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客家与华文文学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336235
  • 作      者:
    谭元亨编著
  • 出 版 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在华文文学中,客籍作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深入对他们作品的研究,可谓独辟蹊径,自有新的发现。客家文化,在国内,是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一座桥梁;在世界,更是中外文化的一条纽带,如韩素音、李金发等,其作品称得上中西合璧,两相辉映。而近现代的客籍作家郭沫若、白危、黄药眠等,也都对中国文学的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华文文学论》对这一文学群落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确立他们在华文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为中国文学研究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反题,则是,由于市场经济,尤其是消费结构社会渐成规模,作品“批量复制”使其文学性、艺术性严重缺损,有的甚至为迎合市场,变得低级趣味乃至肉麻下作。这一观象,在广东更为突出,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长此以往,广东文学的声誉何在?广东的文学批评也只能等而下之了。真可谓各执一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然而,无论上述的正题与反题,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伪命题。
  生硬地把市场、消费与文学的兴衰誉毁扯到一起,只会导致一个个伪命题的产生,并陷于其中不可自拔。
  其实,鼓吹消费社会或“市场万能论”者,义愤填膺地对市场文化予以抨击、表示敌意者,都未免太“神化”市场的力量。诚然,我们今天是在走向市场经济,并且要求他国承认我们是“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这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与市场化程度同样是息息相关的。可这并不就等于把市场化的理念,完全引入文学批评当中。
  正如我们常说的,精神领域的气候不同于物质领域的气候,所以,精神的滋长,每每不可能与物质相提并论,它们有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轨迹,只有在机械唯物主义中,才不恰当地强化了经济的作用,认为经济决定一切——无论正、反命题之“伪”,盖出于此。毕竟,文学、文学批评,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把这寄望于市场化或以此归罪于市场化,均是走入了误区。正如用10进位法与2进位法争论一样,各自依据的法则或参照系是完全不一样的,从而也不可能争出一个什么结果来。如果不对这样的正、反命题加以证伪,我们也就只能是作茧自缚。
  事实上,哈贝马斯早就尖锐地指出:“大众文化消费提供的不是累积的经验,而是倒退的经验。”因此,凭空去谈,甚至是奢谈“消费时代的文学批评”,就十分可笑与无知了。无经验积累,又从何提起所谓的批评呢?
  正是这种“消费时代”,人们消费的无非是物质,以及依附在物质上的“名牌”之类的附着物,这种消费文化,已逐渐使批判或批评的功能遭到了消解,艺术也就等而下之,成了消遣,无理想,无精神,只余下一个空壳。人们不难从历史中看到,极权主义鼓吹的正是这种消费,无论是对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的描绘都成了禁脔,它宁可诲淫诲盗,也不允许超越雷池半步。于是,文学也只有逃避,不仅逃避现实,而且也逃避自身——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文学的功能也就丧失殆尽,所谓“消费时代的文学批评”也就只能成为一个伪命题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化人类学与客家研究
第一节 大陆客家学术研究现状与海峡两岸客家关系展望
第二节 当代客家学研究的学术观照与现实背景
第三节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书写
第四节 人类精神领域的至高追求

第二章 华文文学与跨文化传播
第一节 漂泊与文化之根
第二节 爱情、历史与文化泥土
第三节 泰华客家文学:跨文化传播
第四节 本真的生活,本真的人

第三章 文学的两个“东方世界”
第一节 浩瀚宏大的中国文学的历史画卷
第二节 用生命照亮这个世界
第三节 海上丝路上第一束文学浪花
第四节 疏离与交互

第四章 重绘文学地图
第一节 构筑客家文学新版图
第二节 客家山歌的情感地图
第三节 当代客家人的十万里征程

第五章 历史的未尽之言
第一节 不要愧对你经受的苦难
第二节 黄药眠:清名上帝所忌
第三节 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
第四节 未被历史格式化的文学
第五节 失语的英雄

第六章 演绎与过滤
第一节 诗界革命的旗帜与湖南新政
第二节 文界革命与新儒学的发端
第三节 良知与感悟
第四节 “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

第七章 乡土文学的原生态
第一节 “茶子花派”的永久魅力
第二节 超越与圆融——解读谢霜天小说《梅村心曲》
第三节 原生态的客家风情——评柳明的《湖上女人》
第四节 从《客家漫步》中看客家民间习俗
第五节 目光向下,草根情怀

第八章 客家与红土地
第一节 红三角与客家
第二节 沙河坝:人性的深处
第三节 红色意象与生命境界

第九章 自然·禅·道
第一节 对“无边”的美丽诠释
第二节 对自然的诗性和哲理式感恩
第三节 生命的坦然
第四节 观天地之文则人文在其中
后记 我的精神故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