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著名作家。他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国民大作家”。他兼具东西方文化素养,既是英文学者,又精通俳句、汉诗和书法。他在写作时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作品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孤独和彷徨。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草枕》《三四郎》《从此以后》《门》等。
译者简介
陈德文,生于1940年。南京大学教授,日本文学翻译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专业。1985—1986年任早稻田大学特别研究员。曾两度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聘学者,分别于国学院大学、东海大学进行专题研究。1998—2017年任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大学院指导教授。翻译日本文学名家名著多种。著作有《日本现代文学史》《岛崎藤村研究》,散文集《我在樱花之国》《花吹雪》《樱花雪月》《岛国走笔》等。
展开
——三浦紫苑
夏目漱石是一个擅长在作品中提出无法解决的谜团,来吊读者胃口的作家。《心》、《门》等几部作品里的手法便相当高明。唯有从头读完,之后再重新阅读,才能看清人物行动背后的真相,并理解文章真正的鹈鹕味。
——北村薰
现代日语中有许多习以为常的用词、说法或优美的譬喻,在许多日本人的心目中,最初的典故皆来自于夏目漱石。真正的经典文学,有如夏目漱石的作品一般,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从一个世代潺流到下一个世代。说的对话、用的词藻,以及走过的街,许多地方原来都藏著文学家埋下的密码。
——张维中
漱石的文体节奏很棒,内容铿锵有劲且容易阅读。即使是探讨“近代性的自我孤独”这类沉重问题的深刻作品,也有文体节奏明快的时候。这是一种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内心会被深深吸引的文体。漱石无疑是最懂得描写“内心”的作家。
——斋藤孝
即使历经时代变迁,仍总有醉心于漱石的读者。他的作品尖锐地一语道破“近代文化的致命缺陷”。这些缺陷,即使百年后的现在仍未改正。他的作品蕴含了宏观的文明批评,这正是漱石文学的魅力之一。
——岛内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