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118590
  • 作      者:
    贾大山著
  • 出 版 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分为小说、早期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剧本五个章节,同时附录了亲朋好友写下的怀念或评论大山先生作品的文章,加入了作者的作品创作年谱,是一本较完整的展现贾大山先生文学作品的图书。贾大山先生的作品多描写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地域文化鲜明,乡土气息浓郁,塑造出了卖花姑娘蒋小玉、取经支部书记王智清、卖绿萝卜的老甘等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小说人物。作者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细腻而不失简练的文笔来刻画这些人物,常于矛盾的故事场景中推陈出新,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启发人们对社会和人性思考。撇开时代固有的印痕,读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清凉常在,那是一种持久不变的对人性中zui纯的情感的记录,是在今天的经济浪潮中,我们看惯了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后,可以使心灵休憩的地方。
  

  

      

展开
作者简介

  贾大山( 1942.9.9~1997.2.20),河北省正定县人。1964年作为下乡知青到正定县西慈亭村插队务农,后调至正定县文化馆。历任正定县文化局局长、政协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河北文艺》《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取经》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花市》《村戏》获河北省优秀小说奖,《干姐》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秋节》被《中国导报》(世界语)译载;《赵三勤》收入日本银河书屋出版的《中国农村百景》,并获山西省优秀小说奖。其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转载,并收入各种选本和中学语文课本。其中《小果》入选《〈人民文学〉创刊30年小说选》以及《青年小说佳作选》;《“容膝”》收入《1992年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选》。另有《半篮苹果》《年头岁尾》等戏曲作品,分别获得省级和国家奖项,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影响广泛。

展开
内容介绍

  《贾大山文学作品全集》由著名作家贾大山著,康志刚编。贾大山的作品单纯而又厚重,简约而又丰富,含蓄中透出深意,幽默中见出机智;特别是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中国优秀现代作家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和艺术魅力。尽管贾大山英年早逝,但是他以短篇小说为主的文学创作,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学风潮的变幻淘洗而日渐显现出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本书中的作品多扎根于中国北方农村,有着鲜明的写实风格,内容厚重,文风清新。既有书写生活于特定政治环境下的普通农民的人性及人情的“梦庄系列”,也有描写具有人生哲理智慧的小人物篇章。作者通过刻画这些主人公,歌颂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本书收录了迄今为止能收集到的贾大山生前创作的全部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剧本等,还选入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的纪实文学《朋友》。全集是在1998年花山文艺出版社为贾大山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贾大山小说集》的基础上,经其亲属正式授权,由贾大山的学生、作家康志刚精心整理编辑而成;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著名作家徐光耀为本书作序;书中还附录了诸多友人、作家、学者回忆贾大山、研究其文学创作的代表性文章,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认识和了解这位作家生平和创作的全面性的读本,亦可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忆大山
  习近平
  贾大山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去世以后,在他的家乡正定,在他曾默默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当代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昔日的同事、朋友和所有认识他、了解他的善良的人们,无不在深切地怀念他,许多文学界的老朋友和他家乡的至交,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一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纪念文章。一个虽然著名但并不算高产的作家,在身后能引起不同阶层人士如此强烈的反响,在文坛、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如此丰厚的纪念文字,可见贾大山的人格和小说艺术是具有何等的魅力。
  1982年早春,我要求离开中直机关到基层锻炼,被组织分配到正定任县委副书记。那时,贾大山还在县文化馆工作,虽然只是一个业余作者,但其《取经》已摘取了新时期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桂冠,正是一颗在中国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原来我曾读过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到正定工作后,更是经常听到人们关于贾大山的脾气、性格、学识、为人的议论,不由地让人生发出一种钦敬之情。特别是我们由初次相识到相熟相知以后,他那超常的记忆、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机敏的反应,还有那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真挚热情、善良正直的品格,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到正定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就是贾大山。
  一个春寒料峭的傍晚,我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大山居住的小屋,相互问候之后,便开始了漫无边际的闲聊,文学艺术、戏曲电影、古今中外、社会人生,无所不及,无话不谈。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临别时,他还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近平,虽说我们是初次见面,但神交已久啊!以后有工夫,多来我这儿坐坐。”他边说边往外送,我劝他留步,他像没听见似的。就这样边走边说,竟一直把我送到机关门口。
  此后的几年里,我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了,有时他邀我到家里,有时我邀他到机关,促膝交谈,常常到午夜时分。记得有好几次,我们收住话锋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了。每遇这种情况,不是他送我,就是我送他。为了不影响机关门卫的休息,我们常常叠罗汉似的,一人先蹲下,另一人站上肩头,悄悄地从大铁门上翻过。
  1982年冬,在众人举荐和县领导反复动员劝说下,大山不太愿意地挑起了文化局长的重担。虽说他的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可当起领导来却不含糊。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在任期间,大山为正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文物的研究、保护、维修、发掘、抢救,竭尽了自己的全力。常山影剧院、新华书店、电影院等文化设施的兴建和修复,隆兴寺大悲阁、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钟楼、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县文庙大成殿的修复,无不浸透着他辛劳奔走的汗水。
  作为一名作家,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他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华横溢、析理透澈。对人们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他往往有自己精辟独到、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在我们党的政策出现某些失误和偏差,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和灾害的时候;在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发生局部动乱的时候,他的忧国忧民情绪就表现的更为强烈和独特。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种历史和文化知识,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同时,他更没忘记一名作家的良知和责任,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尽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我在正定期间,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得到大山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记得1985年5月我即将调离正定去南方工作的那个晚上,我们相约相聚,进行了最后一次长谈,临分手时,俩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依依别情,难以言状。
  我到南方以后,曾经给大山去过几封信,只是大山甘于恬淡寂寞,不喜热闹,未有及时回应。以后我也因工作较忙,很少给他写信了,只是偶尔通个电话,送上衷心的问候和祝愿。我还曾多次让人捎信儿,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到我工作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可他总是说我担子重、工作忙,不愿给我添麻烦。虽然接触联系少了,但我们之间的友情并未随日月流逝而淡漠,他常向与我联系较多的同志探询,密切关注着我的工作情况和动向,我也经常向到南方出差的正定的同志询问他的身体、工作和创作状况。每次见到正定的同志,我都请他们给他带去一些薄礼。每年春节前夕,我总要给他寄上一张贺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的祝愿。
  1991年春节,在离开正定6年之后,我受正定县委之邀,又一次回到了我曾经工作和生活了三年多的第二故乡──正定。我抽时间专程到家里看望大山。那时他已主动辞去了文化局长职务,到县政协任专职副主席了。他依然那样豁达乐观、诙谐幽默,依然那样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并依然在担任领导职务的同时坚持着他的小说创作。那年,他还不到50岁,正当精力充沛、创作欲望非常强烈的黄金时期。他告诉我,什么小说在哪个杂志发表了,什么小说被哪几家刊物转载了,正在构思或写着什么,显得非常兴奋。那次相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长谈,便依依惜别了。
  1995年深秋,我从一个朋友口中得知大山患病并已做了手术,尽管说手术相当成功,还是给关心他的人们心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我不时打听着他是否康复的消息,但每次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他的病情不见好转,却一天比一天更瘦了。后来,听说他到省四院做了食道扩张治疗,能吃进一些流食了。再后来,听说又不行了,正在北京协和医院做诊断检查。刚好,我那几天正在北京开会,便抽空到医院去看望他。见到他时,眼中的大山早已不是昔日大山的模样,只见他面色憔悴,形体枯槁,蜷缩在病床上不停地咳嗽,只有那两只深深凹陷进去的眼球,还依然闪耀着流动的亮光。他看到我进来,立即挣扎着从床上坐起,紧紧握住我的双手,激动的泪水早已夺眶而出。稍微平静些后,他就给我述说病情的经过。我坐在他的床头,不时说上几句安慰的话,尽管这种语言已显得是那样的苍白和无力。那次见面,我们两人都显得非常激动,因为我知道,恶魔般的细胞,此时已在大山的肝脏、胰脏和腹腔大面积扩散。我不忍心让他在病疼之中再过于激动,为了他能得以适度的平静和休息,我只好起身与他挥泪告别。临走,我告诉他,抽时间我一定再到正定去看他。
  1997年2月9日,是农历的正月初三,我又一次回到正定,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看望大山。这时的大山,身体的能量几近耗尽,他的面色更加憔悴,形体愈显瘦小,声音嘶哑,眼光浑浊,话语已经不很连贯,说几句就要歇一歇。此时我心中已有一种预感──恐怕大山的驾鹤西去为期不远了。至此,一股悲怆的情绪油然而生,我不由自主地紧紧握住大山的手,泪水溢满了眼眶。这时的大山,却显得非常平静,倒是先安慰起我来。我提出再和他照张合影,他笑着说:“我已瘦成这样,不像个人样儿了,叫人看见怪吓人的呀!”他虽是这样说,可还是挣扎着坐了起来。这张照片,成了我和大山,也是大山和别人最后的一张合影。
  2月21日,在我刚刚离开正定才十来天,突然接到电话告知——著名作家贾大山于1997年2月20日晚因病去世,享年54岁。
  噩耗传来,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大山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好兄长。我多么想亲自去为他送行,再看他最后一眼哪!无奈远隔千里,不能前往,也只能托人代送花圈,以示沉痛悼念了。
  大山走了,他走得是那样匆忙,走得是那样悄无声息,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愫,清正廉洁、勤政敬业的作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精神,都将与他不朽的作品一样,长留人间。
  ……
展开
目录

忆大山

大山在我心中 1
冷下心来说大山 6
              小说
“容  膝” 3
林掌柜 9
钱掌柜 16
王掌柜 25
西街三怪 32
老 底 46
老 曹 50
游 戏 52
莲池老人 56
妙光塔下 60
好人的故事 66
书 橱 70
门 铃 73
水 仙 78
担水的 82
卖小吃的 85
腊 会 89
智县委 93
村 宴 98
夏收劳动 107
临济寺见闻 110
黄绍先 112
童 言 114
聋 子 117
傅老师 119
老 拙 123
京城遇故知 127
花 生
——梦庄记事之一 134
老 路
——梦庄记事之二 139
干 姐
——梦庄记事之三 145
定 婚
——梦庄记事之四 151
离 婚
——梦庄记事之五 156
梁小青
——梦庄记事之六 163
黑板报
——梦庄记事之七 170
俊姑娘
——梦庄记事之八 177
丑大嫂
——梦庄记事之九 183
沙 地
——梦庄记事之十 189
杏 花
——梦庄记事之十一 198
坏分子
——梦庄记事之十二 204
钟 声
——梦庄记事之十三 208
梆 声
——梦庄记事之十四 212
枪 声
——梦庄记事之十五 215
亡友印象
——梦庄记事之十六 221
云 姑
——梦庄记事之十七 229
孔 爷
——梦庄记事之十八 234
飞机场上
——梦庄记事之十九 239
会上树的姑娘
——梦庄记事之二十 246
写对子
——梦庄记事之二十一 250
杜小香
——梦庄记事之二十二 253
迎春酒会
——梦庄记事之二十三 257
喜 丧 261
电 表 270
阴 影 276
贺 富 281
东关武学 285
眼 光 296
失 望 311
拜 年 318
白大嫂 326
二 姐 335
村 戏 339
醒 酒 349
午 休 358
一句玩笑话 366
花 市 369
友 情 375
鼾 声 380
拴 虎 385
赵三勤 393
小 果 400
中秋节 406
年头岁尾 414
钟 420
早期小说
瞬息之间 449
劳 姐 453
弯 路 463
乡 风 470
三识宋默林 484
分 歧 497
春暖花开的时候 507
正气歌 516
香菊嫂 529
取 经 534
炉 火 543
窑场上 551
散文随笔
我的简历 559
邵思农先生
——古城忆旧 561
灯窗笔记 564
募捐启
——实用散文 568
读书随想 570
两种小小说 572
一点感想
——纪念《小说月报》创刊200期 573
关于小小说 575
读《曼晴诗选》
——文艺学习札记 577
《小城风流》序 582
《正定古诗选注》序 584
我读《枯井》 586
多写一点    写好一点 588
写作《取经》的体会 590
创作《花市》的前前后后 593
金色的种子 598
报告文学
敢为天下先
——记正定电子元件厂厂长张士龙 605
剧本
半篮苹果 615
  附      录
怀念
山不在高
——贾大山印象 629
抹不掉的记忆
——哭大山 637
河北的大山 643
贾大山 647
忆贾大山 651
常山高士贾大山 655
缅怀父亲 662
读不尽的风景
——忆贾大山先生 677
评论
 
乡土写实小说的新境界
——从《取经》到《梦庄记事》 689
 
贾大山的小说世界 706
贾大山小说札记 711
贾大山小说论 716
纪实
朋友
—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727
贾大山创作年谱 741
编后记 74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