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草根吉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25321
  • 作      者:
    郭万新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草根吉庄》一部记述农民中国的非虚构作品。
  吉庄是吉庄人的,也是你我的,
  是朔州的,也是中国的;
  吉庄是吉庄人的故乡,
  也生长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展开
作者简介
  郭万新,生于1965年12月,山西朔州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从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在省级以上文学杂志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已出版长篇人物传记《正说尉迟恭》、长篇纪实文学《书侠》《警务背后》《吉庄纪事》等十部作品。其中《吉庄纪事》获山西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吉庄的三户人家》获2010-201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吉庄的故事并不独特。在当代的中国乡村,有无数个吉庄和吉庄的故事,有无数所被关闭的吉庄小学,有无数个吉庄村委会,有无数个进城务工的家庭。这是一部记载着村庄的昔与今、痛与乐、泪与汗的非虚构作品,走进它,感动会慢慢地漫上我们的心灵,引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村庄,温暖了多少像吉庄人一样的乡村人,给他们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决定他们情感的丰富度与智慧的高度。吉庄,是我们共同的村庄,那些草根故事,构筑了一个村庄的传奇。
展开
精彩书评
  ★吉庄很小,它不过是山西朔州的一个村,不过是辽阔的中国版图上的一个点;但吉庄又很大,它是中国广大农村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命运的起承转合,是中国社会变革的缩影。《草根吉庄》为我们描画出了吉庄的小和大,这小和大有机地融为一体。
  ——白烨
  
  ★吉庄的农民,用沾满乡间泥土的双手,拿起五彩笔,描画自己的人生,也构画农村的未来。在《草根吉庄》中,这些农民不再只是农民,而是社会变革的载体,但他们同时又是纯粹的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家乡的眷恋是他们主题如一的梦。
  ——施战军
  
  ★吉庄虽是晋西北的一个普通村庄,但其发展的轨迹与村民的命运却极具代表性。时代的流转,人生的浮沉,朴素的理想,是传奇篇章的永恒元素。《草根吉庄》在点上的深入观察追逐,在面上的有效扩展,使这些元素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李炳银 
  
  ★屈指算来,郭万新践行田野调查五度春秋,作品从历史到现实,从全村到农户,从宏观到人情,一步比一步深入。桑干河源头的活水,滋润了作家的笔墨砚台,也滋润了他的心田。
  ——赵瑜
展开
精彩书摘
  那时候在市内买两间带小院的平房,不过七八千元,在吉庄的寻常家庭,敢于一掷万金盖房的,也就只有存如。存如的底气显然来自加工业务的火爆,他不再是当年那个把三毛钱当成大钱的少年了。家虽分开,加工厂却不分,父子仍在一起经营。平时两家需要日常花销,可以随时支取,年终进行结算后再分红,类似于股份合作制。他们除了加工小平车,还增加了改装土汽车、制焊四轮车斗和采石场需用的打渣机等业务,有时大同那边还有业务。此外就是修理。每当傍晚干活回来,村民纷纷把车子送来整修,存如父子一般在夜间干活,有时竟要干到凌晨,为的是不误大伙第二天使用。存如的确无愧于吉庄第一焊枪,焊后的车子结实牢固,价格也不高,口碑就非常过硬。当然喝酒也出名,他跟小舅子及其三舅爷三一个一顿喝下二斤白酒,不在话下,而且每天都喝,吃饭喝白酒,干活间隙喝啤酒。令人称奇的是,身体居然没受啥影响。
  毕竟是负债盖房,薛二白在娘家又是过惯穷日子的,所以初分家时她的手紧,买衣服买吃喝买日常用品等,舍不得花钱。存如还负气一样嗔怨说:“你不花钱,我挣钱干啥?”买回些好吃的即使不给孩子吃也得硬给妻子吃,他对妻子的宠惯可见一斑。薛二白体察出来,存如看似软善,但只要拿定主意,绝不改变。她记得刚结婚时,因为婆婆答应了她一辆自行车没能兑现导致婆媳争端,存如夹在中间不善于开口相劝,事后收到卖掉四轮车斗的三百六十五元交给妻子,说:“这够买两辆自行车。”不能否认,他对薛二白的喜欢,近乎病态,也把夫妻之爱,升到了敬畏的程度,而敬畏可能也是夫妻关系的大敌,起码是隐患。对此,薛二白深有体会。她听别人说:“存如那人好开玩笑,说话挺幽默的。”但存如回到家中,跟妻子总是一本正经,甚至好像有点儿羞羞答答,说话也不多。还有,薛二白性格开朗,周围女友不少,大家一起嘻嘻哈哈,无形中更加重了存如的心病,老担心媳妇飞了似的。媳妇越不打扮,他就越发踏实和开心,但一听说媳妇跟女伴结伙到附近的神头电厂逛逛,他就无比郁闷,因为到电厂要路过司马泊村,而薛二白曾经处过的对象就在那个村里,这让存如莫名地猜忌。当然,存如表达不快的方式,不过是在沉默寡言的基础上越发长久地闷不作声而已。
  薛二白并非挑起家庭事端的媳妇,她从来不去过问加工厂的经营什么的,也不知道存如一年究竟具体收入多少。自从还完盖房的借款后,她感觉手头顿时宽裕起来,反正不算拮据吧,加上丈夫无条件满足她、纵惯她,渐渐地,她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不再那么缩手缩脚。况且新房需要布置,有钱了就多数用于添置家具和村里人鲜见的家用电器,比如冰箱、录音机之类,布置得很齐全,显得在村里多有面子。她还难免周济一下娘家,这样就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村里有人传言说:薛二白不好好过光景,奢侈浪费等。不管怎么说,那几年薛二白和存如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特别是1988年他们的男孩出生,给家里带来说不尽的欢乐,没有远虑也没有近忧,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以后能心想事成。
  但是,天总不能随人愿。薛二白家的转折苗头从进入1990年就开始了。
  时过境迁,万元户终究不足挂齿了。李文富的加工厂业务开始出现了颓势:一来竞争对手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乡村式的垄断,也挤轧着本已不大的利润空间;二来大件的加工会带来数额不小的赊欠,存如爷俩的弱项恰是讨债无方,拉不下面孔。以上种种,也就导致加工厂生意的萧条。连薛二白都看得明白:如果继续坚守,顶多是维持生计,小打小闹,但绝对挣不到大钱了。一句话,“钱不值钱了,钱也难赚了”。看看村里,由于距公路铁路近的地利之故,加之周边几家煤站运煤紧张,于是蜂涌而起的运输专业户成为崛起的新生经济代表,时髦话说“马达一响,黄金万两”,什么十万八万甚至几十万元户已经崭露头角,开始各领风骚。20世纪90年代初,最多时候吉庄共有一百三十多辆汽车在跑运输。
  看着村里一家一家的光景后来居上,存如坐不住了,他执意丢掉焊把,脱离了父亲的小摊子。1990年,他出资购买了一辆二手的“依发”牌卡车。那种卡车还是东德进口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数量很多,存如购买的那辆已经很旧。
  ……
展开
目录
序郭万新成了吉庄人/赵瑜
引子
第一章 『小龙女』再嫁
第二章 李清版的『围城』
第三章 最后一套骡车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庙祝
第六章 名门之后
第七章 事筵
第八章 命运
第九章 最后一任校长
第十章 『吉·李』
第十三章 进城,进城,进城
第十二章 官场
第十三章 林玲的高考
第十四章 烈属
第十五章 父子支书
草根梦想(代后记)/李世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