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历史篇
1.概念界定:“平等”“公平”“正义”的观念
2.历史演进:“原始平等”状态的形成
3.阶级分化:柏拉图提出“等级平等”观
4.奴隶国家:人是否天然不平等
5.社会契约:在“相互约定”中获得“公正平等”
6.“自然权利”:“人人平等”是“自然法则”
7.法律权利:“罗马法”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神的平等:欧洲基督教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二、西方篇
1.封建等级:“利维坦”中设想的“两级平等结构”
2.政治诉求:启蒙思想家提出了“政治平等”理念
3.经济根源:“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4.形式平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提出
5.结构变迁: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与“贫富分化”
三、中国篇
1.道洽大同: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平等”理想
2.众生平等:佛教提出的“平等”观念
3.平均理想:历代农民起义从“等贵贱”到“均贫富”
4.中西并荟:康有为构想出的“平等社会”
5.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资产阶级“平等”观
四、马列篇
1.正本清源: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的“平等”“公平”“正义”等概念
2.平均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观念
3.形式平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平等”观念的剖析
4.阶级专政:列宁对无产阶级“平等”的探索和实践
5.事实平等:毛泽东重视并实现了人民大众的“各项基本平等权利”
6.经济平等:邓小平注重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
7.社会进步:江泽民提出判断“社会公平”的根本标准
8.以人为本:胡锦涛提出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9.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现实篇
1.绝对平等:“绝对平均主义”是否符合“平等”原则
2.绝对自由:“极端民主化”是否符合“平等”原则
3.消灭阶级:阶级社会能否实现“平等”要求
4.民主直选:“普选”原则能否实现“政治平等”
5.经济体制:“机会平等”能否保证“经济平等”
6.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7.阶层和谐:遏制“贫富分化”与“阶层分化”趋势
8.劳动光荣:促进中国劳动者的“平等权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