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女英雄传》考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12313
  • 作      者:
    李永泉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儿女英雄传>考论》采取考论结合,亦考亦论,文本、文献、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儿女英雄传》进行全面系统的观照。对研究现状、版本嬗变、作者家世与生平考证、人物原型与本事、作品思想内涵、人物形象解析、艺术特色、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等,全都尽力给予充分阐发。但《<儿女英雄传>考论》并不是对以往研究作集大成式的整理与综述,而是在搜集、梳理与考辨原始资料以及细读文本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身创见,力求有所超越和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儿女英雄传>考论》:
  此诗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首写文康的诗,它让人了解到青年时期的文康爱马如痴、绘画妙绝的一面。满族本为骑射民族,满族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入主中原,夺取全国政权,其骑射之长是重要原因。清朝建立后,不废骑射,文康爱马,正是民族传统的表现。文康爱马并能画马,“眼中本无凡马在,鉴别神骏无差讹”“此画何人更绝伦”等句,写出他鉴赏力极强,画技不同凡响。从中,我们了解到青年时期的文康就已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道光元年(1821),文康二十八岁时,开始成为理藩院员外郎,先后在理藩院理刑司、旗籍司任职(详见《文康任职理藩院考》)。
  道光十七(1837)、十八年(1838)文康外任松江知府,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以回避新任苏松粮道的堂弟文俊离任,在任近两年。任内一直在督修华亭海塘,并最终完成。文康在松江知府任内还曾有禁烟的事迹。为回避新任苏松督粮道同祖堂弟文俊,道光十八年十二月文康与徽州府知府豫益被对调,开始任徽州府知府(详见《文康“出为郡守”考》)。
  道光十九年(1839)十一月二十五日奉上谕,文康被授官福建盐法道,道光二十年(1840)就任并于同年离职,原因为父死丁忧。文康在任福建盐法道期间,曾监修战船,还曾在臬司常大淳查办海防事宜期间,暂代臬司之责(详见《文康任福建盐法道补考》)。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六日,文康随同户部主事丁守存,户部郎中徐有壬前往天津,任务是监造地雷、火器,并随即留在天津,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九日之前,文康已经是候补天津兵备道,并担任翼长。六月,文康曾“详加查阅”吉林、黑龙江官兵身体状况。十月间,由天津道陆建瀛、候补道文康根据两年来设防情况,拟定了《天津道会议详稿》。文康是道光二十二年年底才正式升为天津道,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间尚在天津道任上,而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九日之前,文康已经离任天津道,离任后,仍被要求赔偿短收盈余税银一万二千五百余两。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版本概述
第三节 《儿女英雄传》的类型归属
第四节 《儿女英雄传》的影响
第五节 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创新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康家世、生平考
第一节 文康家世考略
一、文康家世
二、文康生父英绶考
三、文康姻亲考
第二节 文康生平、仕宦考
一、文康生平
二、文康生年新证——兼谈《儿女英雄传》的成书时间
三、文康任职理藩院考
四、文康“出为郡守”考
五、文康任福建盐法道补考
六、文康任天津兵备道事迹考
第三节 文康的文化心态
一、孤独感与留名意识
二、愤懑与自省

第二章 《儿女英雄传》人物原型、情节本事考
第一节 人物原型考
一、过场人物原型考
二、乌明阿和乌太太与穆彰阿和东鄂氏
三、安学海为作者自喻
四、安公子与文庆
第二节 情节本事考
一、《儿女英雄传》与《香祖楼》
二、《儿女英雄传》与《水浒传》
三、《儿女英雄传》与《敬斋箴》
四、科举描写本事考
五、谈尔音唱的“道情
六、化用袁枚诗文四则

第三章 思想探微
第一节 感恩与报恩——《儿女英雄传》主题新论
一、报恩文学溯源
二、《儿女英雄传》报恩情节建构
三、《儿女英雄传》对复仇情节的淡化
结语
第二节 《儿女英雄传》中的社会透视
一、河工贪腐
二、捐纳制度
三、官逼民反
第三节 《儿女英雄传》中的科场悲欢
第四节 《儿女英雄传》中的风俗图画

第四章 《儿女英雄传》与满族文化
第一节 浓郁的旗风旗俗
一、服饰
二、语言
三、礼俗
第二节 八旗子弟的汉化与堕落
一、八旗子弟的汉化
二、八旗子弟的堕落
第三节 挽救八旗之道
一、太田辰夫论“挽救八旗之道”补说
二“挽救八旗之道”新见

第五章 人物论
第一节 安学海论
一、践行“忠恕
二、迂腐与通达
三、安学海形象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十三妹论
一、十三妹的原型
二、古代侠女的集大成者
三、十三妹形象嬗变的合理性
四、十三妹形象的影响
第三节 安骥论
一、安骥的成长历程
二、天命与慰藉
三、安骥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六章 艺术探微
第一节 叙事策略
一、文康与“西洋法子
二、叙事时间探析
第二节 语言艺术
一、京语运用
二、修辞分析
三、游戏笔墨
第三节 论董恂评《儿女英雄传》
一、董恂生平
二、批评鉴赏论
三、艺术阐释论

第七章 《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比较论
第一节 比较研究综述
第二节 文康论《红楼梦》
第三节 对《红楼梦》的顺向继承与反向调节
一、顺向继承
二、反向调节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费莫氏世系表
附录二 文康研究资料
附录三 文康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