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培根随笔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4755
  • 作      者:
    (英)弗兰西斯·培根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译者:蒲隆,原名李登科,甘肃定西人,1941年生,著名翻译家。1963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外语系。1981年获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此后在兰州大学英语系任教。1994年—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哈弗大学从事狄金森的研究与翻译,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与贝娄见过一面。他是我国*早译介贝娄作品的翻译家之一。翻译出版过英美文学名著三十余种,有《爱默生随笔全集》《培根随笔全集》《洪堡的礼物》《汤姆叔叔的小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培根随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从《培根随笔》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培根随笔》是世界*经典的三部散文作品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谈真理

 

(1625年作)

 

 

“真理为何物?”彼拉多1戏言相问,但并不指望回答。

诚然,总有人喜欢朝三暮四,认定固守信仰无异于枷锁加身,所以无论行为思想均追求随心所欲。虽然此类哲人俱已往矣,但仍有巧舌如簧之士跟他们一脉相承,然而气血之刚烈已远逊于古人矣。

但人们依然偏爱虚假,究其原因不仅由于寻求真理的不辞艰辛,也不仅由于发现真理后反而使人的思想作茧自缚,而且还来源于人们的一种劣根性:嗜假成癖。晚期的希腊哲学流派中有一派人2考察过这个问题,对人们为何喜欢虚假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诗人弄虚以寻欢,商人作假为牟利,那一般人就只有为虚假而爱虚假了。个中缘由我也难以相告,也许真理恰如磊落的天光,所有假象、盛典在烛光下显得典雅堂皇,但经它一照,则难免穷形尽相。真理也许等价于一颗珍珠,只有在日光映照下才尽显璀璨,但却赶不上钻石、红玉,它们在光怪陆离中大放异彩。掺假总能增添乐趣。倘若从人的头脑里除去愚蠢的见解、媚悦的憧憬、错误的估价、自欺欺人的幻想之类的东西,那么所剩的只是一些卑微贫乏的意念,充斥着忧郁、恶意,甚至自己也感到厌恶,对此恐怕无可置疑吧?有一位先哲尖刻地将诗歌称为“魔鬼之酒”3,因为它填充人的想象,用的只不过是虚假的影子而已。然而有害的并不是掠过心田一晃而去的虚假,而是上文所说的沉积心底、安如磐石的虚假。

尽管这些东西浸透了人们堕落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自身唯一仲裁的真理却教导说:追求真理,是向它求爱求婚;认识真理,是与它相亲相依;相信真理,是用它尽兴尽欢,所以真理才是人性的至福至善。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数日内,他最初的造物为感性之光,最后的造物是理性之光;而后,他安息日的工作便是以其灵昭示众生。4起初,他将光明吐向万物混沌的表面,继而又将光明吹入世人的面庞,如今他依然将光明向其选民的脸上喷射。有一位诗人5给他那一派人增光不少,从而让该派不比别派逊色,他的话非常精辟:“伫立于岸边遥望舰船颠簸海面可谓乐事,据守在城堡凭窗俯视两军将士鏖战脚下亦属乐事;然任何快乐与登临真理之巅(一座雄视万象的高山,空气永远清新、宁静)俯瞰下面谷中的谬误、彷徨、迷雾和风雨相比,皆会黯然失色。”但观望此景须怀悲天悯人之心,切勿现顾盼自雄之态。当然,如若人心能动于仁爱,安于天意,围绕真理之轴旋转,那人间就无异于天堂了。

从神学和哲学真理转向为人处世的真诚,即便那些并不按真理办事的人也会承认,做事光明正大乃人性之荣光,弄虚作假犹如金币和银币中的合金,它可以扩大金银的流通,但却贬损了它们的价值。这些迂曲拐弯的行径犹如蛇行,蛇不用脚走,而靠肚爬,行状甚为卑劣。人若被发现有阳奉阴违、背信弃义之嫌,那可是无以复加的奇耻大辱。蒙田6在探讨谎言为何可耻可恶时说得真好:“仔细想来,说人撒谎就等于说他蔑视上帝,惧怕凡人。因为谎言是直面上帝而逃避凡人的。”有人预言:基督再来时,他在世上将难遇诚信。7因此,谎言是吁请上帝审判人类的最后钟声。此言对于虚伪和背信的劣迹真可谓描述得再高明不过了。

 

 

 

 

二 谈死亡

 

(1612年作 1625年增订)

 

 

成人惧怕死亡恰如儿童怕进黑暗;儿童天生的恐惧随着故事同步增长,成人情况亦然。静观死亡,将它视为罪恶的报应8,看作去另一世界的必由之路,当属神圣虔诚之见。然而,惧怕死亡,将其视为应向自然交纳的贡品,则是愚陋之谈。而在宗教沉思录中,时而混杂着虚幻迷信色彩。在一些修士的修行记中,你会读到此类文字:人当自忖,若指尖遭受挤压折磨尚有钻心之痛,进而推想死亡之际,全身腐朽化解,其痛又当如何。其实,死亡时经历的苦痛比一肢受刑要轻松百倍,因为最致命的部位未必最敏感。一位言者以哲人与凡人的双重身份说出如下妙语:“死亡的声势比死亡本身更为恐怖。”9呻吟,惊厥,面无血色,亲朋哭泣,黑衣黑幔,丧葬仪式,诸如此类使死亡显得触目惊心。

值得注意的是,人心中的情感尽管脆弱,但并非不能抗御对死亡的恐惧。既然人身旁簇拥着那么多能战胜死亡的帮手,死亡就未必那么可怕。复仇战胜死亡,爱情蔑视死亡,荣誉渴望死亡,悲哀奔赴死亡,恐惧抢占死亡。此外,我们还从史书中读到:奥托皇帝自杀之后,哀怜之心(一种最温柔的情感)煽诱众人纷纷效死,纯粹为了表示对皇上的哀怜之情和身为追随者的耿耿忠心。此外,塞内加认为“苛求”和“腻烦”也会使人舍生求死:“想一想你将同样的事情做了多少遍,不仅勇敢和痛苦之辈想一死了之,连苛求之人也想一了百了。”10一个人尽管既不勇敢也不痛苦,但反反复复做同一件事的腻烦也足以令他萌生死念。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的临近对英雄豪杰影响甚微,因为这种人到了最后一刻仍不改本色。奥古斯都·恺撒临死还说这样的赞语:“永别了,利维娅!终生勿忘我们夫妻一场。”11提比略临死还在作假,正如塔西佗12所言:“提比略体力衰竭,但虚伪依旧。”韦斯巴芗死到临头,还坐在凳子上调笑:“我想,我就要成神了。”加尔巴死时还引颈陈词:“砍吧,倘若这样做有益于罗马人民的话。”塞普蒂默斯?塞维鲁临死还在处理政务,他说:“要是还要我办什么事,那就快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斯多葛派对死亡未免过于推重,他们大力筹办,使死亡显得愈加恐怖。有种说法更有道理:“他把生命的终结看作自然的一种恩赐。”13死与生同样自然;也许对婴孩而言,生与死同样痛苦。

人若死于孜孜追求之中或伤于热血沸腾之际,当时是不大感到疼痛的;因此一颗专一向善的心灵就能避免死亡的苦痛;尤其应当相信:一个人实现伟大目标和抱负时,最甜美的歌莫过于“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死亡还有一点,就是它能打开美誉之门,熄灭嫉妒之火:“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受人爱戴。”


展开
目录

一 谈真理 1

二 谈死亡 5

三 谈宗教统一 8

四 谈报复 13

五 谈厄运 15

六 谈作假与掩饰 18

七 谈父母与子女 21

八 谈结婚与独身 24

九 谈嫉妒 26

十 谈爱情 31

十一 谈高位 35

十二 谈胆大 39

十三 谈善与性善 41

十四 谈贵族 44

十五 谈叛乱与骚动 47

十六 谈无神论 54

十七 谈迷信 58

十八 谈旅游 60

十九 谈君权 62

二十 谈诤谏 68

二十一 谈拖延 73

二十二 谈狡猾 75

二十三 谈利己之道 79

二十四 谈革新 81

二十五 谈快捷 84

二十六 谈假聪明 86

二十七 谈友谊 88

二十八 谈花销 96

二十九 谈国家的真正强大 98

三十 谈养生之道 107

三十一 谈猜疑 109

三十二 谈话语 111

三十三 谈殖民地 113

三十四 谈财富 117

三十五 谈预言 121

三十六 谈野心 127

三十七 谈假面剧与演武会 130

三十八 谈人的天性 132

三十九 谈习惯与教育 134

四十 谈幸运 136

四十一 谈放债 139

四十二 谈青年与老年 143

四十三 谈美 146

四十四 谈残疾 149

四十五 谈建房 151

四十六 谈园林 155

四十七 谈协商 161

四十八 谈随从与朋友 163

四十九 谈求情办事者 165

五十 谈学养 167

五十一 谈党派 169

五十二 谈礼貌 171

五十三 谈赞扬 173

五十四 谈虚荣 175

五十五 谈荣誉和名声 178

五十六 谈司法 182

五十七 谈愤怒 187

五十八 谈事变 1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