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不到的寻找:张弘话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91250
  • 作      者:
    张弘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辑录著名昆剧编剧张弘,享誉舞台几十年的八部作品。随剧本的深层分析性文章,解读编剧始末点点滴滴。从个性化角度入手,对目前戏曲创作的深刻反思。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弘,国家一级编剧,国家文化部表彰的昆曲优秀主创人员。主要创作及整理改编作品有:昆剧《西施》、《唐伯虎传奇》、《白罗衫》、《桃花扇》、精华版《牡丹亭》、《临川四梦汤显祖》、《宫祭》、《梁伯龙夜品女儿红》、折子戏《红楼梦》系列、折子戏《题画》、折子戏《沉江》,锡剧《瞎子阿炳》、《泥人》、《纸船》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寻不到的寻找:张弘话戏》辑录了张弘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创作、整理的部分经典昆曲剧作共8部,包括:《白罗衫》、《桃花扇》、《牡丹亭》(精华版)、《临川四梦汤显祖》、《红楼梦》(折子戏版)、《宫祭》、《我的浣纱记》、《观图》等。每部剧作后,均附有张弘先生对该作品之创作情况及其心得的漫谈式阐释、读解。

  本书不但回溯了张弘先生的戏曲人生,阐述了他以戏曲为载体的生命感悟,更独特的是,作者以其个体创作经历为切入点与端点,从案头到场上地,以古典戏曲传统美学精神为鉴,对现当代戏曲创作进行了诚恳的审视与反思。这种别具一格、鲜明清晰的反思,在戏剧观与戏曲创作思路日渐趋同的今天,尤为必要和珍贵。

展开
精彩书摘

  因寻常而不寻常若说李香君是孔尚任的梦,侯方域则更多的是醒时的孔尚任自己。毋庸置疑,他在侯方域身上倾注着自身的心境与体验。虽然孔尚任生于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又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员外郎等职,对朱明皇帝谈不上什么情意,可这个孔子六十四代孙,对汉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大抵怀着剪之不断的情结。所以,他会在江南治水之余,踏遍南明故地、结交明末遗民,会仰问“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会在心中体谅地为遗民们剪去脑后长辫,将他们的面孔与他的叹息熔于一炉,熔出一部《桃花扇》、一个侯公子。
  不必奇怪为什么在过往的舞台、银屏上,少有以侯方域——这个如此重要的人物为第一主人公的作品。我们若皈顺于过分“嘹亮”或过度“正统”的创作观,便会断言,尽管有“明末四公子之一”的美誉,侯生却是不可能做主角的。他一不是烈士,二不是英雄,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也没有扶危救困的智能。这个寻常极了的名门子弟,不值得崇拜、不值得敬仰、也不值得褒赞。若说李香君是成也“完美”败也“完美”;’在我看来,侯方域便是败也“寻常”成也“寻常”。“败”,是指他被忽视、贬斥多年,坐够了冷板凳;“成”,则指这个形象所实现的艺术价值。
  他这个寻常人,像大多士子一般的忧国忧民,亦像他们一样,不至于因此愁眉苦脸、坐不安席,倒是寄情山水、纵意冶游,以遣忧思,明明白白说道:“虽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虽失之轻浮,也真率难得。受众亦可据此推断,要这个风流客去做擎天柱,殊不可能。
  但这个人一点都不令人生厌,哪怕他浑身都是寻常的缺点:阮大铖险些只用一副妆奁便“打败”了他,书退左军时,他洋洋得意,丝毫不察个中圈套,庙堂经验之缺乏叫他动辄糊里糊涂便置身险地,至于花月之盟、香君安危,就更顾不上了……整部《桃花扇》,但见侯方域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终是一事无成、两袖萧瑟……可我们不但不生鄙夷,甚而还时时得见其可亲、可爱之处。
  “却奁”一折,侯生被香君“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一语惊醒,立时呼道:“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闻过即改,不失其节。他政治上的单纯、幼稚,也都建立在“心系天下”的基础上,那暖烘烘的血气,也叫人欢喜。虽说难扶大厦于将倾,可他的确也在百折不挠地行使其影响。直至“会狱”,侯生身陷囹□,仍不失乐观、忠奸分明。
  这是个足够真实的人物,有所为而无作为。我们体谅他,便是体谅自己,接受他,便也聊可自慰。要是史可法不曾死、南明不曾亡,侯方域仍可这样繁忙、琐屑却轻松地活下去,他心中那点星火,仍可有所依傍。可惜所有的不幸都发生了,顷刻间千仞高山,夷为平地,从前坚守与相信的一切,顷刻间全然毁灭。侯方域——不,是明末大批知识分子,都必须面对平生最艰难的一份问卷:国破朝亡,何去何从?有人很快转换角色,重佩朱紫;有人不惜孤注一掷,玉石俱焚;还有一些“侯方域”,又清醒,又痛苦,越清醒,越痛苦。他可以投清,然则“投新主无颜”,这是他做不出的事;也可以抗清,可又“挽狂澜无力”,这是他做不到的事。双重“无能为力”将他逼入绝境,既无法克服任何一种,做出选择;又不甘一动不动、活活闷煞。好在人类精神,也有“自救”的本能,这个本能敲醒了中国士子千百年来积淀的“智慧”。这是自我解脱、处身立命的“大”智慧,亦是走投无路、惟求心安的“小”智慧,他们有了第三条路:出家。
  出家,意味着切断与俗世的联系。这能暂时平息他们纠结的内心,使之不必在留发与留头间苦苦挣扎,也提供了一个观望的机会,以便从容考虑下一步,或隐遁山林,就此终老,或一朝顿悟,重踏红尘。不,并非“贰臣”,这第三条路谈不上“变节”,于局外人看,当是可悯的无奈,局中人呢,大抵以之为唯一的、不乏自嘲的解脱。
  显然,孔尚任写侯方域,意不在为之表功,也不在于鞭挞、谴责,从作者本人与清廷的分合由缘之中,也可揣测,他若早生数十年,兴许便是一个侯方域。一个曾经意气风发、流连花月,曾经胸怀大志、舌动风云,最终走投无路、心灰意冷的士人。这个“人”,这个“人物”从出场到结局,始终行走在一条发展着的线索上,他走过了一个王朝、一个人生,也走出了一个随时随势而变的个性。从创作年代看,《桃花扇》可谓清初的“当代戏”,爱新觉罗氏能容留这样的作品,实在不乏器量,孔尚任敢写出这样的作品,亦是个有骨气的读书人。
  那就让这个读书人笔下的读书人来做《桃花扇》的主角吧。
  他能使多年来潜藏于原著之中、又一直被忽视的中国土子之困境与遁逃,得到一个独特的抒发,这亦是《桃花扇》极为特别的价值,我是这样想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单元
心归何处
《桃花扇》
第二单元
半树枯槐吊君王
《宫祭》
第三单元
惊醒的花园
《牡丹亭》
第四单元
捡回“失落”的图
《铁冠图·观图》
第五单元
渡不过的“渡僧桥”
《白罗衫》
第六单元
有情有趣演红楼
《红楼梦》折子戏(五折)
第七单元
找不到的寻找
《临川四梦汤显祖》
第八单元
写给自己的戏
《梁伯龙夜品女儿红》
井(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