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丐帮:一台战时机器的进化与停转
一、帮主以下,盖无风采
金庸笔下的丐帮与历史上真实丐帮的差别,就是淘宝卖家秀与买家秀的差别。前者很理想,后者很现实。历史上的乞丐一旦结为帮派和行会,便可能与坑蒙拐骗、盗窃勒索有关,其帮众也并非都是因贫弱致乞,偷惰失业、游手好闲者占了相当一部分。一些乞丐甚至会成为影响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引起人们不安。反映世情的小说《喻世明言》中说:“世间有四种人惹他不得,引起了头,再不好绝他。是那四种?游方僧道、乞丐、闲汉、牙婆。”清代一些史料甚至认定某些地域的花子会“俱系各处无赖之徒,成群结党”。
但在金庸笔下,丐帮是伟光正的天下第一大帮,帮主多是武艺高强、义薄云天的盖世英雄,其数十万帮中弟子几乎个个慷慨好义、疾恶如仇。这伙人小到“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大到“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就差拯救地球了,简直是人数比复仇者联盟多了数万倍的古代超级英雄天团。
金庸的这一写法引起过不少批评,论者认为把贫无立锥之地的乞丐写成心忧天下的无双国士太过荒唐,既无视了理想追求的现实基础,又低估了生存性需求的重要性。你很难想象一个天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拾荒者会时刻关心世界局势和全球治理问题。
一种为金庸辩护的思路是,金庸笔下的群丐是象征性的文学符号,集中隐喻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士大夫理想形象,毕竟“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它表达了这样一种想象:道德思考和精神关怀是可以超越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的。贫富程度无关精神境界,就如在康德的理解中,知识水平不等同于道德水平。君子虽栖衡门、居陋室,一样可以为天下远谋。金庸笔下的丐帮弟子,是一群背着口袋、拎着打狗棒的士大夫。
既然金庸笔下的群丐,既隐喻了君子的境界,还浓缩了士人的精神,那么多高级的好词儿都烩在一锅,统统装在了他们的讨饭口袋里,这伙人一定个个都是风采过人、神气豪上的真名士、大英雄吧?答案却是否定的。
丐帮几大著名帮主确实极具个人风采:乔峰雄爽慷慨,洪七公诙谐豪迈,黄蓉更是古灵精怪、机智过人。但除了丐帮帮主之外,其他丐帮的诸长老、弟子,基本上都是形象模糊、千人一面、性格单一,毫无任何风采可言。在《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中,我们还隐约记得几大长老的姓氏;但是到《倚天屠龙记》中,丐帮传功、执法长老,掌棒、掌钵龙头这些厉害角色居然连名字都没有,金庸大概也是懒得起了。如果拍摄电视剧,这些人全部找同一个群众演员扮演,估计都不会有什么违和感。稍微有几个让人记得住的,也都是射雕彭长老、倚天陈友谅、天龙全冠清等坏得“出类拔萃”的恶人。
正所谓帮主以下,盖无风采。千人一面,反派除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二、高效的丐帮机器
虽然我们很难记住丐帮弟子的个体形象,但对于丐帮弟子的普遍形象,我们却能达成共识:直爽豪迈、疾恶如仇、性格暴烈、颇爱饮酒,还有一般智商不高。
个体形象不突出,是作者笔力不够时作品中常出现的毛病。但金庸并非如此,他所塑造的其他帮派,帮中人物形象都各不相同、活灵活现。例如,我们很难界定出武当派的整体形象,却知道武当弟子性情各异:俞莲舟的稳重老练、殷梨亭的性情天真,连着墨不多的冲虚道长都以潇洒淡然、颇富智计的形象深入人心。华山派同为剑宗弟子的风清扬与封不平性格秉性天差地别,同为一师之徒的令狐冲、陆大有、劳德诺、林平之个个不同。但丐帮有普遍的性格形象,却缺少个别的性格形象;有整体的帮会风采,却缺少个体的人物风采。当然,只有帮主例外。
一部分原因可以在丐帮的管理体制中找到。
丐帮的管理体制与其他帮派并不一样。一般武林门派,管理较为松散,虽有上下尊卑,但等级并不明显。华山派令狐冲师兄弟间向来嘻嘻哈哈、没大没小;嵩山派除左冷禅外,其他十几个太保,很难说谁比谁权力大;泰山派退休大叔玉字辈老前辈可以明目张胆叫板掌门。门派不同于帮会,其掌门与弟子间多有师承关系,师长管理弟子拥有天然正当性,也极易形成“君师合一”的状态。但金庸笔下的门派却像是大家庭的外在延伸,管理上与大家族并无太多差异。那么教门呢?明教人多势众,但高层也很难对各地部众形成有效约束。韩山童父子俨然一地诸侯王,尾大不掉。朱元璋更是坐拥百万之众,杨逍继任教主后竟不能与之争锋。
丐帮却是一个异类。它的管理体制,是管理权高度集中的。不少金庸迷都撰文讨论过丐帮组织的严密与有效。简要言之,其机构和制度设计,均颇为精妙。帮主之下,设有长老龙头等,构成丐帮的总部。总部之外,设有各大分舵,机构遍布全国。帮内人员除担任职务外,均有衔级。例如舵主是职务,类似于部队的师长、旅长,那么身上的口袋则代表衔级,八袋弟子可能类似于少将、准将。衔级决定了荣誉待遇、尊卑等级,理顺等级关系更易形成有效的管理。丐帮还有严格的成文法规,杏子林中执法长老白世镜和乔峰各自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让我们得以对浩如烟海的丐帮法典窥豹一斑。
有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等级关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丐帮只有普遍性格,而缺少个体风采了。身在丐帮之中,重要的不是展示你的个性,而是服从这个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器。最好的服从就是适应与融入:作为一名丐帮弟子,首先是丐帮的一分子,然后才是自己。只有到帮主那个层级,才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才可以没事去皇宫偷吃点御膳,才有闲暇用降龙十八掌的功夫换几道好菜,或者和大理来的流量小生喝喝酒、拜拜把子。
丐帮形成这样的制度,必有其因。奥秘就在“战时”这一特殊条件。
前言 金庸江湖:一个反乌托邦的乌托邦
天下:处江湖之远则思利维坦
百无一用的打狗棒:江湖政治信物的衰落与重新发明
躲不掉的庙堂与黄药师的“又洪又专”之路
陶姑姑的“强迫症”与江湖利维坦之梦
宝藏、秘笈、龙脉:宝物重要性排序的背后
江湖打工人改变命运的两种路径
假设《鹿鼎记》有“死亡笔记”
金庸笔下失踪的历史与反抗者的乌托邦
帮派:帮帮有本难念的经
“猎巫”战争与武林道义
被制造的江湖政治女性
解剖丐帮:一台战时机器的进化与停转
岳不群的美梦虚竹的命:帮派兼并正当可行吗?
武当侄婶命不同:“护短”与“清理门户”
当江湖中人对抗“内卷”:为何越抗越“卷”
大侠的户口本与遍布江湖的“电子眼”
人物:江湖侠骨已无多
插兄弟一刀的郭大侠
“不义之忠”和“不忠之义”间的慕容四家臣
昆仑掌门何太冲:一个讲“大义”的“坏人”?
“江湖不值得”的背后:从风清扬变成岳不群总共要几步
伪君子与暴虐狂谁更坏:恶人榜排名的生成及其政治意蕴
附录一 桂王拥唐与天地会拥桂:从《鹿鼎记》的一处历史错误说起
附录二 数学习题集里的少林“秘笈”
后 记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