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集体经济时代的小农户一度走向分散化甚至原子化,乡村社会秩序迫切需要走出无序和解组的困境。如何明确党团组织、自治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与机制,乃是当前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中一个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小农组织化是当前中国促进农村发展和重构乡村秩序的一个必然选择。《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研究》以小农组织化为理论视角,从系统认识农村社会管理的历程与现状入手,着重探讨乡村社会组织发展与中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按照界定研究范畴、建构理论框架与设定模型、样本数据分析验证、质性资料深度分析,以及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与组织机制设计等基本步骤,以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深入探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及其组织基础问题。
《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研究》发现:后集体经济时代小农分散化与脆弱化,乡村管理多元化与无序化;小农组织化参与程度较低,且不均衡;大量农村社会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组织的状态和功能还不完善;小农组织化对实现乡村社会管理的意义重大。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要在尊重农民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组织效果以激发农民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应激发农民的自组织机制,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注重与传统组织的协调;通过社会立法实现农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为其提供有力的制度环境;加强国家与政府在农村民间组织发展中的方向导引与战略谋划的建构作用;加强农村组织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民自觉自愿的联合合作意识。这一研究对于中国农民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解决、对于中国乡村秩序的转型与重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