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体态灵巧,有高超的抗敌本领,御敌时会自断尾巴,对蜥蜴来说,尾巴是一个极重要的附肢,不仅能保持身体平衡,还是一个能量储存库。密点麻蜥发生自截断尾部位最短距肛门Smm,最长在73mm,一般发生在12-25mm处。断尾发生部位在50mm处及以外者,则不能再长出新生尾,断尾创面仅呈凸型或土色瘢痕。虽然蜥蜴尾巴断裂后又会生成新的尾巴,但需一定时间。尾部自截断尾有其形态学基础,尖部断尾不能长出再生尾在实验中已得到证实。新生的尾巴与原来尾巴不同,前者是一根软骨,后者是一根椎骨,颜色也会较前暗淡。
一、宁夏密点麻蜥辨识
·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宁夏密点麻蜥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是典型的荒漠草原蜥种,以昆虫为主要食物,也是唯一以营卵胎生方式繁殖的麻蜥。在宁夏生活于海拔1110~1500m的荒漠沙地、半荒漠草原。宁夏密点麻蜥具有昼出性,在气温10℃以上,地温升到15℃以上时出外活动频繁,晴天一般于9时左右外出活动,在10:30-11:30时及午后4:00时左右最为活跃。
它还生活在山地灌木丛下和岩石缝中。喜穴居,其洞穴不深,直径2cm左右,洞长约13-35cm。主要以昆虫为食,亦食蛛形纲和甲壳纲动物,所食昆虫种类有22科之多,其中以鞘翅目中的金龟子和象鼻虫为最多。在6、7月间捕食蚜虫数量也不少。有冬眠习性,一般10月下旬人蛰,翌年3月下旬或4月初出蛰。4月中旬以后雄蜥腹面或多或少呈现黄色,5-6月中旬为交尾期,7月上旬至8月初为产仔期,7月中下旬可见到大批幼蜥。
此外,宁夏密点麻蜥具有自我调节体温及体态变化的功能,利于白天的觅食活动。下午则将身体埋在沙里以防体温过度升高,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升温或降温,相比同样体重的恒温动物,只需1/10-1/3的能量即可维持生存。
蜥蜴属于冷血动物,相对而言,冷血动物比较容易积累足够的能量,因而其繁殖期也比较短,可以在外界环境或食物供给情况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存活,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食物中得来的能量可以更多地用于生长。因此,冷血动物把食物转化为身体生长的效率比热血动物高[7]。
蜥蜴属于爬行纲有鳞目动物,体表具有蜕皮、抗磨损的功能,其体表覆盖着角质化鳞片真皮衍生的骨板或骨片。蜥蜴的角质鳞由皮肤最外面一层角质层转变而成。蜥蜴一般缺少皮肤腺,减少了体内水分的蒸发,因而皮肤干,同时真皮比较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在沙漠干燥环境中,冲蚀磨损是沙漠蜥蜴(包括宁夏蜥蜴)背部体表磨损的主要原因,而沙漠蜥蜴腹部的磨损形式主要为沙粒与其腹部皮肤之间的磨粒磨损。为了适应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不断地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沙漠蜥蜴进化出呈覆瓦状和嵌合状有序排列的鳞片,鳞片下层独特的真皮组织层,具有柔性的结缔组织层,较柔软的头骨,能活动的下眼帘,发育强壮的四肢,与身体等长或稍长的排布有带刺鳞片的尾等。这些都对其在荒漠环境下的生存起到重要的作用,眼缘鳞片发达可以防止沙粒侵入,指趾鳞片形成缨缘可以将身体支撑起以减少接触沙地的面积,防止高温引起的烫伤,背部由鳞片衍生物、鳞片、表皮层、真皮层、结缔组织层等的耦合,使得这种蜥蜴体表具有优良的抗冲蚀磨损的性能。
再者,宁夏密点麻蜥的皮肤颜色可随外界的光和热发生变化,在凉快、多荫的环境中,皮肤颜色变深,这样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而在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时,它们的皮肤颜色会变淡反光,能够使皮肤温度不至于过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