨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17264
  • 作      者:
    陈明明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家治理意味着不仅应该有一个体系完整、职能科学、监管合理、调控有效的政府体系,还应该有一个相对独立自主、广泛参与公共事务、有力监督和控制政府的社会体系。在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路上,共产党执政方式面临的大问题,在于它能否正确地解决现代国家建设中政党与国家的法律关系,即“党权”与“法权”的关系,而判断共产党执政方式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则要看它能否成功地把宪法的法律的刚性约束内化为政党行为的理性自觉,即内化为政党的“法的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 关于党治国家的一个观察与讨论》:
  革命的帷幕已经落下,但革命的遗产仍然有待整理和消化,而与革命联袂而至的现代化作为一个更深刻的历史过程直至今天还远远没有结束。把党的历史活动及其面临的改革挑战置人革命与现代化的分析框架中予以讨论,至今依然是令人兴味盎然的课题。
  一、危机与革命时代的来临
  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中,“革命”意味着江山易姓、改朝换代:“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革命所以发生,是因为王朝已经失去“天命”与“民意”的眷顾,用今天的话说即丧失了政治合法性,因此王朝的更替便像自然的四季更替那样具有历史必然性。1840年鸦片战争中断了王朝循环的逻辑。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之中,革命开始脱离过去周而复始的含义而和近代西方思想和西方革命概念相结合,革命(revolution)不仅指统治权的激烈更替,也指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不仅引申为社会经济关系的除旧布新,也扩展到文明方式、价值系统甚至包括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然而,到20世纪前半叶,无论是知识界中间发生的关于改良和革命的争论,还是社会底层现实运动的诉求,都使得革命的重心重新移回中国的本土语境,即革命抹上浓厚的颠覆现存政体的暴力色彩。如果说西方革命的理论和历史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的话,那也只能是法国革命或俄国革命而不是英国革命。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必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思考。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高度集权结构特征的由来
二、高度集权结构的历史合理性
三、高度集权结构的政治后果
四、国家与社会分离条件下的党的建设
五、简短结语

第一章 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党治国家的形成与革新
一、危机与革命时代的来临
二、总体决战与集体狂欢
三、党治国家的兴起
四、革命式现代化的理由
五、革命式现代化的悖论
六、市场型现代化与党的革新
七、简短结语

第二章 革命党·统治党·执政党——关于政党及其革新的一项词语梳理
一、革命党与革命的现代性
二、统治党与统治形态
三、执政党及其话语约束
四、从统治走向执政
五、简短结语

第三章 党治国家:理由、形态与限度——关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讨论
一、党治国家的概念与历史
二、“党治国家”的讨论:政党体制研究
三、“党治国家”的讨论:缘起与发展
四、组织话语的兴起与转换
五、国民党与共产党“党国体制”的比较
六、党治国家的限度
七、简短结语

第四章 再论“革命”、“统治”与“执政”——关于政党变革的两个命题的讨论
一、命题的表达结构与同异
一“局部执政”与“全国执政”辨析
三、“统治党”:一个三分结构及其意义
四、从“统治”走向“执政”
五、简短结语

第五章 中国政治制度的价值结构:冲突与调适
一、价值结构的三个要素及其规定
二、有机统一:结构内部的张力
三、环境变迁与结构调整的取向
四、党内民主与执政方式改革
五、结构要素的新意涵
六、简短结语

第六章 主流意识形态的调适性变迁
一、主流意识形态变迁的轨迹:一个简要综述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结构及其变迁的内容
三、主流意识形态与党治国家的统治绩效
四、主流意识形态的调适及其“现代传统”的制约
五、简短结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