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彩虹
倾听——自我疗愈的起点
“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活。”
——苏格拉底
编辑手记
两位僧人在禅师面前争论自己对于事物之理的看法谁是谁非。
甲陈述见解后,问禅师:“师父,我说得对不对?”
禅师对他笑说:“你对。”
乙听了不甘示弱,也陈述了自己的看法,问禅师说:“师父,我说得对不对?”
禅师也对他笑说:“你对。”
甲、乙二人见禅师对两人的回答竟然都给予肯定答复,不明就里起来,追问禅师:“究竟我们两人谁说得对?”
禅师仍旧一脸笑意,答:“对。”
禅机在此,真理只有一个,并不因为谁辩论的能力强,真理就因此转了个弯儿,成为另一种样貌。相反地,每个人对于一件事物所看到的那一层面,尽管总是有所欠缺,但他所看到的那一面也确实反映了他主观认定的真实情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从小在冰天雪地长大的孩子,跟一位从小在南洋岛屿长大的孩子,他们对于“冷”和“热”的观感自然不同。前者可能摄氏五度不觉得冷,后者可能摄氏十度就冷得直打哆嗦。但他们对于冷、热的感觉与反应,都是真实的。
所以“咨询”讲求“自我疗愈”,因为许多情况并非咨询师所能完全掌握,往往最了解情况的人是自己。可是要真正了解自己,必须透过一些咨询方法,才能真正洞悉自我而不被外在世界与过去不良的习惯所影响。
因此,本书首先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进行自我倾听,画出使人生从黑白走向彩色的第一道彩虹,“倾听——自我疗愈的起点”,帮助读者学习了解自己,找出自我问题的法门。
问题浮现后,我们开始试图打破过去对于问题的看法与习惯,画出第二道彩虹,“怀疑——打破旧观念”,使我们能够不被过去的旧观念,以及外在世界所给予的价值观影响我们的判断。
更进一步,我们能够用一个开放的心,在了解自我、澄清问题后,试图多方尝试以前我们不敢尝试的选择,画出第三道彩虹,“探索——寻找更多可能”,开拓自己的视野,追寻更宽广的道路。
有所行动并非躁进,亦非缺乏理性而空泛的尝试。我们需要画出第四道彩虹,“沉思——以静制动”。人同时拥有感性、理性与欲望,唯有善用感性,同时善用理性,妥善引导欲望的流动,才能使我们在行动上不至于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更大的问题。
谈自我疗愈,当先认知人生于世是生在一个群体、充满各种关系的人际网络。追求幸福必须知道自己身为个体,同时也是群体一分子的位置与互相应对的学问。于是又生出第五道彩虹,“对话——仗不是一个人打的”。自我疗愈不是什么问题都自己解决,自我疗愈同时也是帮助自己找到自己适合在群体、在社会中生存的位置,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
理解到行动,人会面对许多选择,可是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下,我们必须万中选一,走向第六道彩虹,“回归——舍不得到舍得”,放下该放下的,让自己不会停滞不前,能够在种种有限条件的限制中做出最佳的选择。另一层面,也是学习如何真正放下,而不是选择之后反倒耿耿于怀,陷于无尽的懊悔之中。
最终,我们将顺着彩虹的阶梯,见到第七道彩虹,“重生——返回真我再出发”华丽的出现,点亮我们生命象征完满的灯火,照耀自我与他人,达到真正幸福的境地。
至此阶段,我们终于完成将自我内在彻底的新陈代谢,与往昔微笑道别,迈向新生的幸福境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