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境域中人的生存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8382
  • 作      者:
    盖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人是生命的“类”存在,人们从事生命活动要肯定人是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验活动,并且必须主动地,有目的性地构筑生态优化性的生存。人类要运行这种生存机理就不可别离生态学方法,必然在生命及生存中体验主客体结构的生态化转换性关系。优化人的生态性生存还需要通过人与自然的生态互动,以及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等多向度的生态支持,用以构建系统内部共生、协调、健康的关系,进而构建全面、合理、可持续性的,集合与融聚着人类那种无限的创生性机能,希求与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在共在家园中同体共生、互惠互利的生态文明形态。

展开
目录
导言<br /><br />第一章&nbsp;生生:生态系统的和谐指向<br /><br />第一节&nbsp;“生生”之态与“生生”之和<br /><br />第二节&nbsp;“盖娅”之体与“生命之舟”<br /><br />第三节&nbsp;“动态复合体”与复合生态系统<br /><br />第四节&nbsp;“生生”运行与“生态”结构形态<br /><br />第五节&nbsp;生命“金字塔”:搭建生命体验的和谐性<br /><br />第二章&nbsp;人类生态系统和谐结构<br /><br />第一节&nbsp;生态系统和谐结构与人的自我体验<br /><br />第二节&nbsp;自我认同体验性――和谐结构<br /><br />第三节&nbsp;幻象体验性――和谐结构<br /><br />第四节&nbsp;共融发展:寻求创生体验性――和谐结构<br /><br />第三章&nbsp;人的生态位置确证<br /><br />第一节&nbsp;人的生态性归位与变迁<br /><br />第二节&nbsp;生态位界限与调节生态位<br /><br />第三节&nbsp;人与天地共生的家园角色<br /><br />第四节&nbsp;有限与无限:确证未来的诗意生存<br /><br />第四章&nbsp;人的生态性优存<br /><br />第一节&nbsp;人的生态性优存界说<br /><br />第二节&nbsp;生态优存与人的“类”存在<br /><br />第三节&nbsp;生态优存的体验性与生命的意义<br /><br />第四节&nbsp;由生存到优存:生存论的超越<br /><br />第五章&nbsp;生态学思维与方法论<br /><br />第一节&nbsp;生态学方法:旨在探求生态系统功能<br /><br />第二节&nbsp;中介性思维:联系和整合的方法论<br /><br />第三节&nbsp;生命多样性:生态思维的基础<br /><br />第四节&nbsp;系统整体性:生态思维的基本品性<br /><br />第五节&nbsp;复杂性方法:生态思维与自组织性<br /><br />第六章&nbsp;主客体结构的生态转换<br /><br />第一节&nbsp;主客体生态的过程性和结构性<br /><br />第二节&nbsp;主客体生态关系的时空维度及转换<br /><br />第三节&nbsp;透析间性主体的生态化<br /><br />第四节&nbsp;多重生存关系:构筑间性主体的生态化<br /><br />第七章&nbsp;生态价值的多维探究<br /><br />第一节&nbsp;生命体验中的生态元价值<br /><br />第二节&nbsp;自然价值与生态价值<br /><br />第三节&nbsp;精神价值与生态价值<br /><br />第四节&nbsp;价值追问:人文生态价值何为?<br /><br />第八章&nbsp;生态支持机能的多重流向<br /><br />第一节&nbsp;生态支持与生命的机能互构性<br /><br />第二节&nbsp;生态支持与生命体转换的功能流<br /><br />第三节&nbsp;生态支持与生存体验的价值流<br /><br />第四节&nbsp;健康性:生态支持的行走路向<br /><br />第九章&nbsp;社会生态支持与人的生存<br /><br />第一节&nbsp;社会生态与人类文明<br /><br />第二节&nbsp;社会生态与生态公平指向<br /><br />第三节&nbsp;社会生态与生态效率<br /><br />第四节&nbsp;社会生态与人类生态群落效应<br /><br />第五节&nbsp;追寻生态社会:形成多样共生性的生存“合力”<br /><br />第十章&nbsp;精神生态支持与人的生存<br /><br />第一节&nbsp;生态智慧的张力<br /><br />第二节&nbsp;精神生态与生命智慧的多向认同及超越<br /><br />第三节&nbsp;探究精神生态圈<br /><br />第四节&nbsp;精神生态结构与格式塔<br /><br />第五节&nbsp;有机合成之场域:凸显精神生态圈特征<br /><br />第十一章&nbsp;文化生态支持与人的生存<br /><br />第一节&nbsp;文化生态之“化”<br /><br />第二节&nbsp;文化生态的转换特性及多重表现<br /><br />第三节&nbsp;文化生态多样性及协同演化<br /><br />第四节&nbsp;全息性:文化生态的自组织节律<br /><br />第十二章&nbsp;走向生态文明<br /><br />第一节&nbsp;生态文明的生存论向度<br /><br />第二节&nbsp;生态文明的人文脉系<br /><br />第三节&nbsp;生态文明的人文生成性路向<br /><br />第四节&nbsp;生态文明的整合性魅力<br /><br />第五节&nbsp;生态文明的多样形态<br /><br />第六节&nbsp;生态文明的人格自省力<br /><br />第七节&nbsp;情理构合:生态文明之人的“大爱”施放<br /><br />参考文献(著作类)<br /><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