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存在与伦理:海德格尔实践哲学向度的基本论题考察:ethical dimension of Heidegger's thinking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3490
  • 作      者:
    孙小玲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解读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明智概念和康德的自由概念的阐释,批判性地考察了海德格尔关于其存在论的伦理性宣称,说明海德格尔的“存在”事实上是以无中创生世界(有)的神圣意志为摹本的自由(意志)。与此相应,康德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即“理性(法则)如何可能是实践的”也被相应地转化为纯粹意志自我限制,即自我负责的可能性问题。作者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追寻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伦理蕴含,最终解构了海德格尔关于其存在之思的伦理宣称。  本书分四部分共十章,约25万字。
展开
精彩书摘
  《存在与伦理:海德格尔实践哲学向度的基本论题考察》:
  显而易见的是,与康德之诉求于(应当被限制的)理性的思辨兴趣相比较,其诉求于实践兴趣的论证具有更大的信服力,这一论证不仅显明了自由(设定)之可能性,而且证明了其必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后一论证(或者说实践兴趣)本身构成了对前一论证(或者说思辨兴趣)的限制,因为过分仰重于思辨兴趣的要求可能导向一种威胁性的后果,一种向独断的形而上学(宗教)返归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康德不愿看到的,也是其所要着力阻止的。这也是康德在捍卫自由设定时更加强调其实践旨趣的原因。当然,康德并没有在我们所言的两个论证之间作出区分,或者更加倾向于将它们看成同一论证(理性之兴趣)的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因为在康德看来,理性思辨的兴趣,如果加以适当的限制,不仅不会与实践的兴趣相左,而且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毕竟两者所述谓的是同一个理性。进一步而言,如同我们上面已经指出,在康德看来,实践自由须以先验自由为其前设,以至于如果否认了先验自由,也即是说否认了我们具有绝对自发的行动的可能性,我们也消除了实践意义上的自由。也正因此,在证明第三悖论之正题时,康德就直接将先验自由(行动之绝对的自发性)规定为行动之可归责性的根据。 
  在海德格尔看来,康德的第三悖论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他阐释自由的第一条途径,即以自然原因性来规定先验自由的必然结果,就此而言,这一悖论与其说是理性本身所不可避免者,不如说是源生于对根据与有根据者,即被视为现象根据的自由与以此为根据的自然之间的存在论差异的忽略,也正因此,康德解决这一悖论,即证明正题之优越于反题的关键在于区分物自体(或者说本体界)与现象(自然)。
  ……
展开
目录

导言 海德格尔与伦理学
第一部分 此在与存在
第一章 此在之双重牵萦
一、此在之在此
二、此在之寓世
三、此在之沉沦
第二章 此在与否定性
一、物之否定性
二、世界之否定性
三、此在之否定性

第二部分 存在与自由
第三章 伦理行动:亚里士多德与康德
一、德性与完美人生
二、责任与自由
第四章 此在即行动:亚氏之路
一、存在、真理与行动
二、明智之为原行动
三、从存在到时间
四、另一种伦理学
第五章 此在即意志:康德之路
一、康德自由观的问题
二、自由之为原因性
三、自由与自然
四、从纯粹理性到纯粹意志
五、形而上与伦理之间

第三部分 有限性与自由
第六章 认知的有限性
一、有限与无限——一个偏离(anexcursion)
二、从认知到存在
三、想象之为原综合
四、想象之为直观
第七章 生存的有限性
一、笛卡尔的境遇
二、被抛与死亡
三、良知与罪责
第八章 责任与自由
一、责任与归责
二、原初的责任
三、敬重与良知
四、责任的悖论
五、从责任到回应

第四部分 为存在正名
第九章 罪与自由:海德格尔与奥古斯丁
一、从恶到罪
二、从伦理到生存的罪责
第十章 恶与自由:海德格尔与谢林
一、善恶之间
二、唯有意志
三、两种意志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
主题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