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生哲学与和生文明时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432190
  • 作      者:
    罗尚贤著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和生哲学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它是糅合了四大文明古国文化精华的人类第一个哲学体系。它将引导人类共同走向亲文明时代。
展开
内容介绍
  和生哲学是老子对人类思想史的最伟大贡献。《老子与中国新文化丛书:和生哲学与和生文明时代》的论述可以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和生哲学如何产生、实验、发展,如何对人类思想史发生巨大影响,以及它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六、关于西域道教
  (一)西域道教和内地道教皆由浮图道衍生而来
  《云笈七签》卷四有《道教相承次第录》:“第一代老君。老君大山大丹治法传授三百人,唯三人系代:王方平、尹喜、徐甲。”道教经籍中的“老君”,多指老一辈道君,是一批人,不是一个人。但此处把尹喜、王方平(鬼谷子)也列为其弟子,说明这个“老君”是指老子。把老子视为浮图道及其延伸的道教的创始人,是应该能被认同的。那些否认老子是道教始创者的种种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但是,从举办“浮图邦”而成“浮图道”是一个过程,从浮图道衍化成道教又是一个过程。这过程在西域地区和中国内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些都须分别进行研究。
  唐道宣《广弘明集·笑道篇》说:“尹喜在罽宾檀特山访老子。”这可能是给昆仑实验带来重大变化的事件。西汉扬雄《蜀王本记》说:“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日,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序寻吾。”唐末前蜀杜光庭《青城山记》引《上清记》云:“神仙王方平领仙士万五千人,以镇此山。”把三条史料联系起来,便找到了一条极重要的线索,说明这里有一个大致的计划:老子在厨宾国檀特山应尹喜的要求,已把昆仑实验总结成理论,在文子等人的协助下,著成了《道》与《德》两篇,交尹喜作为推行中国改革的纲要。此后,尹喜带领浮图邦的一部分“东土弟子”,如王方平等,返回中国内地行道,推行社会改革;老子本人则计划更广泛地考察波斯、印度,然后两人再相会,时间约千日,地点在成都青羊序。为什么决定相会在成都?这与他们计划的归国路线有关。他们计划从印度东北,经缅甸进入今之云南、四川。“《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里还提到一条从今云南到印度的道路……在西汉武帝以前,它就已经存在,而且实际上一直没有中断过。”①
  这样,在昆仑实验区的中国徙民便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回国,推动国内的改革,后成太平道,成为内地道教的发端;一部分留在昆仑实验区成为坚持浮图法的正统道派,后成西域道教。
  (二)在西域坚持浮图法的正统道派受排挤
  老子、尹喜等人离开昆仑实验区后,浮图道各派的领袖人物更加突显了,教派偏见也发展了,树起独立宗教的旗帜。琐罗亚斯德创火祆教,大雄创耆那教,如来创佛教。原有的婆罗门教上层人士已与浮图道融为一体,后成正统道派的重要力量。留在昆仑实验区的中国徙民的后裔,今所谓侨民(道书称“种民”)已融入了当地社会生活,长期与婆罗门保持良好关系。婆罗门的“梵”,意为“清净”“寂静”“离欲”,实与老子的“德”相通;其所谓“六法”,即学习吠陀,教授吠陀,自己祭祀,祭祀他人,布施,受施,在形式上亦与浮图法相通;在内容上,“吠陀”已自动改成“道德”了。故“种民”与婆罗门有长期联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维护浮图道的正统道派。
  《大唐西域记》卷一《大雪山龙池及其传统》一节,专门描绘了“龙王”与犍陀罗国王迦腻色迦斗争的故事。其中说“龙王”变做老婆罗门,反映了中国侨民(“种民”)与婆罗门联合反抗压迫者的斗争,实际上是正统道派反对乾陀罗邦的领导人“梵王”“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斗争,是大道之邦内部反对腐化、堕落、质变的斗争。有学者认为,这个“龙王”反映出印度古代北方山区有个英武勇猛的龙种族。确切地说,他们是“犹龙”弟子的后裔。因孔子说过老子“犹龙”,“犹龙”便成了老子的别号,后来又被神化为“神龙”。《大唐西域记》反复讲关于“龙”“龙王”“龙种”“龙女”之类的传说,都与犹龙弟子直接联系着。
  ……
展开
目录
绪论 和生哲学与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人类文明总危机中的心灵大革命
二、《龙图》开启了人类探索世界的科学之门
三、《太极八卦图》及《周易》对阴阳和合理念的发展
四、和生哲学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五、和生哲学与争斗哲学的对立及其对欧洲思想史的影响
六、和生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义
七、我们的时代在呼唤和生哲学

第一章 远古中国图象文化的精髓:阴阳和合
一、“龙的传人”——龙文化的传承人
二、燧人氏的《龙图》与伏羲氏的《河图》
三、《太极八卦图》与《周易》
四、卦台山上可望见天然的“太极八卦”地形
五、《太极八卦图》与当时社会生活的联系
(一)伏羲是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
(二)渭河两岸人的亲和互助
(三)发明姓氏的伟大创举
六、“太极图”与“八卦图”不可分离
(一)“太极图”象征两族人
(二)“八卦图”象征天地万物
(三)《太极八卦图》教人善待人,善待天地万物
七、老子揭示《太极八卦图》反映的天人整体观念
八、老子著《周易·彖辞》奠定了和生哲学的基础

第二章 重建人间和谐的昆仑实验
一、昆仑实验:亟待研究的史学空白
二、关于“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三、从“浮屠”到“浮屠塔”——浮屠邦的标志
四、关于“修浮图道”“浮图弟子”“浮图经”与“老子经”
五、关于浮图邦的分布情况
六、和田绿洲的“达德之邦”
七、兴都库什山以北的浮图邦
八、从龙的神话看克什米尔的浮图邦
九、关于乾陀罗浮图邦
十、老子居住的檀特山:浮图邦的联络处
十一、大道之邦制造的道钱
十二、大道之邦通用的文字:怯卢文
十三、昆仑实验的启迪

第三章 昆仑实验的“浮图法”——“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元
前言:“浮图法”是浮图邦社会生活的原则
一、“有邦之母,可以长久”
二、分邦废封,大小兼顾
三、废除统治,倡导自治
四、研讨“立教”,圣人“司介”
五、树立公德,和谐“弗争”
六、人人平等,亲密无间
七、以民为主,直选“圣人”
八、提倡博爱,妙在“曳明”
九、全民学习,共识道理
……
第四章 浮图道及其衍生的系列宗教
第五章 古国文明大交融的结晶:老子建构的和生哲学
第六章 和生哲学的希腊实验及其激发的理性热潮
第七章 和生哲学在欧洲的命运.
第八章 和生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九章 和生文明的时代趋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