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乌托邦的终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其二,实践哲学具有绝对的尘世化与世俗化。它既不是空谈真理的经院哲学,也不是某一狭隘阶层(比如整个知识界)的常识,而是同实际生活保持紧密联系的哲学。其三,它始终把人的问题放在自己整个研究的中心。总之,实践哲学主要考察人的实践活动,并强调外部物质世界的含义是由人的实践活动赋予的。譬如实践哲学上的物质“既不能按照自然科学(物理、化学、机械等)的概念去理解(因为这些概念是根据这些学科的历史发展来加以解释和研究的),也不能按照各种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概念去理解。应该理解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等)物质属性加在一起构成物质本身(除非你回到康德的本体论去),但这只是就它们成为一种生产的‘经济要素’而言的。因此,物质本身并不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而是要研究怎样社会地和历史地把物质组织起来投入生产,同时应该相应地把自然科学看做基本上是一种历史范畴,一种人类关系”。因此,葛兰西强调,“拿一个极普通的词(历史唯物主义)来说,重音应该放在头一个词——‘历史’上,而不是具有形而上学根源的第二个词,这一点一直被人们所遗忘”。
在葛兰西那里,实践哲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实践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世界)。哲学既不研究唯心主义的精神实体,也不研究旧唯物主义的物质实体,而是研究与人自身相连的社会历史。因此,物质和必然性都是与人有关、被人渗透的物质和必然性,而人则是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人。第二,实践哲学是一个整体。与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把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及法国政治学认作相互独立的情况不同,葛兰西把三者认作一个整体,而实践哲学就是对它们的综合。另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市民社会和国家)二者本身也是一个整体,并渗透在实践哲学的整体之中。因此,葛兰西特别重视意识形态研究,并认为意识形态具有认识的能动性和价值的能动性。第三,实践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克罗齐的哲学中,理论与实践难以做到统一。在苏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被归于认识论的问题而被排除于本体论问题之外,而在克罗齐的哲学那里,实践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似乎一切都发生在精神世界中。与之不同,葛兰西认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关系。在本体论意义上,他认为,实践不是认识论中一个要素或环节;相反,认识是实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或环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