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一集 文学思潮、文学史研究
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
“回到现场”和“情境写作”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新潮
受众·效果·知识者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接受
美学上的价值和缺陷
实际和理念对擂
——胡风事件的方法论根源
自由主义和李广田的教育思想及有关实践
建构和迷恋表达性现实
——浩然小说的真实性及相关问题
文坛“影射事件”的思想根源
——以王蒙的遭际为例
王蒙:中国“后革命时代”文坛代言人
第二集 作家、作品研究
寻找的悲歌
——重读丁玲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走在梦中的道路上
——论沈从文和他的中国梦
悄然吟唱着生命的悲歌
——论萧红的艺术个性
能说的和不能说的
——柳青在长篇小说《创业史》中设置和塑造
徐改霞形象的意图
整体中的差异
——汪曾祺小说论
论汪曾祺小说的传奇性
汪曾祺的傲
汪曾祺的俗
论谈歌小说中的道德理想主义
应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方法
——读阎连科中篇小说《桃园春醒》
没有胡河清的日子
——写在同胡河清先生分别十周年之际
后记
内容摘要
《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是作者研究“五四”以来中国文学思潮、文学史、作家作品的成果,共收录十九篇论文。《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理论范式》分为两集。作者在第一集中探讨了“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方法、王蒙的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在第二集中研究了丁玲、沈从文、萧红、柳青、汪曾祺、谈歌、阎连科等作家及其作品,深切悼念了文学批评家胡河清先生。
展开