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麦田:生命的守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433776
  • 作      者:
    李康美著
  • 出 版 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麦田(生命的守望)》以白描方式叙写了一个人。一位名叫赵瑜的中国顶尖的农业专家科学家。专家78岁了。他平均十年研制出一个系列的“武农牌”全国高产小麦的科技成果,在豆村基地里已经独自坚守搞了50年农田小麦育种实验出五个高产品种小麦的故事。甘肃人赵瑜是1959年毕业的北京农业大学生,当时分配学生中流传一句话叫“南金陵,北武功”,就是说,南京和武功是中国当时最有名的两个农业科研基地。小麦,是北方作物,他只有选择武功。看书中,农业专家赵瑜在对一位女大学生提问后说过一句话似乎总结了自己这位农民奖章获得者一生坚持一件事的理由:“干自己喜爱又符合更加需要的事情,而且有所成,所以心态好、精神好、身体好!”原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渭南市作家协会主席、我省著名老作家李康美只用了五个月时间就一气呵成了这部26万字的赵瑜传记,内容丰富,文字朴素,感情真挚。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赵瑜推出“武农132”的时候,那还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年代,到处都在批判“封、资、修”,“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好在赵瑜总是一头扎在麦田里,或者是头戴一顶草帽,今天这个村子,明天那个村子地四处奔波,整天和农民在一起,也就把这个“臭老九”漏网了。
  等到赵瑜又推出“武农99”时,已经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岁月。
  随着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欣喜的预感——中国将要迎来万象更新的年代!那是1978年的初春,刚刚解冻的土地上还没有呈现出繁花似锦,可是委屈了一个冬天的麦苗已经返青,为大地织起了广博的绿色。那一天,赵瑜正在他的试验田观察记载,忽然听见远处有人喊:“赵老师,学校来人了,让你赶紧回去呢!”那时候,赵瑜的单位还叫武功农校,虽然是省农业厅的直属单位,校址却在武功县的杨凌镇。学校在杨凌,而赵瑜平时又工作在豆村农场,豆村农场距离学校60多里,因为路途的遥远和位置的偏僻,学校的一些年轻人把豆村农场戏称为武功农校的“西伯利亚”。赵瑜一阵心急,这么远的路,学校派专人来找他,是学校出了什么大事,还是他个人的工作又有什么变化?回到简陋的宿舍,时任学校副校长的张志栋急忙进来十分喜悦地告诉赵瑜说:“学校刚刚接到省农业厅的电话通知,让你立即做好准备,前往北京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赵瑜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杨凌又是藏龙卧虎之地,如此的殊荣说什么也轮不到他的头上呀?张志栋说:“由省农业厅推荐的代表也就是你一个人。”“文化大革命”十年,许多科研领域都是一片荒漠,而赵瑜却从来没有中断过自己的育种事业,不但推出了“武农132’’和“武农99,,两个科研成果,而且新的一代品种也将要问世,不管是精神还是成就,都是一个合格的人选。
  这一年,赵瑜43岁。如果放在别的领域,43岁已经不是年轻人了,可是在全省农业科研系统的11名代表中,赵瑜的年龄却最小。赵瑜记得,当年和他一起参加大会的陕西省代表有赵洪璋、林季周等科学家。
  1978年3月18日到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的代表6000多人,不管是会议的规模,还是党中央重视的程度,都堪称史无前例。
  邓小平在开幕式上讲话,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问题”。邓小平明确把科学和教育联系在一起,提出了“科教兴国”,提出要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既然是科学大会,老人家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但是面对“十年浩劫”,面对世界列强对中国的封锁,邓小平又坦率地说:“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坚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们现实的落后。”现实的落后——只有邓小平才能如此地坦然,如此地客观,如此地实事求是。全场6000多人经久不息的掌声,那又是改变落后、赶超先进的自信和力量。
  邓小平接着又讲道:“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回想往事,赵瑜再一次热泪盈眶,他说当时坐在会场的许多人都哭出声来了,有些年迈的老科学家甚至激动得全身颤栗。
  这分明是响彻在北京上空的一声春雷。
  非常遗憾的是,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在大会开幕式时被搀扶着走上主席台和大家见了见面就下去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已经不能参加会议了,只是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表了书面讲话。郭沫若以《科学的春天》为题,深情地在讲话稿中说,科学也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的书面讲话,同样也是报春的声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半个世纪的坚守
创造奇迹的人
万象更新的岁月
不懂得农民,就不懂得中国
曲高和寡的童话吗
第二章 迟日江山丽
展板前的发现
投石问路的效应
渐渐绽放的精神之花
瓶花落砚留余香
坐北向南的“麦香苑”
第三章 淡然、超脱与执着
走进CCTV演播大厅
别人未曾觉察的笑话
落选,同样是一种感动
进言:良心和责任
第四章 行走在远方的麦田里
沿着黄河,出发
魅力来自细节
明星一样的追捧
两个奇人的传奇
特殊的“挂牌仪式”
第五章 故乡的记忆
幼年的营盘湾
鸽子窝里的试验
逃学,不是厌学
一曲难忘的歌谣
以后的创造从何处萌生
第六章 渐行渐远的足迹
别了,故乡
天下黄河第一桥
一张语惊四座的纸条
真诚在抉择这一刻
第七章 求学之路的制高点
徜徉在兴奋和惊讶之间
厄运与幸运
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
校园忽然静悄悄
步入社会的抉择
第八章 古城难慰心寂寥
向往秦川八百里
又被“截留”在省城
奔波在饥饿的旅途中
六月,收获的季节
第九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杨凌,后稷的故乡
事业,起步在艰难的岁月中
操之过急,必然是失败
又一个“贵人”
第十章 回到生命的原点
豆村不是村
“偏碗饭”的味道
欢呼!第一个“娃娃”诞生
走出国门的“标本”
第十五章 魂牵梦绕故园情
以马铃薯为突破口
“春麦改冬麦”的历史性变革
“长藤结瓜”,又一个历史性的创造
文冠果,绿色的畅想曲
接力与传承
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