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生态型政府的构建与突破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95449
  • 作      者:
    尉峰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尉峰,197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等报纸、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近年来,主持北京城市治理研究基地开放课题、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研究10余项。出版《我与祖国共奋进》、《毓秀墨香二十年》等著作、文集5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态文明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得到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自动完成的过程,需要有强大而理性的推手。这个重任首当其冲地落到了现代政府的身上。政府生态职能的担负程度、履行状况、工作机制、制度安排等决定了生态文明社会能否建成,何时建成,在什么程度上建成。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中国将生态文明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一整套的实施方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和目标要求。实现我国政府的生态化转型,需要落实到一项项具体的功能中去,利用行政的、经济的、制度的以及国际合作的手段去铺就我国生态型政府的构建路径。对中国生态型政府建设开展研究,最终的目的是为在中国政府主导下,建成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生态型政府的构建与突破》:
  一、生态政治理论——生态问题的政治化
  作为首先建立起现代工业化生产、生活方式的西方社会,也最先遭遇到了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的问题,如“八大公害事件”①。生态环境问题的持续发酵促使西方社会将解决生态问题纳入政治体系的考量范围之中。由此,生态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首先在西方萌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生态政治逐渐发展成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80年代后,我国学者也开始对生态政治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生态政治从学科的角度看,是指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论,针对人类面临的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危机状态为主的各种危机以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寻求战略层次的根本性、长远性解决(张友渔,1992)。生态政治学具有多科交叉的学科属性:生态政治学是生态学和社会政治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现代社会生态化在政治方面的积极反映。它以社会生态的政治问题及其影响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探求社会生态系统与社会政治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研究的目的在于使社会生态与社会政治能够互相适应与协调(刘在平,1992)。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生态政治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怎样依靠国家的政治策略和政府的行政力量去消除生态恶化的状况和避免生态危机的发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盲目的市场力量和自发的社会力量无法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必须依靠有组织、有计划、有强大国家公权力支撑的政治力量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生态政治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生态问题牵涉广泛,一般力量难以撼动,从而寻求政治力量从战略高度予以解决的要求,也是政治本身适应生态文明要求进行反思和变革的结果。当前的生态政治已经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范俊玉,2011):一是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生存主义理论阶段,理论界开始意识到生态的恶化将导致人类的覆灭。二是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阶段,将生态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与绿色经济和科技结合在一起。三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盛行的生态现代化理论阶段,生态意识得到愈发广泛的接受,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保证可持续增长的前提。随着生态政治的理论发展,生态政治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主要的派别有:一是生态自由主义,又称为生态保守主义。它面对生态问题承认资本主义的制度合理性,认为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发生是一切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要承担的负面效应。在生态危机的应对上要求减少国家干预,坚持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通过强调个人责任、私有化、非官僚化和生态自助来应对生态灾难。二是生态激进主义,主要观点在于从根本上反对现行的工业制度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提倡建立以生态中心主义为导向的新的社会。它包含了多种政治主张,包括生态理想主义、生态原教旨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生态自治主义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生态自治主义,它主张将哲学伦理上的生态中心主义付诸实践,建立一个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具有同等价值和权利的地方自治机构。在这一机构中能够实现各生物种群和非生物间多层次紧密关联,互相合作,协调配合,自主自治的人类社会结构。其核心的要旨在于在尊重非人世界的整体性的同时,建立保障人类全面发展的自治合作社区。三是生态现实主义,它奉行改良主义的策略,既承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生态危机的爆发和人类社会的不公,又认为这只是资本主义高速工业化发展中的副产品,是非本质的弊病和缺陷,可以通过体制内的调整进行弥补和修正,在政治框架内通过议会法令制度对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实现政治的生态化变革。这一政治主张具体体现为西方绿党政治的兴起和发展。
  生态政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实质是把环境问题提高到政治问题的高度,从而使环境保护进入政治领域,它引起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的重大变化,并且成为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芮国强,2003)。生态政治是在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反思和传统发展模式的批判中发展出来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后发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生态政治理论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上升到政治的高度,用大国政治的力量去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端
第一节 当今中国面临的生态问题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选择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府的关系

第二章 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 生态文明思想的兴起
第二节 生态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生态型政府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生态型政府的职能体系
第二节 生态型政府的理论支撑

第四章 生态型政府的职能定位
第一节 生态型政府的职能
第二节 生态型政府的角色定位

第五章 生态型政府的突破方向
第一节 体制机制的优化
第二节 法治建设的推进
第三节 治理能力的强化

第六章 生态型政府的转型维度
第一节 生态服务型政府的强化
第二节 生态责任型政府的确立
第三节 生态法治型政府的完善
第四节 生态透明型政府的推进

第七章 生态型政府的建设路径
第一节 开放治理下的多元主体参与
第二节 引导治理下的经济手段运用
第三节 标准治理下的考核指标完善
第四节 全球治理下的生态责任担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